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败英特尔之三:Intel死磕AMD 7 上页:第 1 页 2005年,来自新加坡的赖一龙和来自美国的简安琪接替杨旭成为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下车伊始,新加坡国立大学理科出身的赖一龙就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控制手段。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这位精力充沛的总经理让随行的记者为之叹服。然而其后来的种种表现,并不像他的体力一样值得赞扬。 三把火,看起来很美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英特尔为了在中国市场上制衡IBM、惠普、戴尔等具有全球性生产和市场能力的跨国公司PC品牌,促使IBM等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继续跟随其的产品升级计划,相中联想作为其在中国的筹码,开始重点扶持。而联想也不负所望,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内地销量最大的PC厂商,更于2005年5月1日收购了IBM的PC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随着联想的壮大和谈判能力的增强,英特尔开始对自己培养出来的“棋子”产生了戒心。而国内品牌PC厂商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大中城市的PC增长开始减速,出于深耕三、四级市场的需要,国内越来越多的品牌PC厂商希望获得价格低廉的CPU,而英特尔却死守高额利润,不愿意降低CPU价格,联想、方正、清华同方等品牌PC厂商开始对采用AMD高性价比的CPU跃跃欲试。但对英特尔来说,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为了进一步制衡联想、方正、清华同方这些全国性一、二线PC厂商,英特尔开始在继续原有控制PC厂商的手段基础上,不断推出如扶植新竞争对手、CBB计划等一系列新的手段来加强对PC厂商控制。而来自美国的简安琪和来自新加坡的赖一龙接替杨旭成为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后,不但将这些新控制手段持续加强,并且将赖一龙原来在东南亚等国家首创并实施的GAPP计划移植到中国来进一步控制品牌PC厂商。 一、扶植竞争对手 为了扶植可以和联想、方正等国内全国性PC品牌抗衡的对手,英特尔开始重点扶植TCL、海尔、海信等国内家电系PC品牌,并且从2005年开始不断加大扶植力度。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IDC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脑市场各品牌份额排行榜”数据显示:海尔电脑从2004年的第二十名直接上升了十四个名次,在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的所有品牌排名中排名第六,跻身国产品牌前四强。海尔电脑俨然成为2005年度国内外市场份额上升速度最快的电脑品牌,并创造了IT业品牌排名提升的新记录!英特尔更是授予海尔电脑2005年年度“最佳成长奖”。海尔PC的迅速增长,除了海尔本身的努力外,是和英特尔的大力扶植分不开的。而英特尔在2006年1月9日推出迅驰Ⅲ时更是将推广重任交与TCL和海尔,除了希望靠他们迅速推广其迅驰Ⅲ成为市场新的主流CPU产品外,更是希望扶植他们加速成长以制衡联想等全国性PC品牌。 二、CBB计划 英特尔自2004年第三季开始推动共通性建构基础(Common Building Block;CBB)计划,国内媒体称为“白牌笔记本”计划,该计划将促使笔记本电脑配件从非标准化走向标准化,令消费者自己组装、维修笔记本成为可能;2005年率先纳入硬盘、光驱及面板3项统一规格类别,并已由微星、蓝天以CBB准系统出货;2006年,此计划再度延伸,增加了电池、电源、键盘、可更换的外壳面板等4种配件,标准化部件的总数达到了7种,参与厂商达28家,基于CBB部件的笔记本已经超过15款。包括了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所有这些标准化部件都必须通过英特尔的认证,而英特尔的处理器和芯片组肯定也是这些“白牌”笔记本中不可或缺的。 英特尔表示,其推出CBB计划是遵循市场发展的自然趋势。在过去,笔记本没有统一的配件标准,笔记本厂商需要向关键零配件厂商去定制配件的规格,一旦生产其他的型号,就得重新定做,对于售后维修也是个很大的挑战。而如果配件都实现了标准化,不但有利于降低生产的成本,还可以推动更多的厂商去进行创新。 事实真如英特尔表态的那样吗? 现今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是“马太效应”的结果,大者恒大,大品牌厂商出货量大,有着完善和覆盖面极广的渠道体系,还能拿到中小品牌厂商无法拿到的零部件价格优惠,中小品牌难以逃脱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很明显,作为笔记本电脑驱动力的英特尔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格局。而其CBB计划恰恰是打破这种格局的一颗重要棋子,CBB计划的施行将使笔记本电脑的DIY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更换笔记本电脑部件,从而摆脱现在笔记本电脑部件无法通用,维修成本过高、必须整台返修的局面,而价格也自然比现品牌笔记本电脑“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环境下要低得多。英特尔想通过CBB计划使笔记本电脑市场呈现百花其放的格局,从而达到制衡大品牌笔记本电脑厂商的目的。 三、GAPP计划 2005年4月英特尔刚上任不久的中国公司总经理赖一龙宣布在国内启动“地方政府电脑普及计划”(即GAPP计划,Government Assisted PC Programs)。