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乳品企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在几大强势乳业巨头深陷三聚氰氨门后,一位地方中小乳品企业的董事长说道。此语被当地媒体制成标题,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部份人说,这其实并不是幸灾乐祸,对中小乳品企业来而言,乳品行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三鹿等在产品质量上摔了大跟头,是中小乳品企业一次难得的翻身机会。但我通过最近的观察,发现这根本不是中小乳品企业的翻身机会,终于等到这一天又能怎样?除了幸灾乐祸多了一点谈资外,对中小乳品企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并且正因为强势乳业巨头深陷三聚氰氨门,反而导致了中小乳品企业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 为什么三聚氰氨门事件反而会使中小乳品企业永远失去出头之日的机会?我们可以从内与外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中小乳品企业内部: 大部分中小乳品企业为什么没有能象伊利蒙牛那样迅猛发展?首先是内部问题,多年来我与中小乳品企业接触较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部分中小乳品企业都有一个非常保守非常自负的领导。 俗话说: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大部分中小乳品企业,之所以没能迅猛发展,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大部分领导人非常保守,总想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实际上世界上永远没有攻不开的城门,没有向外扩张的思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别人打到家门口,在打到家门口时,还抱有得过且过的幻想,比如山东某乳企,想通过销售半径短、乳品到达时间快的优势,以低温奶新鲜这一主题,与行业巨头们比距离比新鲜来获得竞争力,结果呢,一开始还行,但随着乳品巨头按销售半径在各地投资建厂,日子每况愈下,根本不知道自已的那点所谓优势,很快就不堪一击。我和伊利董事长潘刚、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在多年前就有过接触与沟通,也与众多当时还算很大的乳品企业的董事长们有过沟通,发现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虽然做得很大了,但还能非常认真的以空杯的心态与别人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一些好的建议与思路,一旦发现好的策略,不过份纠缠细节,及时出手,出手必狠,而大部分中小乳业的领导,自已在心中早已建立了一套企业经营的理论与标准,只要别人与他的标准不符,就会排斥,即使认同一些好的策略与方案,往往会在细节上纠缠不清,患得患失,等终于实施时,早已错过良机。在错过良机后,还往往以“稳健”自居,这是我发现的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 二、大部份中小乳品企业都有一批盲人摸象一知半解的营销管理团队。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大部分中小乳业营销管理团队管理市场时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些营销团队最大的问题就是营销专业不全面,就象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象腿,就认为大象长得象圆柱子,摸到象尾,就认为大象长得象绳子,往往着眼于局部,缺少全局意识,自已最熟哪一块专业,就把所有的问题往上靠,比如,很多中小乳企的营销管理层都在强调铺货与终端生动化,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只是在铺货上下功夫,其他层面力度不够,即使短期铺上去了,最终还会退潮,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如果我们把其他相关的营销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用你下大力气,很快就会被“代谢”掉,自然而然能得到解决。而大部分中小乳业的营销管理团队,往往对问题一知半解,盲人摸象,只解决了一些表象问题,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市场如何能取得进步?当然,在中小乳品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中,也有相当一部份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但由于企业领导的一言堂,往往被压得不愿多出力,颇象三国演义中的徐庶,看不惯曹操的骄横“终身不为操设一谋”浪费了不少优秀人才。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