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企业成功须闯 的“六关” 7 上页:第 1 页 闯关4:死亡关 一个人成功的路上要面对很“死亡关”,失亲、失峦、失意、失职、失物,失财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死亡关”却往往给人们带来致命的打击。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由于失亲而自杀殉情者就出过几例,所以政府派心理学专家灾后进入灾区对灾区人民进行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股市由6000点跌至2000点后,因失财而自杀者大有人在;因金融风暴导致企业资金严重断链且负债累累而自杀的老板也不在少数。失亲、失峦、失意、失职、失物,失财这些 “死亡关”总会时时毫不留情地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我们随时都得有一种承受心理,否则当它们出现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会手忙脚乱,失魂落魄。当我们经历了无知关、学习关、阵痛关,进入死亡关后,应该有平常心态面对一切,人家那些“月光族”遇到上述“死亡关”表现的倒挺无所谓,而那些有作为的人,有成就的人反倒慌乱起来,就是因为随着“游戏关”的不断升级其心态变得不平常了,总觉得自己跟常人不一样,总觉得自己跟常人有差距,有了这种心态一旦遇到“死亡关”中任何一种情节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而难以承受,最后以一走了之,前功尽弃。 企业同样也面对很多“死亡关”,企业平均2.9年的寿命就是明证,这就充分说明有很多企业没能够闯过“死亡关”。企业的“死亡关”主要有国家政策的突然转向,企业产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竞争对手非法的竞争手段等。如国家由鼓励出口到限制出口,单纯的出口型企业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再如国家加大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污染型企业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再如产品质量出了不可弥补的问题,企业生命也会受到威胁,08年的奶粉事件就让很多中小奶企倒闭了,一些大型奶企受损也相当大。“死亡关”不是“必死关”,无论那个行业遭受何种打击,最后总有存活下来的企业,它们是如何面对“死亡关”的,我觉得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在客观环境下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很强,否则他们不会短时间内适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迅速的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灾后重振,强烈地反击竞争对手。能闯过“死亡关”的企业犹如人之“古来稀”,也会自然进入下一关“缓冲关”享受清福了。 闯关5:缓冲关 能从“死亡关”进入缓冲关的人非等闲之辈,其地位与成就可想而知,那些有成就的学者,或那些年利润过千万的企业老板们此时是他们该享受的时候了,有人说成功与否得看三个“自由”,一是心灵自由,二是财务自由,三是时间自由。我想这些只有那些闯过“死亡关”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经历过一切,就什么都不重要的,放得下一切心灵才能够自由,经历过“死亡关”金钱也不是问题,因为那些没过关的人把钱都留给闯关的人了,所以是闯过关的人财务是自由的,能闯过关的人都是成功的人,这些人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主宰者,他们的时间永远是自由的。进入缓冲关后,由于心灵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一些人很快就会变得懒惰骄奢淫逸,忘记了无知关时的迷茫,忘记了学习关时的誓言,忘记了阵痛关时的艰难,忘记了死亡关时的恐惧,很快就会失去一切而再次进入或无知关或学习关或阵痛关或死亡关。 能从“死亡关”进入缓冲关的企业肯定是那些行业中的前三甲或那些行业垄断企业,他们在通过“死亡关”时已经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背后或打倒,市场地位短时间内牢不可破,可以尽情地享受市场奉上的任何“美食”,有些企业进入缓冲关后往往麻痹大意,管理松懈导致问题频现,轻视竞争对手被对手蚕食,再次回到或无知关或学习关或阵痛关或死亡关。而有些在缓冲关做得好的企业就是那些百年企业,他们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处处居安思危避免了“游戏”轮回。 闯关6:无间关 一个人经历了无知关、学习关、阵痛关、死亡关,缓冲关后就会无形进入无间关,无间关没有明显的特征,它是游戏的结尾,但它会自动进入无知关。只有那些晚节不保的人才会在无间关出问题,出问题后随之就会进入无知关,开始新一轮的游戏,无知关、学习关、阵痛关、死亡关、缓冲关、无间关……。 很多人几年总是做着同样一件事,走出去又走了回来,很多企业也是如此,做大了又变小了,那些被胜利冲晕头脑的企业在丧失了市场警惕性后也丧失了市场战斗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知区开始新一轮的游戏,无知关、学习关、阵痛关、死亡关、缓冲关、无间关……。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成功必须闯上述六关,那些不成功的人或企业看后就会明白自己问题出在那儿了,不管你有多聪明,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不管你有多少资源,你须去闯这六关才能成功,否则你只能成为一个个关口的守关者而不是闯关者,自然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滋味了。成功路上的这六关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就栽在了这关口前,走过关口的毕竟是少数,因为每闯过一关后很多人就会忘记上一关的来之不易,很快就会退回上一关或第一关重新开始。我希望此文能帮助那些有事业心的人或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把握好每一关,怜惜每一关的来之不易避免游戏重新开始,人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重新开始。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834611157,电子邮件: zxw161616@soh.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