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企业市场操作实战纲要 7 上页:第 2 页 第四步—首批铺货。将县城分成3个铺货区域,对应3个经销商。出货价格18元/包,终端价格:酒店3元/瓶,超市2元/瓶。开始小促销小坎级铺货,设立铺货目标及专案:线路人员每天的定单数量为两个,高出部分奖励。经销商每天的铺货目标是5个,超出部分奖励。奖励标准根据渠道分类制订,如B类店铺货奖励高于超市两倍。到12月底,铺货率达到67%。 A品牌没有在意,认为3元价格很难推进,加之冬天是淡季,走量很小。且B品牌单店铺货率很小,有的铺货两包,总铺货量仅为5000包。 第四步—认知阶段。进入07年1月份,B品牌开始做如下动作,利用POP,价格标签等做专业的价格告之,酒店3元/瓶。并开始在吧台,货架等做陈列,当月流转率并不高。B品牌厂家业务员到市场走访,在看过酒店的空瓶后,发现没有几个A品牌的空酒瓶。并不在意,认为B品牌价格较高,口味和当地主流有差距!
第五步—攻击开始。 07年3月底,B品牌开始发力,在271家B类店做重点20包/组的铺货,并开始做协议有偿摆桌,每桌摆放4瓶啤酒,月底全部赠送。7天内B类店铺货率达到90%。A品牌开始感觉不对,也开始在酒店抢夺摆桌,企业批复经销商一个月500家摆桌促销用酒,经销商只执行了160家,其他被经销商截流。A品牌在Y市场只有一个业代,每天在宾馆里打麻将,赚取出发费。 第六步—深度攻击—在B类店铺货成功后,4月中旬,B品牌在445家社区店做堆垛活动,进货10包,并每天摆放到门口位置,每月赠送两包,并协调当地城管支持。到4月底,社区超市铺货率超过80%。A品牌开始慌乱,组织客户进行促销铺货,为了不与乡镇等市场做重复促销,A品牌要求经销商10天内给予20万瓶的促销累量。其中一个经销商为了走量,把一部分货卖到乡镇,被另一个客户投诉到A公司,双方开始打官司。 第六步—杀手锏—在A品牌忙于应付的时候,B品牌的酒店市场开始走量。B品牌的5名线路人员开始和B类店老板谈判:只要专卖B品牌,每月给予10-30包酒的奖励。到5月份,A品牌丢失80家酒店,基本都是当地的特色店。A品牌大惊失色,急忙开始签店封杀,要求10天内把店签完。由于A品牌业代对市场的不熟悉,只能靠经销商去签协议,于是在糊里糊涂中,签下了390家酒店的全年专卖权,共计费用310万。很多一年只卖几百包酒的C店。而A品牌只投入了30万元促销。 第七步—声东击西—进入6月份由于A品牌的封杀,B品牌开始把精力放到烧烤夜市,通过专业夜市送货商,把Y 市城区75个烧烤夜市作为铺货重点,组织人员帮助送货商,一夜之间把城区所有的夜市做了铺货,A品牌经销商急忙向A公司汇报,并申请促销支持,A公司批准,此时,两家经销商又因为促销分配不公平,打起了官司。 第八步—引入陷阱—B品牌针对A品牌的专卖封杀,并未做进一步动作。开始针对C类店和超市做重点铺货,由线路人员拿定单,接货20包送3包,时间为一周。A品牌获悉后急忙用同样的促销拦截。一周后,B品牌开始采用10包送1包的政策与A品牌周旋,A品牌只好继续自己的促销,持续两周后,部分促销酒开始向乡镇冲货(乡镇基本无促销),无奈之下,A品牌不得以开始全部市场的10送1活动。 可是最严重的后果开始出现了:不仅A品牌价格开始松动,有的区域开始“裸价出货”。 同时A品牌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自己挖好的促销“陷阱”:自己产品已经无法与经销商结算了,因为,在5月份,总销量为270万瓶,专卖店的政策是不带任何促销的,但无法算出销量,只能把270万销量全部按促销结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企业急忙换品相换商标,以此区隔专卖店与其他终端的品相,可是,市场突然刮来一股“妖风”:A品牌有假酒! 第九步—落井下石—此时的A品牌已经开始“手忙脚乱”了,业务人员几乎是无头苍蝇,焦头烂额。B品牌开始悄悄的向A品牌的“专卖”店下手了,通过个案促销,赠送等方式,向一些A品牌专卖店渗透。由于部分专卖属于A品牌二批送货,B品牌甚至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将这部分店转成自己的“主”卖店,一致于A品牌每月投入50包的店,一月仅仅卖100包A品,其他统统是B品牌。 第十步—诱杀成立—A品牌开始发现自己的市场问题:价格上,与B品牌差距3元/包。市场上自己的价盘也开始穿底,市场已经出现问题。于是急忙组织“换代”,用18元的新品代替老品,分销商接货价格(18元/包)就是出货价格,实行月扣和暗扣。分销商开始将信将疑不稳定。 此时,A品牌的换代异常艰难,由于时间已经进入7月份,加之已经适应多年的产品要淘汰,终端对新品并不接受,分销商自己心里没底,也不太不支持。在此关键时刻,一部分来自乡镇的A品牌的换代产品,莫名其妙的以17.2元/包的出货价格砸向县城市场,A品牌的一个经销商认为是另一个经销商故意倒货,双方大打出手……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营销模式与现代营销模式的区别。当前,传统的通路作战时代已经渐渐远离主流了 方刚 在行业中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曾在多个大型饮料,食品企业任职,10余年来从业代到区域经理,市场部总监。从实战入手,对快销品营销管理有独到见解,曾参加可乐、华龙、青岛啤酒等大型企业内训,是国内专业研究啤酒行业营销发展的专家。电子邮件: gzgfggzgfg@16.com QQ784882391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