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商业中国》:20年前的中国外企 7 上页:第 1 页 除去饮料,广州市场上,进口奶粉也大量地在挤压国产奶粉的市场。虽然,对奶粉进口官方也有不少严格限制,但是由于渠道太多,也只能是鞭长莫及。以广东最大的广州乳制品厂为例,在洋奶粉的冲击下,此时广州以及附近的市县已经难以销售,只能向偏远的农村地区推销。 这一年,一个外国的小玩具(事实上还是中国工厂加工和中国公司在国内销售的)甚至让全国人大代表胡德华义愤填膺,在全国人大的会议上都提出了批评。 人大代表胡德华的小孙子有一次缠着奶奶要求讲“变形金刚”的故事,但胡德华没有看过“变形金刚”的电视,对此也是一无所知。当她看到《变形金刚》的画册后,觉得画面、文字“不美”,“思想内容荒谬,宣扬好战,加上意思不连贯,根本没法讲。”胡德华更是发现“变形金刚”的画册定价也是高得离奇,十几页一本的画册,贵的要一块多,便宜的也要八九角,印数居然还高达25万册。 在人大常委小组会上,胡德华顺便提到了此事,没料到同组的一帮爷爷奶奶常委都表示有同感。大家从电视播放时间影响孩子吃饭,说到玩具价高超过普通中国家庭的承受力,于是,这些爷爷奶奶准备提出几点建议。胡德华在发言中表示“<变形金刚>的思想内容荒谬,主要是宣传好战,对下一代有毒害作用。”继而,胡德华等委员提出要求,“有关电视台、出版社应停播、停止出版<变形金刚>,进口‘变形金刚’玩具的部门应从中吸取教训,从严检查进口玩具。” 但胡德华的建议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上海的《新民晚报》就认为,《变形金刚》充满着工业社会的智慧、热情、幻想和阳刚之气,片中的擎天柱和霸天虎分别代表正义和霸权,善良和好战,是非非常分明,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和启迪是成人无法理解的。哪怕是同意胡德华观点的人,也认为尽管“变形金刚”所宣扬的思想的确“有欠妥当”,但是买不买“变形金刚”玩具的决定权在消费者,没有必要明令禁止。 北京电视台的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否定了外媒关于“上面不让继续播”的传言,说是“已向有关部门打了报告,决定继续播放”。广州电视台也没有停播的打算。 “变形金刚”其实是美国玩具业巨头孩之宝公司推出的一种玩具,为了销售这种玩具,他们还向国内一些大城市的电视台免费提供了《变形金刚》的卡通片。实际上,“变形金刚”的生产都是在广东南海县一些玩具厂,中方的总代理则是广东白云山玩具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三七开(三成内销,七成出口)的比例销往中国。 孩之宝根据《变形金刚》的故事开发的玩具大约有600多个,这些被称为“活动的积木,形象的魔方”的玩具一经推出,立刻风靡海外。在中国推出的变形金刚,虽然只有30多个品种,却也是“所过之处,无不征服”。孩子们似乎已经厌倦了孙悟空手挥金箍棒惩治妖怪的传统故事,转而狂热地迷恋上可以解体和合体、可以变成手持激光枪的机器人的“变形金刚”。虽然这种玩具的价格奇高,每个的价钱从九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但被孩子苦苦央求的父母倾囊购买的场景依然到处可见。 从前一年秋天开始的“变形金刚”热潮的确是导致了一些问题,一些孩子看了片中法力无边的各类变形金刚,甚至在睡梦中也模仿起金刚大叫“变形”。一些孩子玩得过于着迷,教室的秩序也出现了混乱,甚至还有些孩子为了购买玩具,出现了行窃的现象。胡德华的意见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她建议的停播《变形金刚》,反而给逐渐冷却下来的“金刚热”又加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潮。 甚至孩之宝公司的人自己也都发出了一些感叹,他们想不到中国玩具市场的潜力如此巨大,想不到中国的儿童玩具如此贫乏,也想不到中国的玩具市场这么容易被攻克。不过,广东的明星企业家,广州白云山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贝兆汉却十分佩服他们的做法,因为据贝兆汉的了解,“变形金刚”进军中国大陆之前,孩之宝就派员在国内市场做了长达一年的调查。用人民币结算、用电视卡通片促销就是这一调查的成功决策。贝兆汉对“变形金刚”的成功营销用了两句话来与国内的企业家共勉“酒好还要会竞争,广告奇招奥妙深!” 此时的合资企业,已经逐渐露出他们在营销和商业领域的锋芒。申美的销售服务水准已经颇受上海同行的嘉许,尽管像正广和这些汽水厂家觉得,他们也是“完全有能力与合资企业的产品竞争”。但另一方面,正广和也抱怨国营产品的限制太多,不仅价格上受到很多制约,销售手段也不能像合资企业那样灵活。 经济学家于光远对可口可乐则是忧心忡忡“我几乎走遍全国,每到一处,在我们商店的橱窗里、餐桌上见得的都是可口可乐,我心里很不平静,我们如果没有像样的可乐饮料,那可以容忍些,问题是我们已经有了像天府可乐这样好的饮料,我们没有理由任凭可口可乐发展而不去同它进行竞争。”虽然,为了限制外国可乐饮料的进口,官方也曾经对可口可乐进口和生产加强管理的问题提出过意见,并由国务院正式下文执行。不过,这些“红头”文件对外国可乐的约束力很有限。近年来,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势头都很好。尽管中国也有着不错的饮料,譬如于光远所说的天府可乐1988年就在希腊荣获了第27届世界优质品评选金奖,而且还通过了美国FDA和日本厚生省的检验。但是,不仅这些国内厂家还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而且,“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诸多因素却对这些国产可乐的发展阻碍颇多。官方对企业的放权,也非常有限,这也难怪外国可乐一路杀来,如入无人之境了。 但是,抱怨是没有用的。现在,哪怕是爆米花、炸鸡这样简单的食品,也被国外的“哈里克”和“肯德基”不断地在攻占市场。洋货已是大举涌入中国,商店里摆满了“味道好极了”的雀巢咖啡,“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法国化妆品,以及标有“松下”、“日立”、“三菱”、“东芝”字样的家用电器。问题在于,这样的情况仅是“洋消费热”就能解释的吗?或者,仅是靠限制这些洋产品,就能制造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国货了吗?中国的企业该走向何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来领导自己的企业?又抑或,中国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才刚刚诞生的企业家? 本文节选于俞雷的新著《追寻商业中国》之《觉醒的时代》,2009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俞雷的电子邮件是yulei@umg.com 欢迎来信与作者探讨本文。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