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买店封杀” 三个地产品牌的不同命运 7 上页:第 2 页 枣庄版本·攻心瓦解式 2004年3月,山东临沂的银麦啤酒大举进攻枣庄,实施大面积买店政策,对当地南极洲啤酒进行终端封杀,不久,人们发现在许多酒店喝不到南极洲啤酒,到2005年5月,南极洲老大的位置被银麦代替。由80%的市场份额下到40%一下。南极洲从员工到高层无不焦急如焚,又无可奈何。此时,正是济南啤酒市场“买店风波”高潮的时候,济南的各媒体都在追逐报道这件事,南极洲啤酒曾想学习济南豹突泉啤酒的做法,到政府部门“告状”,反映银麦啤酒的“不正当”竞争,但并没有付诸行动。 2005年5月底,南极洲借青啤淮海事业部成立5周年之际,突然展开媒体攻心战,策动《枣庄大反思》报道活动,在当地日报头版位置连续刊登“沉浮篇”、“游戏怪圈篇”、“贡献篇”、“基地篇”、“反思枣庄篇”5篇重磅文章。 第一篇,把南极洲啤酒20年来的沉浮故事,加盟青啤的台前幕后真相,及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等,向消费者和盘托出。 第二篇,披露内幕,以事实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讲述枣庄的市场环境宽松公平,欢迎外地啤酒前来竞争。然而,外地啤酒畅通无阻进入枣庄后,他们肆无忌惮“买店封杀”当地南极洲啤酒,他们在赞美拥有良好市场环境的同时,枣庄的南极洲啤酒却在酒店看不到,枣庄人喝不到自己的家乡啤酒,而家乡的啤酒又在外地连连遭到封杀,这对枣庄来说真是莫大的滑稽和悲哀。 第三篇,南极洲啤酒厂用“每天向财税部门开进一辆桑塔纳”,形象说出南极洲对地方经济的巨大贡献,对当地公益事业、文化事业的投入有目共睹,南极洲啤酒节成为城市文化的音符,一座城市因一个品牌而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篇,以记者走进和感受的角度,介绍南极洲如何采用青啤独特的酿酒工艺和配方,成为青啤优秀精益加工基地,南极洲为保护地下水源,治理水源环境,付出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全部改用矿泉水酿造啤酒。 第五篇,挖掘分析枣庄城市历史和文化,总结出“一座城市一瓶啤酒一种文化”的“中国现象”,反思枣庄人尤其公务员的不成熟消费心态,指出枣庄人不喝家乡酒的原因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尾充满感情地问:枣庄人真的不喝家乡啤酒吗?枣庄人难道不爱自己的家乡了吗? 6月4日,五篇报道在当地主流媒体上连续刊登出来,一石击起千层浪,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远远超出了啤酒厂和策划者的想象,报道首先得到枣庄市有关领导的关注,随后在公务员阶层产生了震动,其次市民们反响强烈,纷纷打电话到报社,当地网站也大量转载。最后一点,也是在预料之中的,银麦啤酒受到极大刺激,反映特别强烈,立刻跟进对抗,首次打破从不投广告的历史惯例,出血近30万举办“枣庄首届银麦啤酒伏羊文化节”。伏羊节期间,南极洲又釜底抽薪,反戈一击,派出近200名促销小姐,进驻所有羊汤馆反封杀银麦,两家首次正面冲突。 借5篇报道的巨大影响,当月18日,南极洲趁热打铁,不费吹灰之力成功申请了“枣庄市委市政府指定接待专用酒”的殊荣,随后在报纸、电视、公交车、户外牌匾、过街条幅等媒体上,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南极洲中高档酒的印象,随着“枣庄市委市政府指定接待专用酒”等荣誉的广泛宣传和上层领导带头饮用,开始在人们心目慢慢形成。甚至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名号为“事业单位”的接待酒店,吧台小姐会把南极洲啤酒“藏”起来,一问,她们说:“这是市委市政府接待用酒,来了贵宾领导才让拿出来用”。7月开始,南极洲销量开始首次出现破冰还暖现象,不仅停止了原来持续下滑的局势,而且反过来出现每天多卖200多箱的可喜局面。 为配合“自卫反击”行动,一鼓作气打败银麦啤酒,夺回老大的位置,2006年一开春,南极洲啤酒又斥资100万元之巨,隆重举办为期一年的“百万爱心大行动”,陆续开展“设立见义勇为奖、扶助贫困儿童及大学生、慰问劳动模范、慰问孤寡老人、关爱女孩、慰问驻地部队、资助生态村、大规模参观啤酒厂”等十余项公益活动,全方位树立品牌形象和档次,拉近与家乡人民的距离。据内部资料获悉,活动仅仅5个月,南极洲的中高档酒的销售比例便急剧上升到总量的70%,整体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连同行都不得不承认“南极洲今年行了”,南极洲一举扭转了2年来的亏损局面,实现赢利,高层比喻2006年为“全面打响‘卫国’战争,解放全枣庄”! 2006年下半年,笔者得到消息,由于山东泰安某啤酒品牌在枣庄市加入了跟进买店政策,主力店单店买断费达到16万之巨,出现了大面积亏损,欲撤出买断,不想在再玩这场“游戏”。而银麦啤酒在该酒店做出很大让步的情况下,也断然拒绝了8万元的买店费。笔者调查发现,在枣庄市多家品牌参与,历时近三年进行的“啤酒买店”营销大战,近期终于出现经销商叫苦不喋,不约而同抵制的现象,“买店模式”面临解冻瓦解的苗头。 无疑,在这场地级市买店大战中,当地南极洲啤酒发起的声势浩大的“攻心瓦解战”,是一次非常明智的策略选择,而且收到了理想效果。 三个地产啤酒品牌演绎了三种“自卫反击战”版本,尽管正在成为过去时, 但是,在目前还没有更好方法解决“买店营销”这一“顽疾”的情况下,希望本文的解读能对业界有所启示. 孙延元,咨询管理公司品牌总监,比较擅长食品行业营销策划,品牌分析,深度访谈。成功策划操作多起企业营销活动、产品上市推广方案,现担任多家食品企业品牌顾问及多家媒体特约记者。邮箱:lunancaijing@16.com或zhongguoren068@sin.com,博客:blog.sin.com.cn/u/1239813000,手机:13963276152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