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品牌经纬 > 简谈品牌关系谱

简谈品牌关系谱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9-12, 作者: 颜金伟, 访问人数: 3234


7 上页:第 3 页

  独立多品牌  

  最后一种品牌关系是独立多品牌。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牌战略。指的是,企业因长期战略考虑,推出一个或多个完全独立的

  历史最成功的独立多品牌均出自汽车行业,一个是通用的钍星Saturn汽车,另一个是丰田的雷克萨斯Lexus。直到今天,很多外国人都不知道自己买的Lexus汽车是丰田出产的,还以为它是一辆美国车。

  钍星Saturn,是1985年通用汽车推出的独立品牌。当时,日本汽车以其精致、省油大举冲击美国市场,美国传统汽车因为宽大、费油,而被消费者所唾弃。在这种情况下,通用汽车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不妥协,就可能倒闭破产;如果妥协,也把自己的车改成精致省油的,怎么学也不可能打的过“师傅”日本车。在这种境况下,通用采用一个高招,它推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品牌――钍星Saturn,这个车的外观设计在原来美国车大气沉稳的基础上,略有修改,使其更加紧凑,而在内部技术上,采用革新理念,使之省油的能力不亚于日本车。钍星Saturn独立建厂,独立建立渠道,独立售后服务,独立财务核算,一切都是独立的。这款车后来大获成功,多少年之后,人们才知道钍星Saturn是通用旗下的一个品牌。这样的战略,使得通用汽车进可攻、退可守,如果万一失败了,也不会导致通用汽车彻底关门,不失为妙招。

  如果说通用钍星Saturn的独立多品牌战略,尚属于被动防御的话,那么,丰田的独立多品牌战略就堪称进攻经典了。

   上世纪60年代,丰田用小型车撬开了美国汽车市场,但高档车皇冠的销量却不如人意。丰田的品牌形象因此被美国消费者定义为“廉价、低档”。经过经过精心筹划,1989年,丰田在美国推出了LEXUS。为了不让丰田品牌连累了LEXUS,在美国LEXUS是独立的渠道,独立的专卖店,一切都与丰田品牌迥然不同,甚至长期不在日本本土销售,直到十几年后才开始“出口转内销”引入日本。

  1999年起,LEXUS在美国销量超过奔驰、宝马,此后6年,连续摘走了豪华车销量第一的桂冠。2005年,雷克萨斯全球销售了39万辆,其中30万辆销售在北美。据JDPOWER调查,雷克萨斯的新车质量、可靠性、顾客销售满意度,均列美国豪华车市场第一位,被美国人称为“雷克萨斯奇迹”。

  今天,几乎所有的日本大汽车厂商都仿效丰田推出自己的独立高档品牌车,Nissan有Infiniti,本田有Acura,等等。

  独立多品牌,作为一个特殊的品牌模式,优劣点一目了然,它属于Mr.Big的游戏。  

  综上所述,笔者一共介绍了四种品牌关系谱。这四种关系谱,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说更有利弊。企业决策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企业现状、公司战略、领导人个性等等方面,全面科学地分析决策,并坚决贯彻执行,品牌建设最怕的就是战略不清晰,执行游移不定,这样的管理水平,无论采用何种品牌关系谱,都只能失败。记得2001年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事件被曝光后,冠生园月饼这个品牌瞬间灰飞烟灭,后来有业内专家说“这再次证明了单一品牌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采用多品牌,南京的子品牌倒了,其他地方还可以继续做。”笔者认为此番言论纯属本末倒置。冠生园真正的问题在于质量管理,这样对消费者不付责任的管理水平,无论它采用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其结果只能是自己把自己做死。再好的品牌战略没有过硬的技术、产品、服务,都是空中楼阁。  

  两个本土案例  

  在系统地梳理了品牌关系谱理论后,笔者选择两个国内的案例做个分析。

  首先,我们先看看上文提到的荣威和奔腾汽车。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汽奔腾的车标,采用了一汽的企业标志,在车头中央,而“奔腾”是作为车的型号标识,出现在车尾右侧。而荣威汽车车头车尾的中央,是醒目的全新的荣威标识,车尾左下侧,标注上了“上海汽车”的字样。

  对照上文介绍的四种品牌关系谱,我们可以确定:一汽奔腾采用的是亚品牌模式;上汽荣威采用的是托权品牌模式。

  上文中说过,亚品牌也好、托权品牌也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是否适合发展需要。聚焦到奔腾和荣威身上,笔者个人认为:上汽采用托权品牌的策略是对的,一汽采用亚品牌的策略是错的!

