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暖冬别忘转型 7 上页:第 1 页 大包商 与以底价招商为主的生产企业一样,大包商也处于两难境地:不能底价开票了,“过票”逃税干不了了。那票还是要找信得过的商业“过”啊,不然哪天生产企业垮了,自己的款子都要打水漂儿了。可“过票”总得给人家一点辛苦费,这一进一出,可能十几二十个点就没了。而医生的胃口早就吊得高高的,小包商那边的钱也省不下来,本来就赚得不多,估计继续按老模式干也没什么意思了,更令人心烦的是,商业单位将来也会很难找,不知道有多少个商业能活下来。 那大包商应该怎么转型呢?四个办法:一是找1~2家近年不会垮的公司,凭自己的资源和企业捆绑在一起,深度合作;二是招兵买马,拉队伍,自己的员工给的报酬毕竟少,还是能赚钱的,只是《意见》刚出台,这个办法风险太高;三是积极辅助生产企业争取本地的“定点”权,成功之后,继续“大包”;四是勇敢地退出,转型做医药行业的咨询、策划、培训,或者干脆转行做别的生意。 部分医药代表和小包商 实际上,风暴刮得越紧,对成熟医药代表和小包商越是有利,只要上游不出事,他们还是不容易暴露的。因为他们早已经不需要上医院和医生见面了,夜访、家访、异地拜访、会议拜访等早就成为了主流。由于医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在传统“带金”模式下,新代表的进入越来越难,而医生的收入是不会主动去减少的,因此,他们会越来越看重成熟代表及小包商,看重的就是一份安全。 许多中小企业的新代表会发现市场异常难做,做了一段时间,起色不大,也就会寻思跳槽,而一段时间的一线滚打,代表们对企业和产品也有了一定的判别力。于是,中小企业实际上就是给外企或大企业做药代的前期职业培训。有些代表和小包商会因为舆论和《意见》压力,对行业“带金”的疑惑而选择离开销售。笔者在2008年,就碰到了好几个著名咨询公司的咨询师和合伙人,他们都是原先做小包或药代,由于被有关部门盯上了,就“逃”到上海、北京“务虚”来了。 大“乱”之后是大“治”。治理医药行业在中央系列亲民政策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医药行业的药品销售从来没有超过GDP的2%,即使很多企业被“集中”掉,对行业整体影响也不大,何况政府投入加大,市场扩容是确定的,行业内部只是结构性的调整,行业发展依然乐观。因此,“暖中带寒”将是医药行业冬天的写照,随着“医改方案”的即将出台和实施,2009年必将是行业的调整年,也是中小药企和部分从业人员的转型年。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http://blog.sin.com.cn/charlsen,电子邮件: ycs7669@gmai.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