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走向品牌共和 7 上页:第 1 页 门户开放政策 营销人必须接受控制权在消费者手里的现实,品牌不再是可以装在保险柜里不让人碰的私人财产。 开放品牌源代码而非单线控制,并没有想象中的危险,营销人之所以抗拒,,是因为在单向传播的时代,控制就是营销的最好准则。未来,营销与广告将越来越着重于以实际具体反应为导向,这将是一个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过程。 对于任何局限于传统竞争思维的企业而言,开放品牌源代码无疑为市场成长开辟了创新性的策略化路径。 与其计较开放是否可行,还不如把关注的中心放到其逐渐扩张的力量和它产生的结果上,以及如何驾驭其力量。 在开放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网络等多种媒介手段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进而触发传播效应核裂变,这无疑是任何一个品牌所希望得到的结果;但品牌共和不是虚妄的乌托邦,一开放便万事大吉,没有策略化的“治理”,是不可能积沙成塔的。 因此,品牌开放虽然对各种技术手段依赖度很高,但其重点仍是传统营销所倚重的策略与创意,而非科技。 向消费者开放品牌门户,要让其效应充分释放出来,以下原则起着决定性作用。 1.为消费者创建交流平台 零售商渴望有中间人,因为他们深知,单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笼络不住人心。你需要动用其他手段——聊天、逛街、观赏路人等等。你需要有一个公共空间,不多不少的一群相互交流的人,然后你才有生意可做。而要做到这点,你首先必须为消费者创建一个交流平台。 因此,亚马逊与eBay都通过为客户提供大规模的自我设计空间而建立品牌与用户的关系,让他们在自已的网站上建立产品支持者主页,或者将其产品予以个性化。 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有许多企业长期维系这类开放的交流平台,经营得十分成功。例如,美国帮宝适精心经营一个供父母交流各式育儿信息的园地、日本Nissan XTRAIL汽车则在网站上完整记录所有车主参与活动的影音数据,打造车主的社区平台。这些交流平台正在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参与度,而且成效不菲。 2.用价值感黏住他们 创建出开放式平台还不够,品牌的内在力量必须释放出来。 在炫丽繁复的网络互动技术之外,讲究触动目标族群内心深处的感觉。 以“开放”激活、强化消费者关系,其先决条件就在于开放的形式与内容即欲传达的品牌认知高度耦合。 活动观念、价值观与目标人群内在精神的一致性是“超级女声”空前成功的关键,“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主张是激动人心的动员令,也是聚焦注意力的原点。 2003年GE公司执行了一个代号为“Pen”的网络营销活动,让消费者能在在线同时和两个朋友涂鸦同一幅画布,还可以通过网络邮寄给朋友继续涂鸦,结果共有140个国家的消费者参与,创作了六百万件作品。这一活动与GE“让工作充满想象”的口号相当契合。这一活动也许对通用家电的销售难以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它给予了用户们一个关于GE的温暖而亲切的感觉。在消费取向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关于一个品牌的正面印象是无价的,这也在一年之内为通用电气这样的庞然大物的市场价值带来了4%的增长。 这表明,企业在创造开放平台的同时必须创造价值,才能让消费者长期留下来。 3.抓住关键少数注意力,建立有效的口碑 在传统社会、经济中,抓住那些拥有特殊嗜好的人、行家中的行家,利用这些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打开产品的知名度,再平常不过。 当企业开放品牌源代码,这一点仍然有效。 百事公司曾在新年期间联合网上社区猫扑网推出了“百事新年传情贺卡活动”,让用户为其义务传送品牌信息。猫扑网选择用户活跃度最高、且用户彼此之间联系最紧密的猫扑“朋友圈”作为主阵地。由于抓住了“意见领袖”, “百事贺卡”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响应和参与度。 有很多人认为口碑是自发产生的,大多数企业认为口碑可以通过营销手段来建立。其实,这都是对口碑的误解。事实上,口碑最好的传播者有两种:一是媒体的广告、知名人物的代言;另一种是包括社区、同事、朋友在内的社交网络。后者的效果更好。这就要求企业经常发掘并积极融入你的顾客所属的社区,找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 4. 综效化 开放品牌源代码,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把潜在顾客晾在一种摇摆不定的处境中,使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不知道该到哪儿去购买,也不知道如何获得更多信息。 要避免这一点,企业应注重综效化利用各种手段,在潜在顾客和销售之间成功地建立起一座桥梁。 Nikeplus运用高科技手段,将传统的跑步运动与网上虚拟社区相结合,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竞跑体验。同时,构建一个以Nike品牌为核心的竞跑社区,吸引跑步爱好者不断加入,并结合社群论坛、明星竞跑博客日记等,提高会员对网站的黏性,藉由网站与会员互动搜集更多会员信息,了解会员的偏好与行为,作为后续精准营销的依据,更可以使自己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因此,在有效融合传播与直接反馈双重意识的基础上实施综效化策略,应是开放品牌源代码的重要选择。 (本文根据摘录改编自张兵武著作《坏营销,好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兵武,资深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专家与商业评论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为多家知名品牌提供品牌营销与公关传播服务,注重知识创新与实战经验的有机融合,是“知行合一”哲学的践行者,Email: zhangbingwu@12.com ,联系电话:13824423013。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