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益影响决策力 收益影响决策力。 这是我在2006年初就发现并提出来的一个社会性分析结论。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决策方向和结果往往会因收益水平的高低而发生极度转折。所谓“见财起意”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个结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常见,下面我就略举几例来给大家一点说明和启发。 1、 曾经有一个很经典的调查:一家社会调研机构来到一些高校,用不记名问卷方式访谈一些女大学生,说面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工作越来越难找,这时候,如果让你给一些企业老板或有钱人当“二奶”,你愿意不愿意干?有许多大学生都选择了不愿意。甚至有个别女大学生感觉这个问题是对女大学生的羞臊和侮辱。又一次调研。还是这个问题,调研机构附加了一个条件,说如果给这些有钱人当“二奶”,保证你将拥有至少500万元的财产,后来的问卷结果表明,有很多当初选择不愿意的人现在转向选择了愿意和可以考虑。 2、 另一个有意思的调研问卷。说有一个行人在大街上走路,突然被一辆汽车撞了一下,所幸没有大碍和生命危险。现在,如果你是这位行人,当这场碰撞不可避免的时候,你希望是被宝马撞还是被夏利撞?希望被奥迪撞还是被奥拓撞?结果大多数被访者都选择了前者。问其原因更好笑,说既然不可避免要被撞,那么我们当然要选择被好车撞,至少在伤病赔付的时候车主能赔得起钱。要是换成一辆很差的车,他就是把车直接赔给我再倒贴一点钱也不够啊。 3、 相信许多车主都有汽车在停车场车玻璃被砸或后备厢被撬的惨痛经历,而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当车内放置了一个手包、钱包、女包、手提袋或其他貌似贵重物品的时候,车玻璃被砸的概率要比车内不放这些“贵重”物品被砸的概率要大很多倍。这个现象就真实地反映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一朴素的真理。原因就是其实小偷也很会做风险与收益的评估。如果车里有贵重物品,就“值得一砸”,相反如果车里没什么东西,当然也就不值得动手了。所以我数年来开车都从来不在车内尤其是驾驶室内放置任何貌似贵重的提包和手提袋,哪怕是仅仅离开几分钟都不会这样做。 4、 最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频繁报告某某地方的小煤窑又塌方或发生瓦斯爆炸了。面对如此生灵涂炭的惨象,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为此多次指示要严查、严打非法小煤窑。然而我们却又非常吃惊地看到,面对如此高危的作业环境,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矿工“前赴后继”地去工作。甚至前一段时间传出一个奇闻,某地一个小煤窑发生矿难,当地善后小组通知各矿工家属去收尸,有位矿工的老婆到了现场之后,并没有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悲痛欲绝,而是非常冷静地说:“这就是我男人,你们说赔多少吧?”贫穷比矿难更可怕。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媒体长期跟踪小煤窑后得到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奇特结论。但它却真实存在。值得我们深思。 前面随机列举了几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案例,我们却可以综合提炼出一个相同的决策特征: ·收益的多少可以让女大学生考虑是否去当二奶; ·收益的多少可以让行人去选择宁愿被什么车撞; ·收益的多少可以让小偷决定是否该冒这个险去砸人家的车玻璃; ·收益的多少可以让矿工主动选择去从事高危行业。 但张会亭毕竟不是社会学家,而是一个财经专栏作家,那么上面的社会性问题能否折射出经济类的“镜像”呢?甚至对我们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有没有帮助呢? 答案是,有。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