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满意”才是真 7 上页:第 2 页 ●看:市场谁主沉浮?唯有管理型的企业! 说起川渝两地的火锅餐馆,这些年刮向全国的“连锁加盟经营之风”,大有龙卷风之势…… 但为什么在这千帆竞发中, 却只有“海底捞”火锅的服务独占鳌头?它从四川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简阳的麻辣烫起家,成就了15年的时间,在全国开了30多家直营连锁店,旗下6000名员工,2008年营业额达到6亿元的大业。尤其是它并也没有创新什么独特口味(彻底颠覆了餐饮业必须依靠独特口味吸引客户的传统观念),却能在三伏天这种传统火锅淡季中让食客排满长队,连国际餐饮巨头百胜集团(旗下有肯德基、必胜客)都组团来向他们学习如何做好服务。其实好服务的背后,必定是有一个独具特色的管理在支撑。 说到简阳,我很熟悉。几年前曾在那里讲过CS与ES课,当时光餐饮老板就来了上百人,加上在川渝听我这类课的餐饮老板也有几千人了。可是真正听懂并弄明白的,还是“海底捞”的掌门人-----张勇。他的成功,就在于知而即行。并且偏执而坚持不懈,抓住“员工满意”这一点, 可谓“针针见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创业前的经历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张勇没有太高的文凭,中专毕业,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他经常浸淫在图书馆,“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他脑海里深深扎根,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不自由不平等的现象,更加深了他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中专毕业后他被分到了四川拖拉机厂,而促使他下海经商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在四川拖拉机厂没有获得分房名额。1994年,张勇在家乡四川简阳,利用业余时间靠卖麻辣烫开了第一家火锅店,取名“海底捞”,在这里张勇扮演着多重角色:收费、端盘子、做底料。刚开张生意很冷清,连续几天都没有客人。终于,火锅店迎来了第一批客人:火锅店对面的邻居。他们对火锅口感评价不一。不过,一致肯定了张勇的服务。此后,他们成为火锅店的常客。他说:“一开始客户不满意,经常送的比卖的多”,但久而久之,他就有了不少的老客户,而老客户之所以愿意再次光临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你的东西不好吃,但你的态度非常好,感觉像在家吃饭一样,能让人吃得很开心”。一天,当地一位干部下乡回来,到张勇的店里吃火锅。张勇发现他的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这一小小的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擦鞋的服务,张勇直接在店里安排专职人员为等位的客人擦皮鞋。张勇的客户不仅仅是那些来他火锅店吃饭买单的客人,还有那些为他干活的伙计们。之所以这样想,他的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只有把伙计们服务好了,伙计们才有可能把顾客服务好。”但朴素里蕴藏着真理。 这个真理,竞不巧与一家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零售业的服务典范----诺顿百货公司的“倒金字塔管理”暗合。诺顿有句名言:百货店唯一的差别在于对待顾客的方式!所以公司极为重视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的一线店员。他们认为,店员是公司最重要的人,因为店员要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他们不用“店员”这个地位不高的称呼,而用“销售代表”这种头衔。公司高层领导不愿意接受新闻界的采访,因为新闻媒体不太重视公司的真正英雄-----第一线的店员。每一位高层主管,都要接受新兵训练——亲自到店内从事销售工作。对第一线员工的重视还表现在诺顿公司的组织图上。它是倒立的金字塔。最顶端是人数众多的顾客,然后是销售人员,再往下是采购和部门经理、商店经理、地区经理,最下层是高层主管——五人委员会。在诺顿公司主管的工作职责是支援一线的员工和排除工作障碍,而非发号施令和颐指气使。该公司采取高度分权的方式,第一线员工享有极大的职权。在绝大多数百货公司,采购员是沙皇,销售人员是农奴,在诺顿公司,销售人员对采购决定有极大的影响力,采购人员与部门主管要花一半时间在销售现场跟顾客沟通。倒立金字塔的管理,使诺顿的员工成了服务的超人,他们会不时在找机会协助顾客,会替要参加重要会议的顾客熨平衬衫;会为试衣间忙着试穿各种衣服的顾客准备便餐;会替顾客到别家商店购买他们找不到的货品,然后打七折卖给顾客;会拿着各种可供选择的衣服或皮鞋到懒得出门,或不能抽身到店里购买的顾客那里;会在天寒地冻的天气替顾客暖车,以便他们能在店里多买些东西;替准备赶赴宴会的顾客紧急送去衣服,他们甚至会替把车子停在店外的顾客付罚款单…… “海底捞”亦如此,后来,它选择走出简阳的第一站是西安。