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案例 > 个案解析 > “世界笔王”演绎商业现实版《指环王》

“世界笔王”演绎商业现实版《指环王》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03-26, 作者: 冯洪江, 访问人数: 5139


7 上页:第 1 页

  魔戒再现:寻找奥运之光

  2007年,初春的北京。北京奥组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醒部分企业奥运商业运作能力需要提高的同时,表扬贝发、蒙牛等企业对奥运效应的成功开发,称贝发是参与奥运后,品牌提升最快的企业之一。

  一直是隐形冠军的贝发,怎么能参与到北京奥运?其奥运计划又怎样操作?

  2006年4月3日,贝发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具独家供应商,奥组委授权贝发在9大类、145个品类文具方面可以排他性使用2008年北京奥运标识。贝发也因此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加入赞助商计划的文具企业。

  贝发集团品牌总监曾回忆说,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商议,仅花费4300万元人民币,2006年4月,贝发成为了奥运历史上第一家文具独家供应商。“我们没有遇到竞争对手。当大家都在犹豫不决时,贝发豪赌了一把。要知道,只要迟疑半年,即使花费三倍的赞助费用,我们可能都无法创造这段历史。”

  贝发董事长邱智铭在一个对话节目上说,进入奥运是“系统策划和努力实施”的结果。这是由全国工商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06“冠军来自中国”高峰论坛,他同时还表示,贝发文具将突破隐形冠军的固有模式,实行全球化、多业态的战略转型,整合并统一中国文具市场,将贝发文具打造为公众消费者所认知的领导品牌。

  对奥运经济的提前预判和大胆操作,显示了这个宁波商家的独到眼光。去年上半年的一则消息更加验证了这一点。在2007年4月12日,一直是以文具为主要业务的世界500强史泰博公司,为挤进北京奥运经济,不得不变脸成“办公家具”独家供应商的身份。

  创造文具企业成为奥运合作伙伴的历史,贝发让世界500强的史泰博不顾尴尬地挤进北京奥运会,其称霸文具行业的决心和动作令人叹服。我们了解到,贝发目前不仅锁定了2008年奥运会,投入2.5个亿进行奥运品牌推广,而且已经和2010年世博会签订了合作协议。

  魔戒前传:隐形冠军贝发的发家史

  相关资料介绍说,贝发通过外贸发家,在国际制笔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资源和丰厚的原始资本,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1994年之前的邱智铭,还是操着一口宁波话的当地某造船厂厂长;但现在,接触过他的记者都误认为他是个海归的儒商。因为他不但举止儒雅、谈吐得体,还时不时地蹦出还算标准的英文单词。“专注于海外市场,经常要和外商打交道,耳濡目染间,英语也说‘顺嘴’了。”这个原本草根出身的浙商如此解释。

  1994年,36岁的邱智铭辞职下海,凑了十几万创办了贝发公司,主营制笔业务,定位于外贸公司兼加工装配工厂。这个只有二十几个人的企业,小到根本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在宁波,像贝发这样的小型文具企业比比皆是。

  邱智铭意识到只有企业上规模,才能从众多“小作坊”里脱颖而出。他将工业上的卧式注塑机引入了文具行业,将每个生产班次的产量从原来的几千个提高到了十多万个。到了1996年底,贝发笔的出口额已达2600万美元,是当时上海以英雄和永生为首的4家上市制笔企业出口额的总和。

  从广交会起步外贸,靠低成本的规模制胜,靠OEM贴牌打天下,贝发与大多数外贸企业初期成长经历并无二致。但这种低价的生存方式是危险的。贝发与沃尔玛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冲出低价危险生存圈的经历。直到现在,邱智铭仍然说,贝发的第一任老师是沃尔玛。

  1999年,贝发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销售代表处。6月,贝发接到梦寐以求的沃尔玛通知,邀请他们到总部做推介会。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贝发把所有产品从质量到包装全部改进。9月,邱智铭亲自带着三大箱、300多个货号的产品,兴冲冲来到阿肯色州班顿维尔市沃尔玛总部。45分钟的介绍邱智铭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双方又交流了半小时,贝发优质低价的产品引起了沃尔玛的强烈兴趣,当场就表态要签大订单。

  可在沃尔玛拿出的一份知识产权承诺函面前,邱智铭害怕了。协议书的大致内容是:贝发必须保证产品没有侵犯其他厂商的知识产权,否则将独自承担后果。“中国产品模仿别人已经习惯了,当时我们心中也没底,不清楚到底有没有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邱智铭后来回忆说。他第二天回到洛杉矶,几乎贝发所有类型的产品在市场上都能找到,而且人家都写明这些产品有哪些专利。邱智铭最终没签承诺书。

