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奢侈品牌的N个密码 7 上页:第 2 页 4、渲染富贵的文化价值 创建品牌必须挖掘和培育该品牌的核心价值。可以说每一类品牌和每一个品牌的“价值观”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对奢侈品牌来说,它的核心价值就比较集中一点,“富贵”是奢侈品牌的基本核心价值。只要你按照这个方向走,肯定不会有错。然而,奢侈品牌不需要那种浮浅的富贵表露,而是需要酿造底蕴深厚的富贵文化。可以说,品牌的这种文化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历史。一个产品的历史越长,它的文化内涵就会越丰富。“茅台”和“五粮液”就拥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剑南春”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唐朝宫廷。美国“蒂夫尼”(Tiffany)珠宝源自1837年,这个当时的纽约小店开业第一天只卖了4.98美元,但今天的营业额达到了10亿美元。它的钻石和金银首饰都已成为世界的珍品。通过消费体验方法你就可以感觉到,国外的奢侈品牌总是联系着富贵情结,而国内品牌缺乏的正是这些。 5、打造超一流的品质 没有顶级的品质,就没有顶级的品牌。 虽然奢侈品牌的无形价值要大大高于它的使用价值,但毕竟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生命基础。打造超一流的产品质量是维护奢侈品牌的长期使命。如果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奢侈品的价值,可以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全球顶级运动型豪华车“宾利”(Bentley),其车身在生产线上每分钟才移动6英寸。诞生于1838年的“百达翡利”(Patek Philippe)手表,有“钟表之王”美誉,每款表从设计到制造出来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时间是品质的保证。在今天,最新的技术与最高的科技总是首先使用在奢侈品上。这不仅因为奢侈品需要完美和领先,也在于只有奢侈品才能够承受得起高成本。“宝马”7系列汽车皆使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电子技术。“法拉利”跑车已经运用了宇航材料。法国的豪华服装正在考虑使用“纳米”技术。可见,奢侈品已不仅仅是优秀传统工艺的代名词,奢侈品已经发展成为传统与科技的最佳组合。 6、采用撑竿跳跃定价法 把价格定得高高的,就像撑竿跳跃一样最大限度地往高处去,这是奢侈品牌的定价法则。 有价值没价钱就等于没价值。好看而廉价的东西就不算是好看的东西。如果一颗钻戒100万美元,就不用看了,听起来就美。 作为奢侈品牌必须给人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策略。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牌就是为“成功人士”服务的。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当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距离产生美。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羡慕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一辆9米长的“凯迪拉克”车要花60万美元,约合500万元人民币,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别想得到它。所以可以这么说,奢侈品牌就是“梦寐以求,少数拥有”。 7、只为有钱人服务 品牌运营者必须明白,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这不能和大众品牌混为一谈。因为只有有钱人才会购买奢侈品牌,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样,一切为有钱人着想,为他们服务,这是对奢侈品牌经营的起码要求。根据意大利统计学家巴瑞多的“二八原理”,20%的人将为你创造80%的财富。锁定目标群体,这一小部分人就可以满足奢侈品牌拥有者的大部分需要。“莱斯劳斯”只为有身份的人量身定做。花旗银行不再受理小客户的储蓄。这是因为有这样一条经营规律:为有钱人服务就会有钱。所以,奢侈品牌只为有钱人服务是没有错的。 8、信奉知名度高于一切的法则 品牌最重要的是知名度。在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就谈不上美誉度。 所以,信奉知名度高于一切是做任何品牌的永恒法则。 我们研究认为,在品牌的基本核心能力当中,品牌知名度是第一位的,与之相辅相成的才是品牌美誉度。为什么一些品牌会成功,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它建立了高知名度。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可以掩盖其美誉度的不足,品牌美誉度的增加只能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我们说,人们太喜爱“知名度”了。凡是知名的东西和事情人们都会关注。谎言在知名度下也会变成真理。中国人为什么总会相信马克思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因为他是大人物。所以,当我们面对强势的“奢侈品牌”的时候,它就是“大人物”。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上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国际奢侈品牌并没有满足对知名度的要求。它们没有什么名声却高喊自己是一个“大人物”,这不免会让人可笑。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宝格丽”珠宝、“芬迪”皮具、还有“米索尼”时装,你怎么可能认为它们是奢侈品呢?只有“宝马”、“奔驰”、“圣罗兰”、“路易·威登”、“花花公子”、“梦特娇”、“阿玛尼”、“保时捷”等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品牌,才可以得到多数人的承认。这并非人们孤陋寡闻,而是一些奢侈品牌的运营商还没明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中国人一开始就不太了解国外的奢侈品牌。对一个缺少名气的品牌,它怎么可能为使用者带来荣誉感呢?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不能为顾客带来成功感和荣誉感的品牌,就不是奢侈品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910126563,电子邮件: 82564811@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