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产生力量--解读营销模式 课堂提示: 1、如何客观看待传统经销商的不足和优势? 2、厂家如何突破同行竞争与连锁卖场的双重包围,在三四级市场上树立品牌,打开局面? 3、传统经销商如何在直营方式盛行的今天,重塑自身的市场地位? 在从事营销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中,常常有客户企业的营销人员和学员会问起什么是营销模式?如何解读现在流行的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营销模式,如所谓的深度分销、服务营销、体验营销、速度营销、概念营销和创新营销等等? 也许简单的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只是那些教授学者们的事情,但对这些概念和模式的解读却能给人以营销思维上的启迪。 尽管营销理论不断创新,各种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从1960年由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到1986年由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大营销概念的11P,再到由劳特朋提出"超越4P"的4C,最后到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始人唐.舒尔茨提出的4R。这些理论都在不同层面和角度向人们诠释着营销,但本人认为,从对企业的营销人员来讲,最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还是我们认为过时了的4P理论! 其实我们言必称道的营销模式,其实只过是按不同结构构造的4P策略组合而已。4P是简单的,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也告诉我们的营销经理们,仅仅依靠任何单独的某一P策略都是难以取得市场优势,哪怕是暂时的优势。正如兵法的三十六计,单论某一个计策可能大部分人都能说三道四地高论一番,但如何应对“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去精妙组合运用这三十六计,这便是高超的艺术,要不,这世上的常胜将军都是国宝级的稀有动物。 课堂提问一:如何客观看待传统经销商的不足和优势?? 1、传统经销商的不足 ·经营理念落后。很多经销商还沉醉于过去“夫妻店”和“个人打拼”的辉煌之中,无视市场环境、流通业态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多的是“抱怨”生意难做,“拼命地”向厂家要资源、要投入,孰不知厂家业已陷入“资源和投入”不足的困境。 ·运营管理不力和人才匮乏。市场已经进入到集约化的发展阶段,向“管理要效益”已不再是“纸上谈兵”。本来管理基础就薄弱,还没有意识补齐管理的“短板”,造成内部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响应速度慢,营运费用就高不下,更重要的员工都是“流水的兵”。人才匮乏进一步降低了经营效率,恶化了经营形势。 ·市场推广能力差。传统的“坐商”、“等、靠、要”的经营方式,使得传统经销商虽然长期浸淫市场,却极度缺乏市场推广能力。 ·区域市场维护与管理较弱。“高端放货”趟开的渠道网络,随着利润空间的“缩水”,再加上缺乏对渠道的管理和支持,“冲货”、“烂价”此起彼伏,使得渠道成员已难谈得上有多少“忠诚度”可言。 ·服务功能有待发育。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厂商和渠道成员需要传统经销商叠加服务功能,创造“系统的差异化”优势,但是,由于管理能力不足和人才的匮乏,使得服务功能迟迟没能发育出来。 任何事情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机遇”是对“挑战”的正确应对。能否正确应对产业环境变化的“挑战”的前提首先是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能“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发展选择。 2、传统经销商的优势 ·地缘背景优势。长期在区域市场“扎根”的“人脉”和“社会资源”优势,厂家即是难以获得的,也是急切需要的,尤其是在三、四级市场上更为突出。 ·区域市场推广优势。对区域市场消费习性和购买习惯的深刻理解,使得传统经销商,尤其是区域经销商在区域市场推广上更有方法、更有效率。 ·丰富的行业经营经验。长年在行业市场“打拼”的经历,使得传统经销商们对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分析和判断更加“贴切”,缺乏的是对应对措施的系统思考和实施。 ·广而深的客情关系。“共同发展”和“倾力提携”的生意经历,使得传统经销商与其渠道成员之间建立了广泛、深厚的感情基础。渠道成员“出工不出力”,甚至“叛逃”也是形势所迫,一旦“合作基础”再生,恢复合作只是“谈笑间”的事。 ·综合信息反馈能力。对于收集“散落”在市场的消费者、本品以及竞品信息,经销商具有厂商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是以前经销商疏于对信息的收集,缺乏对信息的管理,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信息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组合配送与仓储功能。传统经销商在区域市场上分散配送、组合配送、仓储保管的成本优势是缺乏经营规模的厂家难以达到的,甚至某些对厂家来说是成本和费用的,在经销商来说都是可以规避或忽略不计的。 ·渠道融资功能。经销商的渠道融资功能不仅可以加快厂商的资金流转速度,而且可以规避厂家的资金风险,又是对于一些终端客户有赊欠习性的行业,渠道融资功能更是不可替代的。 ·多品种分销的规模经济性。大型、跨区域经销商多品种、组合经营的规模经济性不仅体现在物流效率、成本费用优势,而且还体现在渠道的销售效率和“抢夺市场”竞争力上。 课堂提问二:厂家如何突破同行竞争与连锁卖场的双重包围,在三四级市场上树立品牌,打开局面? 1、 目前的市场形势对于厂家来说,一、二级市场“骨头”市场的品牌营销力、市场的示范效应以及高额的流量等,是不可能忽视的,尤其是对于具有城市消费能力的产品或品牌。但是,对于自己没有运作效率的二级,尤其是三、四级市场如何开发和运作,又应该怎样做?协同经销商,打造“共赢的营销价值链”是必然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2、 产品性质、客户群分布、经销商能力以及厂家自身的资金、人员局限以及不同区域市场推广能力不同决定了厂家在重造“营销价值链”要有所谓、有所不为。四面出击、全面开花既不可取,也不现实。具体来说,要结合市场容量(客户密集程度)和区域经销商能力(区域市场网络健全程度)划分不同市场,实施不同的战略,建立共赢的。实施要点如下图: 3、概括地说,厂家的营销战略的调整,或者说重造“营销价值链”的两个基本要点是:其一,在一、二级核心市场,卖场为主导的市场,顺应业态演变的客观事实,响应连锁卖场的要求,直接与连锁卖场合作,由原来的经销商负责结算和物流;其二,在二级、尤其是三、四级非核心市场,协同经销商,加强市场开拓和管理,实施深度分销,精耕细作。其中对于市场容量大的“肥田”,厂家主导,经销商协同;对于市场容量不大的、区域经销商能力比较强的,经销商主导,厂家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