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冷眼看“山寨”

冷眼看“山寨”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2-02, 作者: 姜昆佑, 访问人数: 2928


  冷眼看“山寨”之一(文娱领域的“山寨”)  

  2008年,“山寨”在神州大地迅速崛起、独领风骚。这个曾经略带“匪气”的名词,如今被套上了各种光环,在各种媒体的轮番推动下,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当一个概念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说明它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的基础。

  如果真的是“存在既是合理”,那么一切质疑都是多余,生活将会很简单。人不丑,不想多做怪,不是特立独行,想要拨乱反正,只是“山寨”的兴起太过突然,那么的不自然。媒体的推波助澜,让现代意义的“山寨”成了全民意识的“唐僧肉”,被传说中的长生不老所引诱,谁都想要吃上一口。

  生或死,是莎翁笔下的经典;吃还是不吃,是“山寨”抛给世人的一个难题。如同“子不语怪力乱神”有很多种解释一样,突兀的山寨,一年发力,万人敬仰,我冷眼观之,姑且说之。一家之言。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关于“山寨”的条目浩如烟海,各种“山寨”的衍生物大行其道。追溯“山寨”这个概念性名词的起源,其“发明人”已经不得而知,网络上关于“山寨”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比较认同“深圳机”的广东话发音——“山寨机”。曾经的“黑手机”代名词的“深圳机”,经过偶然的个体智慧的提炼,最终演化成为全民意识的典范,如今“山寨机”乃至“山寨”概念的大旗迎风飘扬。

  占山为王,独树一帜,成就帝王霸业,原本大多是史家传说。不曾想,“山寨”一出,谁与争锋,顺风而呼,应者如云。这“风”是舆论之风。

  “黑手机”、“山寨机”有其自有的生存土壤,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一味追求“全民娱乐”风潮的媒体舆论的鼓吹下,“山寨”的种子,悄然随风而起,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从“黑手机”到“山寨娱乐版”再扩展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山寨”如同细菌的裂变一样,进行着爆炸式的传播。

  诚然,细菌不都是病毒,“山寨”概念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以个性化为导向,以“草根文化”诉求为主打,确有过人之处。上升到消费者行为学层面,“山寨”概念通过绝大多数团体和个人的无心之举,在21世纪初期,就把握住了综合消费者导向这一颇为复杂的课题。

  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在国内兴起的“草根文化”,宣扬的是平民阶层那种如同“小草”一般顽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压得弯,但是压不垮,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媒体从关怀“草根”的生活状态出发,到宣传“草根”的精神,最终完成“草根文化”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履行了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呼吁个体生命力的展现,以及平民意识的定位和提高。说白了,就是确立“个性、自我、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对社会进步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娱乐化的“山寨”,是“草根精神”的体现。“草根”有着庞大的群体,又是孤立、弱小的存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草根”的个体展示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舞台。原本孤立、弱小的很难引人关注的“草根”逐渐形成合力,“山寨娱乐”如火如荼。

  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互联网经历了这三个技术飞跃,“山寨娱乐”也从最初的论坛、网络文学发展到个人视频的制作和发布。以“自娱自乐”为初衷进行展示自我的努力,通过互联网这个强大的交流互动平台,上演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一夜成名”的神话。“山寨娱乐”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开始体现。

  如果“山寨娱乐”始终停留在自娱自乐的萌芽阶段,那么除了伦理道德方面,就没什么必要作太多的质疑。当事物出现商业价值,其各种权利的归属问题,就开始增加并且不容回避。

  如今网络文学形式一片大好,网络时代促成了多少写手、作家的成名。不要把写手和作家进行“山寨”概念的名词区别,只是去看看正规文学网站和盗版文学网站之间的关系,正规文学网站培育的市场,被那些“山寨”文学网站群起瓜分,它们确实履行了“打破垄断”的承诺,网络文学不必花钱,当网络写手的耕耘付出得不到实质性回报,生计出现问题,收入难以为继,还拿什么谈创作,最悲观的结果——文学出现“贫瘠”。

  “羊毛出在羊身上”。被“山寨”文学网站伤害最大的还是那些顽强奋斗的“草根”阶层的创作者们。  

  就目前国内现状来说,视频制作还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网民自发制作的视频还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但是其新颖独特的创意,却深受大众喜爱,并由于互联网传播的便捷,以及自我价值展现的欲望,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的自制视频开始涌现,制作水平逐渐提高。

  网民自发创作的视频节目,大多体现了个体智慧的闪光,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名誉权的侵犯。曾经轰动一时的因为一段视频闹得沸沸扬扬的纠纷,是弱势对强势的戏谑,最终的和解不是强势的妥协,更多的应是善意的包容。

  由网民自制视频联系到现在所谓的“山寨视频”,一个问题需要思考。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创作都是个体展示的结果,个人努力寻求成功是一个“品牌”塑造的过程,其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得到社会的肯定。现在“山寨”概念被社会的吹捧程度并不意味着是对个体的肯定,而这些个体智慧的精彩被笼统地冠以“山寨”这个不伦不类的概念名词,所有个体的努力创作都在为“山寨”添砖加瓦,而“山寨”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些个体的光芒,“草根创作者”们破茧而出的过程开始变得更加困难。

