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揭秘川酒鲁酒兴衰基因

揭秘川酒鲁酒兴衰基因

中国白酒“地理环境主导论”的衰落与“人文环境主导论”的诞生(一)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5-08, 作者: 孙延元, 访问人数: 2433


7 上页:第 1 页

  “人文环境主导论”的诞生  

  由地球上的“大道”回到中国白酒行业这个“小道”上来。

  研究认为:白酒行业的“地理气候环境论”是经不起推敲和历史考验的。白酒一不能充饥,二不能解渴,三不能治病(保健酒除外),四不能保暖(是饮鸩止渴式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沾不上边,但是,却活活把所有的人给套进“酒场”去了,聆听酒的教诲,其“瘾力”之大,近乎空前绝后。所以,白酒应该是精神产品,属“文化行业”范畴。

  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白酒行业的兴衰交替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演变交替,而不再是一个产业的演变交替。“文化现象”的兴衰将完全由人控制和演绎。

  事实上,白酒产业确实很象一种文化产业(或文化现象),演绎一场场“文化秀”,从远古一直演绎到现在。目前,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美酒加咖啡,中餐加西餐”,将是今后“中国酒”要演出的内容,而能否火暴,能否成为经典剧目,要看人文环境,而不是剧场的地理环境。

  目前,中国白酒行业的“川酒版块”、“黔酒版块”、“黄淮版块”三大主版块,正处在交替转型期。诸侯争霸,最后拼的恐怕还是实力之上的“品牌文化价值观”,而不是家门口的风水有多好。

  一个白酒品牌,无论你在“功能”、“工艺”上做了什么,比如400年的窖池、高科技、香味独特、保健等等,这都不足以成就一个大品牌。“技术”能推动产品的变革或升级换代,但不能左右品牌的未来命运,左右品牌未来命运的是“品牌价值观”——你想做什么样的品牌(或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地域概念、口感概念、香型概念等主导白酒市场的时代已经被打破,他们不会成为今后白酒行业竞争的要素。一个白酒品牌不会因为你的香型、口感、产地等独特的卖点,而一下子功成名就、奠定市场地位的。白酒产业的“精神产品属性”将预示:主导白酒行业兴衰的是“人文环境”。

  研究认为,川酒的崛起与强大不是与他潮湿的、适宜酿酒的地理环境有关,而是与四川的“人文环境”有关。是四川的“人文性格”成就了响誉神州的“六朵金花”。贵州的地理环境更为独特,为什么没成就“六朵金花”?仅仅一个茅台酒,如果不是沾“政治酒”、“国酒”的光,还差一点被四川酒给盖住了,“国酒”的桂冠也曾经差一点被抢去。  

  鲁酒兴衰的“人文环境”

  曾经有人多年研究鲁酒后说过这样一句话:“鲁酒当年何等红火,如果不是‘标王事件’,不是投机取巧,也许秦池早就成为五粮液了……”。

  当然,秦池没有成为五粮液,也不可能成为五粮液。这其中的秘密不是因为“勾兑事件”,而是因为“人文环境”下的战略问题。(放到现在,“贴牌”早已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营销模式)。

  鲁酒为什么看不远呢?个别企业看不到这种大肆“勾兑”又大肆叫喊带来的后果?这里面有一种“人文环境”在起作用。众所周知,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当然受其影响最深,并深入骨髓。我们知道,儒家文化是一门专门研究人、规范人、教育人的学问,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是两千多年农耕时代维系人际关系的产物。“家”是儒家思想的实验田,是第一位的。“治国”毕竟是可望不可及的,是需要漫长的苦读煎熬,并在等级森严制度下一步步攀附,才能做个一官半职。儒生被压抑,但内心求取功名的欲望是相当强烈的,而一旦真正能“治国”了,其表象背后往往是为了功名利禄和光宗耀祖。  