为何跳过成都直接到省外开店,张勇说,当时他有好朋友在西安,两人觉得西安餐饮水平不高,开火锅店有搞头,于是合资开了“海底捞”西安分店;紧接着,“海底捞”进军郑州, 又扩张到北京, 进上海;至2008年天津有了第一家分店……10年时间,30多家直营店开到了全国六个城市,而在省内,依然只有当初创业时简阳的一家店, 而独独不在成都开店。这一点, 颇像四川火锅的另一个品牌----谭鱼头,也是走的先全国后四川老家的攻略。当然,“海底捞”一直没在成都开店,主要原因还是成都的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选择西安、郑州等餐饮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能很好地规避风险,随着扩张的速度加快,“海底捞”越来越感到管理的重要。 张勇一直称, “海底捞”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他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 并认为“海底捞”是一个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此言不虚, 何为管理?管理就是管事理人。说到“理人”,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昏昏然”的,其管理者们总是指挥手下人干这干那, 干不好又横加指责, 而从来不考虑为什么干不好。原因其实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那是你在让属下去做事时, 从来就没考虑过他“能不能”的问题; 他“不能”肯定就搞不掂,你再指责也没用; 而“让他能”,正是一个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只有将这个管理的“理”理得顺,事才“管”得好; 只有去让手下“能”起来,再授权放手叫他去干,他才有可能干得好事, 而管理者才会轻松得起来。 “把6000名员工看作管理者”的提法,使我联想到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军事人物-----林彪。我在上一篇文章《机遇“眷顾”积善缘》中曾提到, 1945年,林彪率领十一万“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军队进入东北战场,仅用了三年他的“四野”大军就已达到100万人,在而后的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历时50多天风扫残云,以伤亡十万八千余人的代价,换取了全歼兵败如山倒的敌军九十八万人,并解放东北和平津的重大胜利。是林彪会打仗吗?我认为不是,因为当时比他会打仗的将军比比皆是, 应该是他会带兵。照今天的话说是会管理。林彪又是如何管理的呢?首先他并没把自己手下人当作兵, 而是制定能让这些素质低的文盲兵们, 通俗易懂的什么“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等六个战术原则的“管理条例”, 把他们训练成能征善战的管理者,然后放开手脚让他们去打。你说林彪他厉不厉害?他的“六大原则”是不是激活了属下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居然使手下中“农军们”达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以俘虏蒋军领兵, 吸收农民训兵的方式,硬是造就了一支号以“五虎六彪”战将如云的“虎狼之师”。待到虎啸嗷嗷即将出东北时, 蒋军名将杜聿明曾惊恐地说:“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即将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共军。从军事上讲,共军一年以内将统一中国。”果不其然, 林彪的四野一出东北挥师南下, 就尤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 横扫千军如卷席,一直打到海南岛。当时他手下战将黄永胜曾狂妄地说:“光凭我们四野的部队就可解放全中国”…… 而张勇的“海底捞”的“管理条例”-----就是ES“员工满意”管理法。首先, 他对手下高度地信任,并予以充分地授权。在“海底捞”,200万以下的开支均由副总负责,大区经理的审批权是100万元,30万元以下各店店长就可以签字,而这些管理者与张勇都没有任何的亲戚关系……“海底捞”现任北京和上海地区的总经理袁华强今年28岁,高中毕业却委以大任,管着十五个分店,还负责整个“海底捞”的运营和市场开拓。去年,他以1.6万/平方米的价格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谈起他的老板张勇, 他说:“按理说,开新店的事他应该签字批准才对,因为合同一签就是十年,房租至少两千万元,装修也得一千万元,这三千万元可是看得见的现金啊,但是,他从来不管,我只需要向他报告谈判结果就可以。”袁华强称,“公司会议更不用说,他几乎不参加。”张勇如此回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充分相信他们。他们谈不下来的合同,我也谈不下来。”