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NS”心理与品牌营销之关联 7 上页:第 1 页 谈了那么多,无非想接着来聊聊所谓的这些心理范畴,如何与品牌管理或者marketing实务有联系。比如互联网的诞生,回想一下最开始的上网理由,还真倒不是冠冕堂皇的什么资料搜寻,反倒是“你有没有见过网友”这类的话题更容易将人往互联网中拉。在互联网的普及上,笔者个人感觉腾讯公司的QQ所起的人聚效应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当然还有网络游戏、BBS等等。泡在网上里玩网络游戏、聊QQ、上BBS论坛还有收发E-mail是最初普及网络的时候,一般人上网最常做的4件事情。当然这4件事情中的每一件,都没有跳离开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比如笔者在工作后曾有一段时间QQ上得比较少了,但是没曾想到出现的一个所谓“QQ群”,竟让QQ的功用延展开来,竟然工作中也会频繁的使用这个工作组群,还有基于共同爱好的组群如营销From EMKT.com.cn群等等,使我不得不在群体的力量下每天都使用着QQ,大概就为了不脱离那份归属。 类似以上所分析的个体的三层社会化心理,作为一名营销从业者绝对需要去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当很多的公司或者品牌提出所谓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候,绝对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已,当然也绝对不是搭台跳舞唱歌走秀演出之类的组合就是与消费者在进行品牌沟通。反观现实中倒是有很多的实际案例,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真正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故事。比如所谓“车友俱乐部”因为个体们均喜爱某品牌的汽车,从而自发联系到一起的群体组织;还有因为同属一个“博客”托管商的博主们的聚会。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博友圈”,参与其中的都是自发的团体,但又隐隐的与某个品牌操作相关联。当然类似团体还有很多,像“驴友”、“背包客”、“亲子俱乐部”等等,绝对都是值得营销人去思考的一宗宗绝佳的实例。他们都绝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且充分提倡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我看到过,某品牌组织的“亲子俱乐部”,竟然有妈妈或者爸爸放下千万级的事业,花上半个月的时间去筹划一次外出活动。而且自费出资联系场地和摄影器材等道具。这样一种形式真正做到了以参与其中的所谓消费者为中心,而且群体参与感非常强当然还有充分的自主参与性,不禁让我对比到很多商家的所谓的品牌主题活动,真的挺让那些拼命削尖脑袋试图取悦消费者的商家组织者们汗颜。看看每年市场上,无数个厂商千方百计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个个的所谓消费者抽奖活动、设计了一出出的游戏互动活动、设计了一趟趟旅游参与计划,然而结果却是落得应者寥寥,千百资金如落花入水随风而逝。 如何加强品牌活动的“fans”性质将是每个商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你真的能让消费者跟球迷一样--他们会为每场球赛自发聚集呐喊无怨无悔,为心爱的球星近乎癫狂吗。所谓的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系到底终点在何方?每个品牌都希望自己也可以吸引“fans”热迷般的营销效果。可惜“fans”这个词,本身就如同凉扇一样会使人冷静。唯有真正摸透消费者的心唯有让其的心理有了归属并产生从众效果,当然最终一定要让他们有所自我的实现,你才能好好的让消费者为品牌去顶礼膜拜,也许真的做到了,缺了你的品牌真的就会如同缺氧一般的难受。 联想到2008年是举世瞩目的奥运年,我们非常熟悉的体育迷也绝对是非理性族群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且非常具有自发性和规模化。谈了那么多,好似要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归属并狂热投入其中,似乎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还真就那么难。也许,真的期盼这个奥运年能盼出现中国的超级品牌,期盼他们能做到导引出一个个品牌“fans”...... 欢迎就文中话题展开探讨!我的邮箱:sagefly@16.com,欢迎赐教!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