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八)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八)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04-02, 访问人数: 2306


7 上页:第 1 页

Nick Mould:体育经济拥有巨大潜力

  Nick Mould简历:

  世界体育集团总裁,管理集团足球、高尔夫、板球资源在北美、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的发展。他是促成集团与亚洲足球联合会建立独家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推动者。  

  前瞻观点: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加深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对体育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体育商业和营销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体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会给品牌带来成本效益和整合的行销平台,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品牌会认识到这一点,并借此进军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2008年的奥运会带来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就是提高了人们对体育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紧密联系的重要性的认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至成熟,中产阶级正开始享受越来越多的可支配收入,这使得休闲、娱乐和运动商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在崛起的体育消费毫无疑问将直接影响到品牌市场能力的评估,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决定企业在体育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的选择取舍。

  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跨国公司和品牌都在利用这个机会进军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投资体育。以耐克公司为例,它为22个中国奥林匹克队提供装备,并在中国大陆拥有3000家连续店,该公司预测今年的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奥运对消费者和公司品牌的重要影响力。

  然而奥运只是体育的一部分,开发体育经济,需要从日常体育赛事做起。围绕体育转播所进行的营销和推广活动在体育商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发展体育经济必须要重视的方面。数字化时代和媒体管理体制的放宽推动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先进的媒体报道技术,尤其是宽带和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体育报道提供了更广阔的观众群体,也使围绕于此的体育商业价值得到了提升,使体育营销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尤其是足球、篮球和奥运会等具有高额电视转播权费,持续的经济增长,逐步扩大转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有助于吸引更多赞助商和更广泛的电视观众,同时反向影响电视广告费率。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包括电视转播权在内的体育资产正由全球市场力量控制的时代,供给与需求经济学将影响和规范电视及赞助权费用。

  更多的中国本土公司参与进来,积极参与本地体育赛事的投资和营销,将促进中国体育经济和本土公司的共同成长。同时,涌现出更多像姚明一样得到国际承认并成为国际化品牌代言人的体育明星,将有利于中国体育商业的发展,给中国的体育营销提供更多的运作素材。

  亚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体育产业也在迅速向世界水平靠拢。随着商业经营模式的普遍,体育领导机构日趋富裕,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注重体育运动的投资。有别于传统的营销,体育会给品牌带来成本效益和整合的行销平台,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希望利用体育营销创造品牌价值和收益的企业和机构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如何建立和确保高质量、专业化的管理经营模式。 

  中国的体育业务和经济仍在增长,而且远远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过程将不会像美国及欧洲国家那样漫长,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以学习欧美体育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道路,通过专业的管理和治理,长远规划并妥善管理资金,迅速将商业与体育结合产生的巨大价值发掘出来。

费嘉明(Sam Flemming):网络口碑,理解引领沟通

  Sam Flemming简历:

  中国最早从事网络口碑研究和实践的CIC 公司CEO,创始人之一。1998~2002年,负责上海华腾集团(Tandem/Compaq电脑公司前身)对外业务拓展;2000年,发起并协助建立了Chinapa.com,成为中国第一个网上支付平台。  

  前瞻观点:

  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逐步建立各自的“网络口碑资产”。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和其它正在中国兴起的网络口碑平台,品牌开始融入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中,并以此为起点逐步从“顺畅的沟通”到“有效的互动”直至最后“相互的认可”,从而最终创造出围绕品牌的“网络口碑资产”。  

  2007年对整个中国网络口碑行业来说,都是令人振奋的一年,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真正了解网络口碑的意义,并积极地将这种理解运用到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和互动的实践中。

  三年多来,CIC作为中国第一家独立的网络口碑研究和咨询公司,在倾听着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关于品牌和产品的网络讨论的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逐步建立各自的“网络口碑资产”。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和其它正在中国兴起的网络口碑平台,品牌开始融入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中,并以此为起点逐步从“顺畅的沟通”到“有效的互动”直至最后“相互的认可”,从而最终创造出围绕品牌的“网络口碑资产”。

  以笔记本电脑市场为例,我们最新发布的网络口碑白皮书中指出,在2007年第三季度,有16万余名网民在中国二十大主要笔记本电脑论坛上发表了120多万条关于笔记本电脑的讨论信息。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戴尔2007年成立的“戴尔直通车”,在这些纷繁而又充满激情的讨论声中,我们并没能发现太多来自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声音。戴尔很好地通过公司的中文博客与因为Inspiron 1420系列发生送货延误问题而表示不满的客户进行了及时、直接的沟通。

  在Web2.0时代怎样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与目标消费者直接顺畅的沟通远比精心设计的宣传信息更为重要。我们也不难预计,其它在美国市场拥有公司博客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如联想和惠普,也会逐步在中国市场开始同样的尝试。

  在这种趋势下,CIC于2007年11月重新诠释了网络口碑的定义,即将品牌也归入到网民的行列,并称其为“公司网民”。和“消费者”一起融入“网民”群体之后,企业会发现在网络环境中与消费者一起用平等的、为网络大社区所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互动,对于企业的产品开发、消费者研究、公共关系和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学习、理解和运用网络口碑对于品牌来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中文的网络环境不仅仅是由多样的网络社区和丰富的讨论内容组成,还包含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比如网络语言、网络明星和各类网络活动等等。品牌不仅需要聆听消费者在网上谈论的内容,更需要真正理解这些内容背后所隐藏的消费者需求,并由此创造出消费者认同的线上及线下活动。这就要求品牌系统并持续地对相关的网络口碑进行全面的把握、解析和实践。也正是因为这一需求的产生,一些国际领先品牌已经开始设立“网络口碑经理”这一新兴的职位,由其专门负责品牌的网络口碑管理。

