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神话品牌”的“非神话策划”--“中华香烟”策划记实 7 上页:第 1 页 三、领导品牌不一定永远第一 在中国高档香烟第三轮升级中,“中华香烟”出现了三个致命的失误: 第一,留下了市场的空隙:中华每年的控量策略留下了市场空档,留给了各竞争品牌蚕食的空档; 第二,留下了价格的空隙:中华提价到40元后,在20——30元市场没有及时推出新品牌,导致上烟整个集团淡出了20-30元价位产品的市场,并拜中华所赐成就了“芙蓉王”这个强劲对手; 第三,消费人群的空隙:中华长期“政务烟”的形象,导致相当一部分商务消费者流失给了“芙蓉王”。 归根结底,“中华”最大的失误,就是养虎为患,成就了自己最大的对手“芙蓉王”。 “中华香烟”2002年至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在16.5%,而与“中华”同价位的蓝色芙蓉王这几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5%,“中华” 已经强烈感受到对手急速增长的压力,高档香烟市场容量有限,此消彼长,不进则退,“中华”缓慢增长就是没有增长。此是其一。 其二,更为致命的是,按照这种增长速度,三四年后,“芙蓉王”的销量将超过“中华”。 这就意味着,几年后,“芙蓉王”将取代“中华”成为中国高档香烟“销量第一品牌”,“中华香烟”无人撼动的“双料第一”格局将可能改变。 笔者在营销诊断报告中,一语惊醒梦中人:“别让中华成为第二个茅台”。在中国酒业市场, “茅台”只是国酒的象征和标识,五粮液才是真正的白酒之王,我们别让中华仅仅成为一个标识性品牌,要让中华成为名符其实的王者。 失去了“销量/规模第一”的桂冠,如果最终仅仅剩下“国烟地位第一”的桂冠,这个“中国高档香烟之王”的桂冠,是不完整的。 “敌人”早已全民皆兵,南征北战。“中华”却还沉浸在君临天下的大国美梦之中, “以不变应万变” ,岂不谬哉! 我们提醒上烟集团,千万别把“中华” 神话:堂堂一个泱泱“大中国”,都曾经败倒在西方列强“尖船利炮”之下,何况一个名叫“中华”的烟草品牌。 长期以来,在中国卷烟高端产品市场上,能够对市场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全国性卷烟牌号仅有“中华”一个,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芙蓉王这个小兄弟也敢在中华的头上 “动土”?甚至推出比中华价格更高的“钻石芙蓉王”,封住了中华的上走之路? 而在中华的主流价位上,芙蓉王、苏烟、红河等对手更是死缠烂打、紧咬不放,导致竟有消费者认为硬中华不够高档了?中华近年在市场上也频频感到对手的压力,日子为什么不如以前好过了? 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哈佛商学院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在《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中说:“固守核心竞争力与开发新的竞争领域一直是企业成长的最大困惑,每当技术或市场发生了突变,领先的公司就会在所属行业失去领袖群伦的地位,这在商业领域几乎成了不变的规律。” 也就是说,领导品牌不一定永远第一,即使是“中华香烟”,也同样如此。 中华在第三轮升级中已经丧失了先发制人的宝贵机会。 高档香烟市场的升级是从2002年开始的,这一轮升级本该由领导品牌“中华”发起,但是,当02年,各大区域烟草峰起云涌推出高档品牌的时候,中华不为所动; 直到04年,各大烟草大鳄纷纷推出超高档品牌对中华形成“泰山压顶”之势的时候,中华还是没有任何动作; 至此,在本轮也是最关键的一轮升级中,中华香烟已经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但是,幸运的是,“中华香烟”作为领袖品牌,它有两次机会。 定位大师特劳特说:“假如领导品牌不幸错过了汰旧换新、制订规则的机会,那么作为领导者,它有幸比其他人多一次机会。” 那么,属于“中华”的第二次机会在哪里呢? 四、“中华”品牌的“三个升级” 所幸,在高档烟草最后一轮“拐点”出现的时候,“上烟”仍然感到了市场升级的气息, 于是在04年推出了“熊猫”,这是一个英明的举动; “熊猫”在客观上从高处保护了“中华”,并且延缓了其他超高档产品对“中华”的挤压,更重要的是,“熊猫”延缓了高档香烟市场品牌格局定型的时间,为“中华”争得了“再打一次升级战”的时间差。 因此,抢在整个高档香烟市场格局、品牌格局还未定型之前,主动进行市场升级,是“中华”现存的最大机会。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中国高档香烟市场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乱:近几年高档烟的纷纷推出,对“中华”原有市场肯定带来冲击。芙蓉王等全国性对手趁机布局全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烟等区域性高档烟则建立根据地蚕食“中华”份额。