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步尘谈LG 7 上页:第 1 页 品牌升级失去技术支持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LG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很多,其由低端品牌改造成高端品牌的策略,可能是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 这几年,提出“品牌升级”、“品牌再造”计划的中国企业为数不少,但是,回过头来检视一下,你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品牌计划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落实。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品牌还是那个形象。原因在哪里? 我认为,问题出在了技术上和产品层面上。 我们不妨说开一点。 我先提一个问题,看谁能回答:市场竞争,到底竞争的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市场竞争要素很多,比如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人力资源、营销From EMKT.com.cn推广、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品牌形象等等。可以说,市场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全方位竞争。但是,这些竞争要素并不具有等量性特征,并非所有的要素在市场竞争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实际上,它们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因有果,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核心要素。 多年的企业竞争力要素研究,让我越来越坚信不疑的是: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的竞争。因为只有产品,才是一切市场竞争的最后归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是基于产品这个最基本的目的,如果失去产品,消费者不会发生购买行为。因此,产品是一切市场竞争的原点,其他因素都是围绕这个原点而存在的。 问题是:什么才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力量? 答案是:技术。因为,产品由技术而来。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说,技术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深层次要素。 正是认识到了技术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几乎所有国际企业都极其重视技术的开发。大家都知道,三星这几年发展特别快,可是你知道三星每年的研发费用有多少吗?你知道三星都多少研发人员吗?三星每年研发费用超过50亿美元,研发人员多大7000人。和国际企业不同,大多数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少得可怜,别的不说,就说国资委管辖的中央级企业,平均年研发投入不足1%,甚至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人员和研发机构。 正是因为技术开发力不足,这些年中国企业虽然和国际企业的差距已大大缩小,但是,在持续发展力、创新力方面,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具有真正的领导力。我们说过,市场竞争就是竞争的产品,你产品不具有领先性,怎么和别人竞争力?所以,真正制约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是技术不足。 然而,技术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技术开发欠账太多,中国企业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全球领先目标。 当然,中国企业也有例外,比如华为、中兴。从企业诞生开始,这两个企业都极为重视企业技术竞争力建设,在所属领域取得不少核心技术话语权,因此,企业表现出很强的发展后劲。 LG可谓深谙“技术制胜”之道。2003年提出“品牌再造”计划之后,旋即终止多年来奉行的“降价跟随”策略,新产品推广力度明显加大,三开门冰箱、全球最大等离子电视、巧克力手机,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大大改变了社会对LG的既有看法,人们猛然发现,和三星、索尼、松下等著名国际企业相比,LG其实并不差。 反观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品牌意识大大强化,但是,真正能为企业塑造一个好品牌的并不多,所谓的“品牌再造”往往流于口号,最多是营销策略稍加调整而已,很难从核心技术与创新产品的层面着手,因此,品牌再造往往成为一句空话。 前几年,国内企业很是流行“做中国的索尼”、“做中国的三星”,这几年不怎么提了。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发现,自己和索尼、三星的差距实在太大,做三星、索尼的愿望并不现实。三星、索尼都属于典型的“技术主导型”企业,“技术主导型”企业的最大特征是:企业的成长发展主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的。而国内企业过于依赖营销的作用,大多属于典型的“营销主导型”企业,这类企业最大的短板就是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企业缺乏后劲。企业经营最难的是什么?销售?管理?人才?都不是,是技术开发,尤其是原创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恰恰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和国际企业差距相当大。 三星总裁尹钟龙有一句特别出名的话:“对于三星来说,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情,都是核心技术开发。”我想,这绝对不是作秀,而是有感而发。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不能突破技术壁垒,今天的三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知道,十年前的三星,也是一个低端品牌。而今天,它已经成为索尼最大的威胁。 国内企业常常是一面大谈特谈核心技术如何重要,一面恨不得把口袋里的钱都投到营销推广上,这样的企业,你怎么能指望它获得技术突破?所以,当2007年3月1日美国对所有进口的电视征收高额专利费的时候,中国彩电企业立即束手无策,虽然为应对专利危机成立了中彩联公司(中国彩电企业专门为应对美国专利费谈判而成立的公司),因为手里没有和人家谈判的筹码,基本上派不上用场。 在这方面,LG显然深谋远虑很多,它直奔主题,在产品创新上下大功夫,终于修成正果。 奥克斯在中国有“价格杀手”之称,属于典型的“营销主导型”企业,靠打价格战生存。这几年它越来越感觉后劲乏力,进一步发展动力不足。2005年,奥克斯提出“品牌再造”计划,但是,时至今日并无明显改善,根本原因就在于奥克斯的“品牌再造”,始终难以触及到产品和技术创新层面,“品牌再造”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营销秀”。 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在全球企业群中扮演的是仍然低端形象,这显然不是中国企业的终极目标。未来中国企业也要象索尼、三星、诺基亚那样在高端市场纵横捭阖,因此,突破技术壁垒成为绕不过去的选择。希望LG的品牌转型经历,能给中国企业带来启发。 应该说,LG已经初步建立了“完结型”竞争力结构,如果说有什么短板,那就是品牌力稍显不足。相信随着“蓝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LG品牌形象还会得到大的提升。 (本文由刘步尘“中国名企观察”讲座整理而成,内容略有删节) 作者系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37169352860、13523033066,电子邮件: liubc2007@vip.sin.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