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聚氰胺,压跨国产婴幼儿奶粉的最后一根稻草 7 上页:第 1 页 那么,为什么外资奶粉品牌能做到独善其身,中国本土的民族品牌就做不到呢?答案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近年中国奶业迅猛发展,在液态粉领域,中国民族品牌依托模式创新和基地优势,特别是最擅长的价格战,一路打得外资品牌溃不成军,没用几年就彻底垄断了液态奶领域。然而,在奶粉特别是高利润、高成长的婴幼儿奶粉领域,外资品牌牢不可破的掌握了中高端市场,只给本土品牌留下了鸡肋一般的低端市场。液态奶经历重重价格战之后已经近乎鸡肋,利润空间极其有限,虽然说伊利、蒙牛等品牌营业额做得巨大,但利润却了了无几,婴幼儿奶粉成为奶业领域至关重要的一块利润阵地。几年以来,伊利、蒙牛、三鹿、圣元一直竭力拓展婴幼儿奶粉的市场空间。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由于受到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及婴儿养育观念的国际接轨,特别是外资品牌苦心孤诣,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巨大成本进行消费者教育并提供全优服务,外资品牌已经把消费者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本土品牌最擅长的价格战在中高端市场失去了用武之地。长期久攻不下之后,迫不得已本土婴幼儿奶粉品牌选择一条更务实的道路,向城市周边及城镇、农村市场进军,谋求生存与发展空间。底层市场相对较低的消费能力令本土品牌深受其苦,再加上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本土婴幼儿奶粉品牌在价格战的贯性竞争思维下,在原本已经微利的低端市场也拼起了价格“肉搏战”。在成本高企和利润缩水的双重挤压下,本土品牌的价格战只剩下了一条路,就是压缩成本。高质量需要较高的成本,要减少成本,最简单易行的就是降低产品质量。此次三鹿奶粉三聚氰胺风波的出现,就是价格战之下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细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包含三聚氰胺成分的婴幼儿奶粉,大多是各个品牌最便宜、最廉价的产品(譬如三鹿是18元/袋的产品),这一点可以很强烈的感觉到三聚氰胺与成本的内在关系。虽然到现在为止,这个三聚氰胺的始作俑者还没有一个定论,但不管是牛奶收购过程中不法奶农谋利添加还是三鹿在生产过程中自行添加,对于三鹿品牌还有央视公布的22个品牌都已经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这些品牌原本具备分辨产品的能力,也必务履行保障产品安全的责任,但基于它们的商业利润(或其它原因),它们放弃了这个责任,或者说它们纵容、默许了这种违法行为,在面对商业利润和消费者安全的时候,这些品牌没有尽到一个品牌基本的社会责任,可以说是严重的失职。在这一点上,本土民族品牌甚至可以说需要集体补课,需要向外资品牌学习。 市场流行一句话——“谁不把消费者当回事,消费者将毫不犹豫的、坚决的唾弃它。”三聚氰胺,这个无色无味的化工原料,或许将成为本土婴幼儿奶粉品牌价格战竞争模式下压跨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