这一切,都会导致“中华”的市场份额停步不前甚至缩小,“中华”压力陡增; 大治:但是,“中华”要相信,终有一天,竞争会让一些地方高档品牌纷纷倒下,整个高档烟市场必将实现价值回归;因此,在现阶段大乱中,“中华”必须保持快速增长和抵御住芙蓉王等对手的进攻,持续引领市场潮流,到高档烟市场回归时,“中华”才是最大的获益者。 “中华香烟”乱中取胜之道就是重新拾起“领袖品牌制订游戏规则的大旗”,主动进行市场升级。 那么,“中华”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市场升级呢? 我们给出的策略是“三个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升级和品类升级。 1、产品升级:再树“中华”价格标杆 首先,“中华香烟”存在价格问题:“王者没有王者的价格”。 苏烟对“中华”进行价格的正面阻击:价格与硬中华保持一致,直接切割“中华”区域市场的蛋糕; 芙蓉王呢?则采取价格差异化策略:主销产品(黄芙蓉王)价格避开“中华”去跑量,形象产品(蓝色芙蓉王)靠近“中华”做形象;顶级产品(钻石芙蓉王)价位甚至远远超过“中华”。 这样,竞争对手已经形成了对“中华”价位的“上封下堵中间挤”的态势,最终会压得“中华”动弹不得,束手就擒。 以前,提起“中华香烟”,消费者想到的不仅仅是“国烟”,还会想到“价格是最贵的”,那个时候,任何一个人掏出一包“中华香烟”来,都能够在别人面前高人一等,价格即是价值,这正是当初“中华”能够屡创奇迹的根本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价格,在“中华香烟”的品牌建设中,不仅仅是个战术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它是“中华香烟”之所以“高档”的原因,它是消费者心目中的标杆。一旦“中华”失去了价格这一“标杆”,“中华”的地位也就不再复如从前。 因此,“中华”的第一个升级策略就是:提价。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也发现,消费者对高档香烟的可接受价格范围在26-100元之间,“中华香烟”还有提价的空间。 那么,提价到什么程度?用什么产品来提价?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策划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送礼(含喜庆市场)是“中华”的核心市场(占55.7%);自买自吸(含朋友聚会)是第二市场(占23.8%);商务交际第三(占20.3%)。 从定性市场调查来看,“中华”更适合送礼,商务/喜庆场合相对较少;“芙蓉王”正好相反:商务/自吸多,送礼少,更适合朋友聚会、年轻人抽;苏烟更适合自己日常抽、年轻人抽。 在消费者心目中,芙蓉王和苏烟是口味好、有生活情调的商务烟;“中华”是礼品烟。 这种市场格局直接导致“中华”在商务和自吸市场的份额萎缩,长此以往,“中华”就可能被逼得成为“纯礼品烟”。 鉴于“中华”在细分市场的“跛脚”状态,我们建议“中华”必须在牢牢占稳送礼市场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如果“中华”大力开拓“自吸”市场,结果如何呢? 调查显示,人前自吸即特殊场合的自吸(朋友聚会、喜庆),对香烟的价格上限是27-33元;价格下限是25-27元;纯粹个人自吸,对香烟价格的选择比人前自吸更低一些。 很显然,“中华”的价格不适合把“自吸”作为主要市场。 我们认为,“中华”不能仅仅局限于做“礼品烟” : 没有忠诚消费者,送礼市场也不会存在。“中华”要持续成功,如果不从终端开始、如果不从抽烟的消费者身上下工夫,那无异于“南柯说梦”。 我们给“中华”市场拓展的策略是:争夺商务人群。 既要保持礼品市场的强势地位,又要争夺商务交际,这是“中华”保持与消费者关系的必然选择。原因是: 中国大环境有“政治淡化、商务浓化”的大趋势; 送礼一直是中华的核心市场,也就是说,政务/官员市场是中华的核心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精简,官员减少,已是大势所趋,而从商、下海的中国人却与日俱增。 另外,烟酒礼品出现替代性的趋势:现在,收受礼品出于隐蔽性需求,小体积礼品如交通卡、购物卡或礼券在上海和深圳颇受欢迎。预计这将是未来的一种流行。这对香烟送礼而言会有一定影响。 礼品市场在缩小,商务市场却在逐年扩大。 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3月,全省(省直机关和11个市)共有125名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辞职或提前退休去“经商”; 吉林省榆树市去年3月就有1339名干部离开原工作岗位 “下海”经商。。。。。。 可以肯定,中国商务人群日益增多,官员逐渐减少,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商务交际市场的扩大,正是“中华香烟”增长的机会。 “中华”必须向商务要效益。 市场调查进一步显示,上海不论是商务会议还是商务送礼均以中华为主;而外地商务用烟出现分流,一般根据客户情况进行选择,高档场合、重要人物、重要的事情则选择“中华”;而在其他场合、一般的事情或人物,则选择价位也比较高但比“中华”稍弱一些的烟如芙蓉王、苏烟等。 