计划的内容就是由英特尔与地方省级政府合作,由政府牵头,双方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普及个人电脑使用率;重要的一点便是,英特尔将与当地的一家PC厂商开展紧密合作,保证组装、制造价优质高的计算机,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在国内,从2005年4月份开始,英特尔先后与黑龙江、湖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等政府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备忘录。同时,英特尔也分别选择了黑龙江的黑大高科、湖北的蓝星电脑、山西的亚日电脑以及山东的海尔电脑,作为该项目实施中的合作PC品牌。虽然英特尔宣称该计划的主要目的为了提高个人电脑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但是英特尔要通过该计划大力扶持地方PC品牌以制衡联想、方正等全国性PC厂商主要目的也昭然若揭。因为随着GAPP计划的进一步推广,更多的地方PC品牌成长起来时, 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是必然的,这对联想、方正等全国性PC厂商而言是具有杀伤力的。 水土不服的两个外国人 然而简安琪和赖一龙这两个外国人的到任,不但没有加强对品牌PC厂商的制衡和控制,反而成为AMD在中国攻破英特尔固若金汤壁垒的开始。 无论是赖一龙还是简安琦,两位总裁都是直接空降到中国,对于中国市场缺乏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在亚洲成功推行的“GAPP计划”的英特尔,忽略了中国的特殊国情,没有考虑到GAPP计划的本土化策略。中国的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收入不高,高价的英特尔产品,导致中国老百姓无福消受。GAPP计划成为英特尔进军三、四级市场的水中花,扶植地方PC品牌成了空想,而且还引起了联想等全国性PC厂商的强烈不满,不得不中途停止。 CBB计划更是搞错了方向,从台式电脑的发展来看,进入品牌电脑时代后,DIY市场一直处于不断萎缩的状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品牌PC作为首选。与台式PC的DIY日渐式微相比,笔记本电脑更是铁板一块,在中国市场上笔记本电脑全部是品牌产品销售。英特尔的CBB计划一推出,就遭到戴尔、惠普、联想等全球四大PC厂商的冷水相泼。因为CBB计划存在着两大致命难题。首先,微星、蓝天等以CBB准系统出货的这些厂家都是中小PC企业,他们不成规模的订单很难获得代工企业认同。全球PC品牌与代工企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四大PC企业的订单支撑着了台湾地区近10家PC代工企业,微星、蓝天等中小PC厂家的订单不可能超越它们,一个小企业订几千台,对代工企业没任何吸引力。其次,笔记本零部件较台式机零部件要贵,而目前需求远不如台式机,在品牌产品挤压下,一般的中小PC厂家和小经销商根本没有资金来压货。所以英特尔布局CBB计划差不多两年时间了,却收效甚微。而英特尔宣布在中国内地正式宣布推出CBB计划,更是只有TCL一家宣布参与此计划。 而英特尔扶植的TCL、海尔PC在国内尽管发展迅速,但是据IDC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大PC品牌的影响不断加深,2005年亚太PC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走势却愈发明显,以联想、惠普、戴尔、方正、宏碁为首的五大品牌垄断了市场49%的份额,远远超出2004年的38.7%。包括索尼、东芝、华硕、明基在内的二、三线品牌处在迅速萎缩之中,全年出货量较之去年同期减少了2.0%。TCL、海尔PC要增长到能制衡联想等全国性PC品牌的地步仍然是遥遥无期。 英特尔在中国市场推行的多个战略接连败北,充分暴露了简安琪和赖一龙未能透彻理解中国市场且未能正确洞悉中国用户正确需求的不足。而英特尔不断使出的这些新控制手段却日益让国内品牌PC厂商感到英特尔操纵PC厂商命运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压迫越大,反抗越大,生死与命运操纵在别人手里,谁的心里会好受?这只能导致国内PC厂商的反叛之心越发强烈。 火上浇油的是,简安琪和赖一龙并不理解中国的“人情文化”,这致使他们的处事风格与前任中国区总经理杨旭迥然不同。随之,英特尔同国内品牌PC厂商的关系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简安琪和赖一龙在任期间,鲜有出席过联想的新闻发布会。但AMD却从没闲着,深谙中国国情的AMD中国总经理郭可尊却不断加大对中国政府和国内品牌PC厂商的公关力度,并全方位跟进英特尔的渠道策略,其对品牌PC厂商的广告补贴额度甚至超过了英特尔,而AMD的低价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品牌PC厂商的竞争需要,郭可尊终于在简安琪和赖一龙到任后开始突破英特尔的封锁,并不断攻城掠地,接连和联想、方正达成战略合作,最后一举和我国大陆前三大PC厂商中唯一仅同英特尔合作的清华同方成功达成合作。 在营销竞争中高价格和高利润会吸引竞争对手蜂拥而至,当存在强大的已确定的竞争者时,新进入者往往会采用低价策略来闯入某一领域,你不可能任由他们建立强大的网络。在战争中,将军们总是说:“在他们涉水最脆弱的时候予以阻止。趁其在海滩上立足未稳、队形不整时进行阻击。决不允许敌人深入内陆”。聪明的公司总是立即用低价策略予以痛击新进入者,他们保持低价的目的就是要最终控制市场并使新竞争者丧失信心。本来简安琪和赖一龙还可以扳回败局的,趁AMD同国内品牌PC厂商合作刚刚开始,立足未稳,像杨旭一样挥舞降价大棒痛击AMD与同AMD合作的品牌PC厂商。但简安琪和赖一龙却迟迟没有行动,终于导致英特尔中国对国内品牌PC厂商的控制全线崩溃。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