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环境或发生转型 由一个比喻展开的联想 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我们的生活似乎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界限确实在慢慢地模糊。2008年,在地震之前,中国民间曾经发起了抵制法国商品和旅游的活动,而法国的网民在网络上讨论抵制中国产品时,有法国网友提问道:“如果我们抵制中国的产品,要首先把我们的鼠标、键盘扔掉,放弃各种衣服和电子产品,我们真的能做到么?”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句话——“中国是世界的工厂。” 这句话曾经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和充满自豪。但是2007年8月初,美国玩具巨头美泰公司宣布主动召回96.7万件铅含量超标的儿童玩具,而这批产品产于中国广东一个叫做张树鸿老板的工厂,而在2007年的8月11日,张树鸿在结算工人工资后,黯然自杀。“张树鸿之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残酷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下的悲剧。”笔者曾访谈过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法律室主任何茂春博士听闻这位港籍老板自杀一事深为惋惜。 合作多年,却根本经受不起一次召回的风波,这正是中国制造业,或者说中国企业的气门所在,我们更不要忘记一句话:“欧美是世界工厂的办公室,印度正成为世界工厂的设计部。”相比之下,作为世界工厂的生产车间实在没有必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愈加警惕。因为我们分担了最大的经济风险,却“享受”了低廉的利润。 这种感觉着实让中国企业越来越难受。然而,随着经济的既然发展,全球贸易的流动,一个变化在渐渐地、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逐渐提高;人民币在逐渐升值;周边国家的发展在迅速加快……这一切一切的变化让更多的跨国集团更多选择采取“中国+越南”、“中国+印度”或“中国+泰国”的投资模式。 放眼国内,中国的很多企业也逐渐在向海外进军,采取了他们熟悉的剧本,不同的只是这次互换了角色。 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转型。逐渐在从世界工厂的“生产车间”向“设计部门”和“经理室”进行转变,而这是日本、香港、台湾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路。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会淘汰一批的企业,当然也会让中国的营销From EMKT.com.cn发生必然的变化。 社会学的惊人预言与经济学的现实对策 社会学曾经对现在的消费环境进行过两次极为准确的预言。 一位是美国批判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他在其著作《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指出的:“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 另一位叫做布西亚,提出了“消费是被构建出来的,进而人的需求也是被构建出来的。”提出了“消费社会”和“消费符码”的概念。 两位天才的预言都在后来得到了实现,前者预见了消费环境中的信息传播方式;后者更为品牌营销以及消费行为提供了原始理论。而不论是媒体(《新周刊》的专题读图时代)、广告(电视广告与平面广告)、品牌/定位(消费成为人们身份的新基础)等等都在采用着经济学的合理原则进行着,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在不知不觉中随之改变。 当然,这种预言在欧美国家体现得更为显著,而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又对世界进行了一次预言,恰巧也能联想到现在的经济环境。又得到国内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路路的认同,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笔者对于贝克风险社会的理解是他书中的话,以前的社会分配方式是对于资源的分配,而现今的社会是对于风险的分配,而且科学技术本身会给社会本身带来风险。这一点,我国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正是解决之道,而西方国家也在积极作出改变。 而对于现实的反映就是世界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变化。世界的各个大国都在应对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能源粮食或者是新技术将成为新的“硬通货”。于是我们就不能理解世界经济中的生产环节逐渐从发到国家向不发展转移的事实了,IBM将笔记本业务出售给联想,罗孚和名爵英国老品牌汽车落户中国,悍马落户印度,而国内转向“高精尖”的技术研发和商务服务等等,不胜枚举 这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世界的另一个趋势是多元化,是国家间与个人这两个层面上的多元化。中国这个大环境就正在进行多元化发展,我们的“大飞机”战略,自主产权与自主品牌的倡导正是基于这个危机。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