因此,“中华”的向商务要效益,进军商务交际市场,应该剑指高档。这就与前面所讲的“中华提价”不谋而合。 把进军高端商务市场与提价结合起来,就既能提升“中华”的价值感,又能开拓“中华”新的一块市场蛋糕,一箭双雕。 我们为“中华”拟订的策略是:中华产品线往上延伸,抢夺商务交际市场。该产品就是“全开中华”。 “中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把“全开中华”价格提升到60-80元,通过这一提价,把高档烟由中华目前的40-60元区间重新定义成:40——80元。 “全开商务中华”主要目标群:主要针对高档商务人群,为高档商务场 合量身定做。 开发理念:高端商务用品的道具性功能——展示尊贵、身份和地位。 “全开商务中华”的传播口号是:“给最尊敬的人,最尊贵的礼遇!” “全开中华”的包装,由于它的“翻盖”特征,非常方便抽取派发,再加上包装比一般烟包要宽,所以显得更高档、气派、新颖和别致,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上烟集团的熊猫与中华组成高档品牌方阵。双剑合壁,一攻上盘(超高)、一攻咽喉(高档),重新定义高档香烟市场,为高档市场重新划定标准。形成诸如“开奔驰,坐宝马;品熊猫,抽中华”的格局。 2、品牌升级:打造“国烟的品牌信仰” 迄今为止,“中华”无疑仍然是高档香烟的代表品牌,提到高档香烟,68%的消费者首先会想到“中华”。 但是,从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华”品牌存在“内涵不清晰”的问题。 芙蓉王、苏烟、玉溪的品牌内涵特别清晰,她们是口味比较好的、有生活情调的商务烟。 而“中华”呢,则是处于领导地位、有很高的品质、尊贵的、老牌子、全国性的高档香烟。 那么,“中华”到底是什么?消费者回答不出来。 种种迹象显示,中华品牌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第一,“中华烟”存在近患——形象模糊,占位不牢:“中华”消费人群的“边缘化”“非主流化”,年轻人、社会的中坚力量认为“中华”是老人抽的,导致在竞争对手盘踞的部分地区(如无锡),“中华”有被排除出“主流高档香烟”行列的可能; “中华”形象模糊,占位不牢,那么任何品牌都可以去进攻“中华”、而且一击就中。这样就会造成“第一品牌也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局面,任何人都可以欺负“中华”,人人都是敌人,任何敌人都可以从“中华”身上割一块肉,这就是“中华”形象模糊的代价。 “中华香烟”亟需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壁垒”。 第二,中华烟存在远忧:可能成为纪念碑,被人供起来。 定性调查中,我们曾对“中华”和“芙蓉王”做过比较: 如果把品牌当作一个人,消费者感觉“中华” 象一个40岁到50岁的人,当官的,成熟,严肃,不那么容易接近;“芙蓉王” 更年轻,更随意,更时尚,更亲和,让人喜欢和他在一起。 如果品牌也有穿着的话,“中华” 是穿红色的、中山装;“芙蓉王”则是穿西装、休闲装。 “中华”品牌老化,缺乏活力,给人高高在上,严肃、沉闷的感觉,不时尚、不年轻还不随意,消费者不能从心底喜欢“中华”,我认识你,但你与我无关,使得“中华”一直以来缺乏稳定忠诚的消费者。 当所有人都觉得“中华老了”,“中华”就会慢慢与我们渐行渐远,长此以往,“中华”就可能淡出视野,只是留下一尊纪念碑的形象,供大家瞻仰,这将是“中华”悲哀中的悲哀! 所以,“中华香烟”当务之急的一个品牌课题就是:品牌核心价值的清晰化+品牌归属感的打造。 “中华”是谁?“中华”的品牌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无庸质疑,“中华”最大的品牌资产和品牌核心价值,就是“国烟”。而“中华”“国烟”的品牌内涵比较模糊,调查中,只有14.7%的消费者能明确指出“中华是国烟”。 于是,要打造“中华”的品牌传奇,就是强化“国烟”的过程。“国烟”是中华品牌之根本,永远都不能放弃和削弱,只能不断强化和提升。 中国的另一个“国字号”品牌就是因为没有强化其“国字号”地位,才每每被对手击中。 那么,如何强化“中华”的“国烟”地位呢? 世界上最长寿,最庞大和管理成本最低的品牌是什么? 是信仰。 信仰的品牌建立完全基于传奇故事,如:佛教的“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打造出佛教品牌;基督教“耶稣受难”故事打造出基督品牌。。。。。。 信仰是最强大的品牌,世界上伟大的品牌已经信仰化。 任何成功品牌背后,总有令人难忘的传奇故事。万宝路背后的“牛仔故事”;哈雷机车背后的“二战故事”。。。。。 传奇造就品牌,“中华”香烟的传奇是什么? 就是“国烟”传奇。 “中华”的品牌塑造之道,就是打造“中华”“国烟的品牌信仰”。 “国烟品牌信仰”是“国烟”的尊贵与自豪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豪感,是尊贵的气质和生活方式。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