  从CIC成立至今,我们一直倡导重视IWOM(网络口碑)的力量,并且坚信品牌需要系统、全面地研究网络口碑。这不仅是因为网络口碑的力量影响着品牌的发展,更因为理解并正确地运用网络口碑的力量可以帮助推动品牌的进步,使品牌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李季:文化创意,助力营销

  李季简历: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2007年连续举办了三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论坛,创办清华大学首届文化创意产业高级研修班,引起政府、文化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社会反响热烈。  

  前瞻观点:

  营销的核心是创意。中国作为一个国家需要营销,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营销,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勃兴的2008年,创意为营销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文化塑造中国的灵魂,创意打造中国的个性,产业强大中国的实力。  

  21世纪什么最缺乏?是创意!创意之重要,尤以营销领域为最。因为某些产品,比如汽车或者电脑,如果缺乏创意,则其基本的使用功能还在,最多是不引人兴奋;但如果是营销缺乏创意,比如乏味的广告、千篇一律的软文、强作欢颜的公关活动,则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也没有留下正面的印象,这样的营销只有浪费社会和自然资源,而没有任何效用。

  当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对营销领域有重要意义,其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朝阳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适应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整体工作,在引领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中心整合了清华大学校内外优势学科资源、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基础,以服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中心建设成为开放性的具有一流学术力量、较高教育咨询水平和项目运营能力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中心的发展规划如下:

  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

  中心将开展一系列高端非学历的研修培训,目前已有部分课程启动。今年研修项目有“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研修班”、“数字新媒体高端人才研修班”、“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运营管理研修班”、“各省市主题公园运营管理研修班”、“私人会所私人俱乐部运营管理研修班”。

  2、2008年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撰写出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白皮书》。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本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白皮书,该《白皮书》的出版将成为产业学界的标杆性事件,这将奠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界的领军地位。

  3、创意城市研究。

  中心设立“创意城市研究部”,专门从事城市整体文化产业的策略定位、文化创意园区(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城市文化品牌的策划包装工作,指导创意城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举办各类论坛。

  中心每年还将举办面向两岸三地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论坛,整合全国关心与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级政府、团体和企业,并对各级政府、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协会、各类文化企业提供各方位的服务与支持,并将开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全国巡讲工作。

  5、产业项目孵化。

  中心的文化创意项目孵化设想已与国家科技部、文化部、信产部等部委进行了深度沟通,目前这些部委已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全国文化创意项目的孵化工作。另外,中心也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梁中国:企业需要“IBF战略星图”

  梁中国简历:

  国际品牌联盟(IBF)中国区首席品牌官,爱必富国际品牌管理集团(IBFchina)总裁,TOP BRAND国际顶级品牌展主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品牌战略主讲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经营团队副主席、大型国际电视栏目《相约奥运》总策划等职务。  

  前瞻观点:

  战略是企业走过生死期,向更高台阶发展必须要使用的一个重要思维工具。专业化、系列化、规划化、标准化、成长性、突破性是“IBF战略星图”描述给中国成长性企业成长的魔法,是中国中小企业不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中国企业要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必须要有一种系统化的战略思维。  

  中国的企业普遍缺乏系统发展战略,这致使中国的好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企业都是在非市场化与市场化转型之际,靠抓住机会成长起来的企业。他们不懂什么战略,完全靠胆子大、蛮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群企业家是没有什么战略的。当然,对战略的理解,各个层级的人理解都有不同。对于企业家来说,战略是一种实现愿景的方法,包括可以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构建。

  基于多年的学术研究与企业管理实战,我发现,战略是企业走过生死期,向更高台阶发展必须要使用的一个重要思维工具。对于小企业来说,他们只要考虑战略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起步成长;比如商业模式,对于成长型的大中型企业,必须用一种综合因素来把控,才能完成企业战略性发展,但大部分企业只是掌握了其中一个要素而已。右边就是我设计的“IBF战略星图”。

  这个星图有五个因素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

  品牌是与消费者接触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控制消费者的核心层面。成功企业,世界性大企业,都在运用所有市场因素来构建卓越品牌使之获得成功,这是“战略星图”最上层的部分。

  目标定位是企业要做什么,这是企业进入哪个行业,参与哪个品类竞争首先必须要考虑的。这实际上是对目标人群消费动机的把握与满足,是基于企业发展长远目标的立足点。

  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做,这其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如何构造这个服务链,最后能为目标人群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服务,从而获得价值倍增的服务溢价。

  有了好的商业模式,也有了战略目标,剩下的就是执行了。执行就是管理有效与有道。这就要有制度安排;而不同企业文化造就了企业与员工的不同思想、行为和生活,形成不可复制与难以超越的文化竞争力。

  专业化、系列化、规划化、标准化、成长性、突破性是“IBF战略星图”描述给中国成长性企业成长的魔法,是中国中小企业不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之一。中国企业要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必须要有一种系统化的战略思维,因此我设计了“IBF战略星图”,希望它能对中国企业有所帮助。 


1 2 3 页    下页:第 3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六) (2008-04-01, 《V-MARKETING成功营销》)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七) (2008-04-01, 《V-MARKETING成功营销》)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四) (2008-03-28, 《V-MARKETING成功营销》)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五) (2008-03-28, 《V-MARKETING成功营销》)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一) (2008-03-27, 《V-MARKETING成功营销》)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二) (2008-03-27, 《V-MARKETING成功营销》)
*100位营销人物前瞻2008--营销机构篇(三) (2008-03-27, 《V-MARKETING成功营销》)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