  平心而论,“山寨娱乐”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生活,它是生活的“调味剂”,甚至成为部分群体的“嗜好品”,从这一点上来看,“山寨娱乐”的价值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山寨明星”来源于电视节目追求互动性的改革。为了迎合电视观众对“明星”的崇拜心理,一系列的造星运动——“明星模仿秀”节目开始出现,其所秉承的“平民互动娱乐”宗旨,本身没有任何不妥之处。直到最近一些媒体开始大肆宣传 “山寨明星代言人”,使得“全民娱乐”的本质开始发生变化。

  回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企业请现在所谓的“山寨明星”作代言人,拍摄电视广告蒙骗消费者,最终伤及企业自身。以演艺形式出现的“山寨明星”,即便是商业性质的演出,也是个人才艺和形象的展示,属于娱乐的范畴,可以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一旦进入大众媒体,造成个体形象归属混淆的结果,那么“山寨明星”将和“二类广告”中由群众演员扮演的“山寨专家”没有任何区别,都具有强烈的欺骗性。

  用“山寨”概念所标榜的“打破垄断实现低利润”宗旨,做一个很不恰当的假设,也许“山寨明星”的涌现会让广告主兴奋不已,即被大批“山寨明星”扰乱了代言市场,正牌明星的身价受到冲击,被迫“降价让利”,广告主可以节省下大笔的广告预算。然而明星的身价是品牌力的体现,当明星不再值钱,“山寨”还能干什么?一群长相像似的普通人,“异父异母”的“N胞胎”,除了让人震惊造物的伟大,也许还可以成为新的演艺组合。

  “山寨明星”的出现势必会对正牌明星产生影响,在较小程度上的出现,代表的是“喜爱”,而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将带来伤害,这与商业领域的品牌和假货的关系相似。

  究竟是让“山寨明星”成为光的反射体,还是热的摄取物,这关系着价值的损耗原则,是商演和广告领域需要考虑的问题。  

  “山寨”只是一个名词,单纯意义的名词本无好坏之分,但是这个名词被人为的复杂化之后,一切就都不再单纯了。

  纵观国内互联网开始发展的这十来年,每年都有很多新的网络流行语出现,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词汇能比“山寨”表现的更有生命力,更有吞噬力。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词汇,在不同情境下,都有不同的涵义,人们基于认知上的共识以及约定俗成,很容易对这些涵义区分定义。然而“山寨”在被无限复杂化之后,如今这个概念已经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任何人都很难对“山寨”的褒贬善恶,轻易做出区分定义。

  一味的吹捧标榜,最终会导致盲目自大。个人的盲目自大尤为可恨,何况群体。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错不在“山寨”,错在媒体良莠不分,在一味强调“新、奇(怪)、特(殊)”的媒体导向下,把“山寨”推进民众视野,在其形成一股势力之后,又顺势而为随波逐流,不断的扩充“山寨”的涵盖范围,为寻找到新的“山寨”现象兴奋不已。看看互联网上各种“山寨”产物,这已经变成怪兽一般的洪流,很难估算它终究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力!

  “山寨”概念通过“山寨娱乐”形成浪潮,最终涌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在娱乐领域的有着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负面影响更多的还停留在认识层面,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现如今“山寨”在经济领域的肆虐横行,其破坏作用令人担忧。

  “水至清则无鱼”。生活充满是非矛盾。原本稍许平静的一潭湖水,在不断的搅动下,湖底泥砂四起,湖水浑浊不堪,长此以往,这潭湖水只能成为“泥鳅”的天堂。

  现如今,在“山寨”的感召下,国内经济领域正在上演着“泥鳅跃龙门”的闹剧,也许不久的将来,还会发生“泥鳅吃鱼”的传说。  

  后记:

  媒体不是垃圾站,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山寨”名词的出现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不断扩大的含义,不加限制的标榜,其负面效果开始扩大,而很多媒体还在乐此不疲的推波助澜。而今,“山寨”的负面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它原本想要宣扬的“个性、自由、乐观”的那一点点善意。

  当我们的创造力更多的被用来创造新的名字,并用这新的名字不断地进行着歧义的理解,我们就可以为更多的错误,编造美丽的谎言,但结果还是自己承担。

  我原本只想简单评说“山寨娱乐”现象,把重点放在“山寨”概念的火爆,会对国内经济领域产生出消极影响的担忧,但是多年媒体记者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媒体还有较高的情感期望,对真正推动“山寨”概念兴起的“始作俑者”——媒体舆论,在这一段时间的作为颇有微词,除了少数媒体在2008年底发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大多数媒体还在继续着纵容的态度,所以我在写作过程中将文章拆分成两个部分,将在第二部分重点评论“山寨”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写作过程中我想到了王朔先生当年文字的火爆程度,平淡的生活需要激情,“雅痞”文化对民众的杀伤力何其巨大。如果“流氓”的洒脱让人向往,“流氓”的行径也能顺理成章的得到追捧吗?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山寨,刺激2009品牌的神经 (2009-01-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捷)
*“山寨机”是手机下乡的“职业杀手” (2009-0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仕斌)
*让我们高尚的“山寨” (2009-01-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亮)
*“山寨营销”启示录 (2009-0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红明)
*山寨机:民营资本在特定行业政策管制下的投机成功 (2008-10-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洋)
*规范山寨手机从销售商入手是条道 (2008-10-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破解山寨机难题宜疏忌堵 (2008-09-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驳“山寨机”发展三宗罪 (2008-08-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