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保姆带孩子”看厂商关系的本质 7 上页:第 1 页 辞退保姆与“砍”经销商 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笔者决定辞退这保姆。但短期之内,没办法找到个合适和人选,同时也怕表露出这个意思,保姆会对孩子不好。因此寻找新保姆一直“秘密”进行,直到最后有了合适的人选。笔者发现辞退保姆的过程简直就是厂家“砍”经销商的翻版。在厂商矛盾到了一定程度时,厂家最后会“砍”经销商。为什么在处理厂商矛盾时,厂家总是掌握着主动权?因为厂家具有产品的所有权,所以无论经销商多牛,最后在厂商关系中总是处于下风。很多厂家为了避免由于更换经销商引起市场变动,对产品不利,大部分会采取间接的方式。这也是经销商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让厂家动了“砍”的念头,二是注意厂家所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比如突然提出加价或者开发新的经销商。 可以说在最初合作时,厂商双方感性多于理性,双方都想把市场做好,都获得收益。但事实上,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厂商很少。因为在合作过程中,厂商双方的理性多于感性,又回到了产品所有权的根本点上。直到最后厂家不惜“砍掉”自己曾经的合作伙伴,来保证自己的长远发展。 如何形成利益的平衡点 那么在产品所有权不同的前提下,厂家还要不要和经销商合作?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分工合作,厂家才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品牌建设、生产管理等等。实际上,只要厂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能行为利益的平衡点,就能保证双方获得最大的收益。 首先这个平衡点取决于对产品所有权的认识。能不能达成利益平衡,关键看经销商能不能转变“产品是厂家的不是自己的”这个观念。从所有权看,产品是厂家的,不是经销商的。但从产生价值的角度看,产品也是经销商的。因为没有产品,经销商就无法获得利润。因此经销商要从产生价值的角度看产品的所有权,就是要下看,不向上看。向下是向市场看,向上是向厂家看。其次保持平衡点的持久性在于新价值的提供。从市场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强势品牌和厂家会主导市场,厂家对经销商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当然这不是说厂家要脱离经销商做直销。经销商要想保持自己的“粘性”,让厂家形成自己的依赖,就要升级,为厂家提供新的价值来适应厂家升级的要求。比如为厂家提供对区域市场的规划、市场信息的反馈、新渠道的开发等等。最后良好的沟通是保证。厂商之间出现矛盾大多是信息不畅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厂家领导很少往经销商那里跑,经销商也很少去厂家,平时的联系依靠区域经理完成,有时区域经理不能长传下达,很容易造成信息阻塞,甚至是造成误解,最后演化成矛盾。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