  因为,亚品牌策略,是以母品牌为主。一汽这个母品牌,由于以往的发展历史,其主要成功产品以卡车为主。轿车领域中,红旗并不成功,一个勉强成功的使用一汽标志的轿车就是天津一汽的低端、经济型轿车产品,还是一汽收购来的。因此,一汽这个品牌,用在一款中档轿车上,不但不能推动这个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反而有可能拉低奔腾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当然,也许一汽是想用这款中档产品来充实、提高一汽这个品牌的含金量,但是,用一个新产品,提高一个“负重”老品牌的品牌内涵,其难度不可谓不大。

  相比之下,荣威的步调就要轻灵的多。

  荣威,属中高端产品,与以上上汽推出的车型定位略有不同,尤其是其源自英伦的“贵族”血统,更是这个品牌的核心内涵。所以,上汽特意为荣威设计了一款贵族气十足的logo。在品牌建设方针上,上汽采用了托权品牌的策略,以“荣威”为主角,突出它的独特品牌个性,同时,“上汽”这些年,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也积累了不错的口碑,所以,这个招牌用作母品牌,在下面“托”起“荣威”这个子品牌,也为“荣威”这个新品牌更快的被市场所接受起到了推动作用。退一步讲,即使将来荣威失败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品牌,也不会过多的伤及上汽这个母品牌。

  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不能不说,上汽的品牌管理智慧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一个案例是著名的恒基伟业商务通。很遗憾,这是个失败案例。

  恒基伟业,是企业名或者叫做企业品牌;商务通,是产品品牌。从商务通的电视广告来看,酷似P&G的模式,前面重点突出商务通这个子品牌,最后来一个“恒基伟业”出品。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定义为托权品牌的模式。

  然而,托权品牌模式,是需要主品牌足够强大,能“托”的住子品牌的。然而,审视“恒基伟业”这个主品牌,内容空洞,个性模糊,无法形成强大的品牌联想。甚至,用百度搜索“恒基伟业”,都无法便捷找到恒基伟业公司的公司网站。这样的主品牌,怎么能承担起“托”的重任呢?

  接下来,恒基伟业的策略更看不懂了,商务通似乎成了恒基伟业旗下唯一一个子品牌(即使有,也不知道),那么如此一来,其品牌结构就像是单一品牌结构了,但是,单一品牌结构的一个不成文规则是――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发挥“单一”的价值。如此看来,恒基伟业、商务通又不符合单一品牌模式。

  这样的品牌战略,堪称混乱。

  笔者的建议是:问题,不会因为搁置不管而自行改善。恒基伟业目前这个格局,如果继续无所作为,只会加剧公众对恒基伟业、商务通的品牌认知模糊程度,百害而无一益。现在是应该决策的时候了。突破方向有两个--

  1. 方法一:保留恒基伟业的企业品牌名,但是加大对恒基伟业企业品牌的建设力度,使其品牌形象向“消费电子领域卓越的研发、生产、服务企业”转变,突出消费电子领域的“大”概念,弱化PDA、手机等等这些“小”的细分行业色彩,强化其研发、生产、服务的实力。这样,如果将来恒基伟业在其他电子领域推出新产品,可以采用亚品牌或者托权品牌的模式,推出一系列子品牌,将“恒基伟业”打造成消费电子领域的航空母舰。

  2. 方法二:放弃恒基伟业的企业名,将企业更名为商务通,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统一为一体,坚决走单一品牌的路线。当然,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商务通还没被注册为企业名。即使已经被抢注了,换成“数码商务通”之类也不失为变通之举。至少,看上去,这是一个类似的名字,而不是像“恒基伟业”和“商务通”这样差之千里。

  因篇幅有限,这个问题不展开,全做抛砖引玉。

  上述案例进一步说明,品牌战略,是一个长期战略,是每一个有志做大生意的企业领导人从一开始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等已经形成瓶颈的时候,想解决就成本高了。现在有一些国内的服装企业,最初标榜自己是一个纯粹的商务男装品牌,获得一些忠实消费者的认可;有了积累后,又推出女装。在这个过程中,品牌的转变不够圆柔,使得老的男装消费者感觉被抛弃了,而女装潜在客户也感觉不够正宗,老顾客流失了,新顾客抓不来,就会导致销量下降。如果企业决策人在最初就能将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品牌定位规划好,提前预见到几年后的企业走向,提前为自己的品牌定位留出空间,就不会有这样的障碍了。

  当然,很多企业在起步生存期时,还没有基础和能力预见到几年之后的走势。即使如此,在做品牌转型时,也应该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只要有合理的规划和执行,品牌转型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课题,可以留待以后再专文探讨。

  总之,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决策者和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人员提供一个新的品牌建设角度,避免走弯路,走错路,为中国多创造几个响当当的强势品牌。  

  附录:笔者将品牌鼻祖大卫·艾克的品牌关系谱理论也附录如下,大家可以参照学习。笔者的品牌关系理论,是在大卫·艾克品牌关系谱基础上的再创造。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yan_jinwei@12.com

1 2 3 4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如何有效地发展品牌关系 (2011-1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菏生)
*正确处理新产品与新品牌关系 (2003-12-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传才)
*趣谈品牌的价值--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演进与成长 (2002-12-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家永)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21 05: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