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伊利VS蒙牛:针尖对麦芒式的成长之路

伊利VS蒙牛:针尖对麦芒式的成长之路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7-19, 作者: 徐红明, 访问人数: 3509


7 上页:第 2 页

  “PK台”之领导者:“钢”少帅VS“牛”老将

  伊利: 少帅潘刚的激情与自信

  199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潘刚加入到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并在这个厂里做了一名质检员;1993年,食品厂改制成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从一个职工不足200人、企业资产2000多万元、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利税不足500万元的小厂,成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国内毫无争议乳业第一巨头。

  辉煌的成绩,映衬着潘刚杰出的领导才能与商业运作能力。

  在很多人眼里,潘刚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儒雅、稳健,甚至有些保守,然而,透过潘刚稳健的背后,我们其实更应该看到一个充满激情、自信、活力的年轻的企业领导者。

  2002年7月,潘刚被董事会任命为集团公司总裁,成为国内企业中最年轻的大型集团公司总裁,但实际上,潘刚真正开始全面负责伊利集团的企业经营工作,则是到了2004年12月才开始。

  我们不妨来看看潘刚在正式负责企业经营工作后的几次精彩亮相:

  04年12月,伊利集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今后集团的日常经营工作继续由潘刚负责;

  次年1月,潘刚组织召开伊利集团高层变动后的首次经销商会议;

  3月份,潘刚宣布伊利股份第100亿袋利乐包牛奶正式下线的消息,一个新的健康的伊利形象塑造成功;

  4月份,伊利公布的第一季度季报显示,伊利股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长34.41%;

  6月29日,潘刚以股东投票形式全票当选伊利集团董事长职务。

  而在此之后,潘刚开始发力,在重要场合及面对媒体时频频提及“2012年跻身于世界乳业20强的中期目标决不动摇”,并带领伊利向国际化食品品牌看齐,为做国际化食品品牌而努力。

  此后,伊利品牌建设的效果逐渐凸显,其市场销售也突飞猛进,不仅巩固了自己中国乳业龙头老大的优势地位,还成功进入国际乳品大户行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乳业巨头。

  在描述伊利未来的时候,潘刚曾表示,奥运是伊利腾飞的机会,也将是伊利新营销的起点,今后,伊利将继续追求稳健与快速、宏大与精准的平衡,逐步展开品牌推广计划。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面对同行的强势追赶,潘刚的自信却越来越强,在一公开场合,潘刚曾指出:“品牌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靠炒作就能炒起来的,那样的根基是不稳的。我们一定要踏实、务实,让消费者感到伊利的社会责任感,不太想和竞争对手作比较。品牌不是靠声音大,嗓门高喊出来的。品牌一定要真正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而不是说广告投入多就好。伊利广告投入不是最多的,但给国家和社会创造的财富却最多,缴的税最多,是第二名的好几倍。”  

  蒙牛:“牛”老将的放逸与豪爽

  1999年,伊利的原副总裁牛根生带着几个人,拿着伊利给他们的利润分红1000万元,创办了蒙牛,借助在伊利学习的运作经验,牛根生以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独特经营理念,在全国迅速扩张,并以1947.31%的成长速度,成长为“1999-2001年度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一名,成长为仅次于伊利的中国乳业企业第二名,并直逼伊利的冠军宝座。

  蒙牛的领导者牛根生有着草原人特有的豪放与开阔的心境。事实上,在蒙牛这几年的超速发展中,如果没有牛根生的个人魅力与开阔胸襟,或许就无法成就蒙牛如今在乳业市场的显赫地位。

  长久以来,牛根生对于财富的看法使得人们对他的为人容易产生好感与亲近,在伊利时,牛根生的“散财哲学”就已经相当有名:因业绩突出,牛根生获得了一大笔奖金,而拿到这笔奖金之后,牛根生就直接将其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部下;在伊利获得的一百多万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下面的员工。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散财哲学”使得牛根生的身边始终追随着一帮感恩图报的弟兄,以致于当牛根生愤而离开伊利创办蒙牛时,仍有很多员工放弃伊利的高薪转而投入蒙牛的怀抱。

  在牛根生白手起家创办蒙牛集团的最初,“老东家”伊利曾对其围追堵截,通过各种手段想使蒙牛的发展受到阻碍,然而,此时的牛根生不仅没有丝毫的报复之意,还喊出了“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的口号,并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间接宣传伊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牛根生也曾多次表示,伊利是蒙牛的老大哥,是蒙牛学习的方向,并始终将蒙牛作为一个弱小的企业来看待。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仅使蒙牛避免了成长之初遭人暗算的厄运,同时也使牛根生的个人魅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蒙牛的员工对企业产生了更为浓烈的感情。  

  点评:潘刚与牛根生,尽管都是企业的领导者,但两人身处截然不同的企业环境和发展环境,因此,他们在思想、行动上都有着个性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可以说,这两位企业家的个人思想,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伊利与蒙牛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伊利和蒙牛的当家人,潘刚、牛根生均可谓是中国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编后:竞争,让彼此活得更好

  在自然界,竞争是促成动物进化和发展的最好动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有序的竞争也是企业自我发展和提升的动力源泉。

  作为行业老大与老二,伊利与蒙牛从来都不缺乏竞争,从原材料争夺到终端市场销售、从产品价格到销售渠道、从营销手段到公关策略,他们的竞争几乎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经营中的所有环节。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竞争下,伊利和蒙牛一步步地甩开了其他品牌的竞争者,并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发展态势,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从很多时候、很多角度来说,伊利与蒙牛的互相“借力”与“合作”往往是大于分歧,这是因为,他们同处一个行业、同处一个阵营,尽管从表面上看他们是相互敌视的,但是,他们却又都在这种被敌视的现实中相互需求、相互得利。

  “一山不能容二虎”的故事注定不能在商界流行,未来的乳业发展将会是品牌引导下的全球竞争,我们衷心期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大中国乳业巨头,能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中国乳业在国际上树立品牌而努力。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xhm92858@yaho.com.cn

1 2 3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中国乳企不可学伊利 (2006-03-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雷永军)
*向蒙牛学习--针对中国乳品行业的六个观点 (2005-08-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林文龙)
*通过广告看伊利和蒙牛的市场策略 (2002-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爱成、杨硕)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