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年医药商业嬗变之路 7 上页:第 1 页 四、“以药养医”成为众矢之的,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行动全面展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为了平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缓解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矛盾,医药行业管理部门、新闻界将监管和监督的重点放在了医疗服务业和制药业。据悉, 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五年之内取消“以药养医”制度,这将带来行业的重大变局,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在投入相对不足、社会保障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和生存基础。行业的特殊性又导致了医疗服务业垄断了占国内药品市场80%份额的药品销售权,并间接垄断了国内医药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那么,只有彻底解决“医药分离”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但是,医药分离牵涉面广,问题盘根错节,从2005年有关部门承认“历时多年的医改试点失败”即可看到“解决医药分离”的难度之大。预计,有关部门会三管齐下:一方面凭借手中的权力,以行政手段不断压低大部分药品的价格,以法律手段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迅速缓和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强制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将有序推进医药分离,但推进的步伐会艰难而漫长。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医院公益性将得到明确,在医院分割出来的利益中,医药流通企业可能会得到最多。原因在于,由于国家将更多地背负起对公民的医疗保障责任,所以对药品价格会有所控制,医药生产企业可能会直面更多限价措施;与此同时,老百姓将转而主要从药房买药,这给医药流通公司带来了极大机遇。更重要的是,由于药品涉及到公民健康安全,国家不可能对这一市场完全放开,所以国家可能会扶持几家大的医药商业集团来稳定市场秩序。 另外,整治医药购销领域早已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成为今年我国卫生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影响了医药及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严重腐蚀了医疗卫生队伍。随机展开一个运动式排查监管活动,就暴露出了很多违法乱纪分子和医院乱收费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运动 属于国家宏观调控医药行业的政府干预行为。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是出于行业救赎的目的;再不干预,更多的资源将无止境的流向渠道,企业将再无资源进行最基本最核心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客观的说,这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的动作,治标而不治本,因为医疗体系的贿赂问题,尤其是400万医生的处方费问题,涉及到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改革以药养医的体制。单靠运动式的查处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但此举对整个医药产业的变革却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一是加快了医药、医疗产业的调整。因为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成品的出厂价并不是媒体和公众说的那么高,只是流通中加入了潜规则,增加了成本而已。它将直接促使一些没有产品竞争力的制药企业重组加速,关停并转,同时也加快了医院民营化发展的步伐。二是对于医药产业的影响。这会使中国的西药厂大面积倒闭,以后处方药将成为外资和国外制药企业的天下。这对中国制药产业的安全来讲是致命的。三是对中国医药营销局势的影响。此举将迫使大批医药代表改行,其进入的领域可能是保健品、OTC、第三终端、健康管理以及其它不相关的产业,可能由此拉开改变医药在医院的流通规则,比如学术营销开始受到青睐等。无疑,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行动的大面积开展,会给老百姓营造一个放心的医药环境,亦可营造一个有利于医药企业运营的有序的医药市场环境。 五、中小药企面临坚守亦或退出的两难命题,融资趋势渐近新高 在行业气温持续走低的2006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医药行业已经放缓了增长速度。而对这一切感受最剧烈的,是占据整个医药企业绝大部分比例的中小企业。估计到今年年底将有30%的中小药企要退出医药市场,一些微利的药包材企业也不例外,将面临着坚守还是放弃的两难命题。 “估计到今年年底将有30%的中小药企要退出医药市场,我现在手上就有批企业寻求转让。” “很多以前刚通过GMP就投资了3000万元的药厂,现在2000万元甚至1500万元就愿意卖。” 北京步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焦银旺说。据悉,现在待价而沽的药厂并非个例。国内一家产权交易网上登记的欲转让资产产权的医药企业有41家,并且分布在全国各地。 明年将是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进行GMP认证改造还贷的高峰年,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面对还贷压力可能很快崩盘,融资是中小企业的出路之一。焦银旺指出,今年行业一系列宏观调控更加剧了这一趋势。那些“三无”厂家将最快退市。所谓‘三无’,是指没有人才、没有品牌、没有规模的企业,也就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了。还有人猜测,5年一度的GMP换证对那些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坎,一部分企业很可能在换证过程中“蒸发”。 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小型商业企业。据预测,各地正在进行的招标出现了新趋势,一批中小商业企业可能将被淘汰。特别是一些很小的企业和那些销售自然人,靠代理几个小品种来运作医院市场,将可能因为没有配送资格而失去生存空间。不过,这些企业即使成功融资,是否能够度过行业严冬也是未知数。运营企业资金当然很重要,但它不是最核心的,有资金不见得就能让企业摆脱困境。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和技术。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