  回国之后,邱智铭就成立研究中心和研发团队,要求贝发所有的产品开发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你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外形上创新也是创新,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到2002年,贝发一共申报了360多项专利,拥有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邱智铭重新来到沃尔玛。这次拿到了沃尔玛400多万美元订单,并在卖场中使用自己的品牌。这是沃尔玛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和中国文具厂合作。继沃尔玛之后,众多的欧美零售渠道都对贝发敞开了大门,包括STAPLES、TARGET、OFFICE DEPOT、TESCO等公司。

  王者归来:转型是贝发真正国际化的必须

  有专家总结说,早期的贝发,代表了典型的中国制造成长轨迹,以OEM起家,以低价和低成本竞争取胜。由于产业转移升级、本币升值、贸易摩擦等等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2004年中的一件事情促使邱智铭下定决心转型。7月20日,美国最大的制笔企业“世孚”指控宁波贝发集团等中国企业侵犯“商业外观权”,援引的是现在还让众多出口企业胆寒的337条款。贝发单独应诉,花费了150万美元后打赢官司。邱智铭认为:“国际竞争者还将接二连三反倾销,如果单一依赖国际市场则风险巨大。一方面,国外品牌纷纷来抢中国市场,本土企业没有理由放弃;另一方面,如果贝发做不好中国品牌,根本不能称为国际品牌。”

  必须要转型!跳出制造业,站在行业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这是关键!邱智铭后来对媒体说:“怎样去卖中国产品,研究这个问题,才是中国企业的出路。”

  2007年的文具行业里,原材料涨价来势凶猛,塑料价格在两年内增长了50%,铜的价格仅一年就上涨100%以上!但贝发在这场成本危机前,利润不减反增,从2005年开始的每年利润增长都保持在30%左右。国际竞争对手迷惑,近年来的高成本压力下,贝发怎么几乎忽略不计?

  结论是创新。2006年度的十大甬商揭晓后,邱智铭与贝发在列,评价机构给予的理由是:最佳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摆脱OEM宿命上,贝发努力值得称道。

  如果以原有的价值链运作,中国企业永远无法打败国际巨头,只能继续作为低级打工仔。

  沃尔玛既然能扁平化采购,贝发为什么不可以扁平化销售呢?把中国产品直接送到国际客户面前,直接送到国内客户面前,这个模式无疑更加充满想象力。

  从2005年开始思考,2006年起实施,邱智铭决定将国内有制造优势的文具产品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供货集团,然后直接服务到终端。“生意就是客大欺行,行大欺客。我们跟沃尔玛没有议价能力,它的政策我只能执行。但像沃尔玛这样的垄断企业市场份额也只有40%左右,剩下的都是中小企业,我们把中国的制造能力都整合起来,谈判能力也就占了优势。通过测算,这部分压缩出来的利润空间,毛利率可以达到30%,而传统模式的毛利润只有不到15%。抓住这个盈利空间,足以抵消成本攀升带来的压力,还可以有资金抽出来搞研发、品牌和网络建设。利润就来源于中小客户出价比大客户高。”邱智铭说。

  行业人士介绍说,贝发全新的商业模式野心十足,叫做“一个产业、十个品牌、百家企业、千家分销和万家终端”。具体的文字解读是:“聚集在文具产业,以品牌为核心,在生产、流通和零售环节吸引合作伙伴参与,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手段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成本,从而达到高产出。由专业咨询公司负责品牌整合、银行负责提供供应链融资、物流公司负责配送、国际文具连锁企业负责开店等事宜。”

  调查了解到,从2006年6月开始,贝发就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开始推广这一商业模式。他们已联合国内50余家书写工具生产厂商,达成了供货合作协议,在“奥运主题”专馆中向全国文具用品经销商推出新品,据悉新品总数将超过2500个。借助奥运商机,贝发的目标是,到2008年开设1000家文具店、300家礼品店,发展300家左右分销商。

  贝发刚刚与中外运物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取了覆盖260多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物流支持;与金融机构合作以打造“供应链融资”,与设计公司合作为参与各方提供支持,调整与厂商的合作策略,利用行业资源,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广招终端等等动作频出。

  贝发在上海青浦购买200亩土地,其“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已正式启动。据了解,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美元,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内贸、物流分销、产品研发、战略管理、资本运作等。

  选择了上海的贝发等于是选择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贝发。邱智铭的回答是:“贝发希望五年内成为‘中国文具供货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制笔基地之一。10年内与国外著名的文具连锁集团合作,建立全国专业文具连锁和物流储运配送网络。”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全新的、完全摆脱隐形冠军困扰的贝发,将展现在世人眼前。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海归派”贝发的本土“寻亲记” (2007-12-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冯洪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