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车企业如何从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的转变策略 7 上页:第 2 页 3、市场布局与核心市场的打造 当区域品牌在进入新市场时,发现自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营销难题,以往曾奉为经典的营销模式已不再起作用,过去那些维持区域品牌优势的力量也失去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营销模式是不是有问题,仅仅依靠过去的成功经验是不可能安枕无忧地坐等成功。 全国性品牌做市场时,由于做大市场,往往在某些区域市场可能无法顾及,而这正给了区域品牌进入的机会——专注精细,将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重视地区差异,是区域品牌进入新市场时必须时刻牢记的要素之一,由于区域品牌自身综合实力不够强大,没有能力进入所有的区域,所以在进入全国市场时必须特别关注战略性区域市场,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模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其更“锐利”、更成熟,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作为电动车行业进行的市场布局,必须要在市场、产品、客户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实践证明,在这三者之间如果不能找到最佳,那么进入这个市场的失败就已注定了。 通常,作为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根据电动车的行业的业态情况我们一般会选择最多不超过四个市场,作为全国的样板市场,样板市场的选择,是战略布局的核心,这样的市场,首先要保证该市场运作的成功率最高,其二,该市场还承担着对周边市场的辐射与带动的功能。其三,还要考虑预算,要能够在预算范围内成功启动。其三,还要考虑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分布。一线城市如果无法启动,运作全国品牌是相当困难的。 4、新市场销量是生命 对于新进入的任何一个市场,其销量是最重要。一个品牌在市场启动后,三个月销售量不能有大的突破,这个品牌至少在一年内将难以在该市场难以有所作为。特别是电动车的特殊性,在任何一个区域都没有绝对强势品牌,而依强前期进入时的品牌形象宣传进行导入,并以品牌拉动销售量,这种方式对电动车行业而言,基本是无效的。 因而新品牌入市场,其前期三个月内,应进行高紧度的促销活动,一切广告与宣传,都必须坚持销售回报的原则。有了销售量,自然就有了知名度,有了知名度,也就自然成为知名品牌。 三、启动全国市场的风险控制 从区域品牌到全国性品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可以说,从区域性品牌到全国性品牌,是企业兴衰的关键节点,成功了就可能嬗变为全国性品牌,失败了则可能是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因此,进军全国市场,特别需要稳妥地前进,以保证企业康健的机体。比如:事先储备起必备资源,人才、资金等等,做好最坏的打算:守住后方的区域市场,万一失败也能留下一些让自己能重振旗鼓的资源和平台;在投入上不搞大跃进;开拓新市场要么不做,要做就力求成功。 1、市场分步骤的推进 对于启动全国市场来说,最怕好大喜功,把摊子铺得太大,高举高大,往往结果是启动了很多市场,却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最稳妥的方法是,在大规模进入该市场前先设立办事处,用一段时间运作该市场,摸清该市场,如果感觉产品难以推广,就可在市场试运作一段时间后撤离该市场,这样就不会浪费过多的经费 ,企业所受的损失也不大。 2、必须要控制广告投放 目前,众多电动车企业都在各级媒体投入大量的广告,特别是央视的广告投放,但从其投入的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有好几个企业因为投入的电视广告费用太大,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电动车在启动全国市场时,由于其渠道还在建设中,其电视广告的效果有限,成本高,费用大。因而对于刚启动全国市场的电动车企业而言,不宜投放高费用的全性传播媒体。 3、理顺与商家的合作关系: 任何一个品牌,要在一个市场要成功启动,是离不开当地渠道商的紧密配合的。 因而,在进入一个市场时,就必须要理顺与商家的关系。这需要厂家系统的渠道策略支持外,还需要有经验的市场人员与商家进行的谈判。其核心是:品牌要进入商家生命品牌系列,同时明确双方的利益关系、费用分摊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商业运作模式等。 如果与商家的关系在开始时就理不顺,将来通常会发生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小则厂家费用成无底洞,大则失去市场,导致对该市场的投入打水漂。 4、终端的质量比终端的数量更重要 决胜终端,是现代商业业太成功的一个不变的法则。但电动车行业的终端销售中,目前没有大的链锁机构,也没有大的专业商场,因而给电动车终端销售制造了很多的机会,很多厂家很重视电动车终端的建设,投入较大的终端装修费用及门店租赁费用,但终端销售并不理想,终端的质量并不高。 对于做全国市场的电动车企业来说,其新产品在上市铺货期间,企业应高度注重终端建设的质量,而不是终端的数量,并要把这一任务作为市场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在区域市场内,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扶持几个终端,待时机成熟后再增加新的终端客户。在经营终端时本着:“做一个点活一个点”的原则,像下围棋一样,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达成盘活全局的目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浙江力霸皇集团公司车业国内事业部总经理,联系电话:13603119589,电子邮件: olt@chin.com.cn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