  因为多数人不能“治国、平天下”,这种环境逼着人们的思想务实,把眼光放在“齐家”上,所以,山东人家庭意识非常浓厚,看到的是我“家”能否丰衣足食,纲纪不乱,家之外的事是很少考虑的。而“家文化”的实质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自私主义、小农主义。

  儒家思想千年传承,一路走来,到了中国现代社会。当遭遇改革开放、面对汹涌澎湃的现代“工商文明”后,“官商角色”“官商意识”便很快形成,求取功名的躁动如闸门决口奔泻而出。亦官亦商,以商达官等、儒家思想中追求的仕途境界,终于也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找到感觉。(“官商怪胎”在山东是相当普遍的,直到现在,鲁酒许多大企业依然是这样)。

  这时,儒家思想千年沉淀下来的“家文化”的短视性、功利性、压抑性;“官文化”的名利性、残酷性、投机性、虚荣性,便会暴露出来,交替出现在鲁商身上,形成现实社会中的性格分裂。而白酒又是一个近乎“文化范畴”的行业。

  1990年代末,鲁酒“勾兑事件”或曰“标王事件”的巨大轰动,就是儒家思想下性格分裂的一种释放和爆炸。“家文化”的短视性、功利性、压抑性使鲁酒不计后果,战略无知;“官文化”的名利性、投机性、残酷性、虚荣性使鲁酒一夜成名,几近巧取豪夺。

  鲁酒对品牌文化的淡漠  

  当前,经过近十年市场经济的洗礼、磨练、教训,鲁酒复兴崛起的欲望蠢蠢欲动。但是,2006年的某一天,当我们再次深度探讨“鲁酒基因”时,我们依然是看不出鲁酒大品牌未来竞争力的闪光点,我们除了听到依然务实到“家”的声音外,就是一个文化大省、一个酒文化大省,在成就大品牌面前的文化彷徨。

  鲁酒在运作品牌上总是不敢超脱和叛逆,喊出一种品牌灵魂性的东西——即“品牌价值观”,进而推广打造,鲁酒缺少这种高度。

  但是,山东是有这个品牌文化资源的,比如泰山特曲的“平安文化”价值可与金六福的“福文化”价值比美,孔府家的“家文化”,或“大家文化”创造提升后,可与五粮液未成型的“中庸和谐”文化价值比美。 

  兰陵因1995年徐州狮子山“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成就中国最古老的酒,“兰陵王入阵曲”、李白千古赞兰陵等,完全可以挖掘历史文化的品牌价值。

  只要你把有用的“品牌价值观”明白的提炼塑造出来,与消费者心中的精神愿望共振,品牌就会提升价值,消费者头脑中就有了判断标准和品牌文化记忆。比如“福气”是一种文化价值,“平安”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健康生活、生命价值、自由平等、时尚尊贵等等,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这些迎合了人们心中一种精神需要。

  没有正确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社会就会急功近利,成为垃圾社会,金钱权利成为惟一价值观标准,“社会空气”肯定紧张浮躁,存在隐患,甚至会乱,当前的中国正遭遇这个尴尬和困惑。同样,没有“价值观”的品牌也会沦为“垃圾品牌”,紧张浮躁,存在隐患,为了市场销量就会疯狂贴牌、透支品牌,“销量”成为品牌成功的唯一标准,价格成为市场杀手,老板疲于多子多福,员工疲于任务奔命。终于发现,忙活了几年十几年品牌还是原地打转,价格抬不上去,市场无法突破,品牌没有了后劲和冲劲,成了强弩之末了。难道要放弃原来的品牌,从新打造一个?

  许许多多大企业经营到最后,不免都会落到这个尴尬地步,主品牌没成为统领全局(全国)的顶梁柱。又不得不以品牌再造来超越原来品牌,渴望新的突破。然而,又有几个品牌高瞻远瞩、头脑清醒、接受教训,并发现“品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呢?

  五粮液这么有影响力的一个大品牌,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品牌文化价值观,差点被千夫所指,毁了前程。后来,与儒家文化结合,算是勉强寻找了一种品牌文化以安民心。实际上,品牌大了就不是你一个企业的事了,它几乎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了。不是有“可口可乐不生产或者换了包装后(具体记不清了),美国人民就上街游行”的传说吗?

  如果说,川酒中的“第二代”(水井坊、国窖1573、舍得等)是成功品牌的话,可以肯定地说是“品牌文化价值观”(也可叫“消费价值观”)上的成功——高尚生活元素,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智慧人生。他们是品牌战略上的成功。

  鲁酒“第二代”呢?五岳独尊、兰陵王、景芝神酿、道德人家等,他们传播的“品牌价值观”是什么呢?我们一个也没记住。  

  但是,鲁酒老板们从不信这一套,把品牌文化看得很淡,他们要么认为这是玩虚的、是文人或策划人瞎掰,要么认为品牌影响力还没达到运作文化的地步,市场业绩才是硬道理。而一些策划人为了迎合鲁酒的务实心态,也把“品牌文化”贬的狗屁不是,去玩什么工艺功能上的“诉求点”等技巧性的东西,把鲁商忽悠的一楞一楞的。其实,这可能是鲁酒“人文环境”的性格分裂,是一种可怕的“文化劣根性”。

  功能诉求有两种境界,第一种是上市品牌、短线品牌,只为做销量打市场,第二种是顶级品牌,品牌价值观已经成熟,比如:茅台、可口可乐、青岛啤酒等。第一种是起步找支点,摇摇晃晃上路,第二种是蓄势储能,创新,超越。这两种境界有天壤之别。

  1990年代,广告人喜欢玩技巧,找诉求点,现在什么年代了?而且,都“一大把年纪”的品牌了,还找不到品牌方向和“做人”风格,无论怎么也说不过去。

  鲁酒信“硬”不信“软”的心态实际上是一种相对落后的人文环境造成的,对营销变革的把握总显得晚那么一步。在当前,人文环境个性化、多元化,酒类营销渠道碎片化的趋势下,前沿品牌(或营销人)开始超越实力和渠道概念,研究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或“消费价值观”,而鲁酒还在相信“硬道理”上徘徊。

  “软道理”中的“品牌文化价值观”真的那么虚而无用吗?真的要等到一定时候才可以触摸吗?真的不产生效益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在中国,“软道理”每隔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泛滥、混淆甚至被漠视嘲弄,但真理性的“品牌价值观”是永恒的。

   事实上,一个好品牌,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应该被赋予一种明朗的“文化价值观”,以告诉世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说什么?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说的有多少价值?能被多少人、什么人认可和接受?这不仅是一个“人”入世心态、眼光、底气问题,还可能是做“人”原则问题。光做不说不行,光说不做也不行。

  鲁酒对品牌文化的轻视也许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不是故意的,是“儒文化”大省遭遇经济社会碰撞的异变产物。有人曾研究统计,在历史上,山东从未出过雄韬伟略的帝王伟人。只出以下几种人:行侠仗义的乡野响马;粗犷豪放的梁山好汉;博学身寒的名儒志士;中规中矩的朝野宰相(注:有人把圣人孔子划归到辅政幕僚行列)。难道鲁酒品牌也只会出这几种吗?

  其实,现在看来,我们依然拿不出自信、豪迈、激情的理由来为鲁酒品牌的崛起作辩护或呐喊。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川酒的困惑与方向 (2009-02-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健)
*“泰山”酒品牌能否五岳独尊? (2007-05-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郑新涛)
*盘点鲁酒 (2007-03-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舒国华、文懿莹)
*是谁抛弃了鲁酒?--鲁酒川酒20年对决大反思 (2006-08-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延元)
*鲁酒复兴之路在何方? (2006-04-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周亮)
*欲说还休话鲁酒 (2003-09-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方毅)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2 05: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