袁华强最初的职位是门童,这在大多数人眼里不可思议,似乎做了门童就应该做一辈子门童,扫厕所的永远也做不了CEO,这一切在“海底捞”通通被打破:正是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天接待上千名顾客,每年创造几千万的营业额。他们不曾读过大学,但他们脸上有着名牌大学毕业生未必能有的自信。 其次,“海底捞”的管理,处处以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为中心。从组织架构上看,“海底捞”餐饮集团实行的是“一纵五横”管理模式,纵向管理从集团董事长一级统筹管理到集团的各个领域;横向管理分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片区经理(业务部门负责人)、店长(配送中心、基地负责人)五级。根据集团公司总部和各产业板块的规模、结构、经营特点、管理水平及其他因素,明确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间不同的集权分权关系,合理界定关键管理职能在总部与子公司间的界面,完善母子公司的管理和考核体系,形成系统化管理流程和多元化管理模式。在餐饮业的成本结构里,直接食物成本往往不占大头,房租、水电气、工资等固定费用才是大头,在人员和租用面积都固定的门店里,服务员的优质服务带来的超额翻台率就意味着利润。在门店经营上,“海底捞”有着独特考核制度,其考核一个店长或区域经理的标准只有两个——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在张勇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对店长以上干部的考核表,考核分了多个项目,除了业务方面的内容外还有创新、员工激情、顾客满意率、后备干部的培养,每项内容都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张勇表示,“我们优秀店长的产生不跟他所管理的店的命运成正比,评选店长不看他赚了多少钱,看的是激情、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以及后备干部的培养。他哪怕利润始终在公司最高,也很可能由于在这几个问题上出了漏洞而被撤掉。”“海底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财务部和工程部之外,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要经历“从奴隶到将军”过程, 即从基层员工做起,张勇信奉一条原则:不亲身接触过客户的人永远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而正是这种晋升通道的安排也让员工看到了上升的希望,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在这里,学历和工龄都不再是晋升的必要条件,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都认同这样一条真理:只要努力,我的人生就有希望。 “怎么管理员工”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企业是一个老生常谈又伤透脑筋的难题。而且管理的手段似乎只是“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一条道”:要么规定“纪律”,要么违者罚款。其实还有更快捷的“第二条道”,即你想得到什么,就应当去奖励什么,你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海底捞”正是这样做的。整个大权并非集中在张勇手上,而是分散授权在管理层中,甚至普通员工也有相当大的权力。一个普通的服务员有权给老客户免费送上一盘菜或者果盘,可以给不满意的顾客打折乃至免单来留住他。但是权利不能滥用。每个员工都有一张卡,他们在店里的所有服务行为,都要记录在案。一旦发现被滥用,这些权利就会被取消。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张勇定的标准只有一条:让顾客满意!而至于具体让顾客满意的方法,则靠一线服务员临场根据自己的判断完成。 同样,凡是到“海底捞”参观过的人都会很惊奇:“海底捞”员工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用心在做;之所以不累,是因为对工作有激情;而之所以用心,之所以有激情,则是因为自己受到了感动。被同事的感动,被火热的工作环境感动——而最重要的是被企业所感动,被领导所感动。因为“海底捞”把“感动员工”作为所有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认为一名管理人员一天感动10名顾客,还不如一天感动5名员工,因为受到感动的五名员工绝对不止感动10名顾客。只有要求管理人员感动员工,才能与要求一线服务人员“感动顾客”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所以说,与其去教训员工,不如来“感动员工”。对此,我深有体会。几年前,广州一家服装公司老板请我作管理顾问。我经过对白马服装城调查、又与该企业第一线生产管理人员个别访谈的“企业诊断”,发现这家企业暴露出的生产效率低、员工没有积极性等问题,病根出在管理方法不得当上。例如,生产现场混乱不堪、年轻的员工成天满负荷工作疲惫不堪;企业尽管有制度,但都是些惩罚条例(120条规定,其中有105罚款)。老板愁眉苦脸地告诉我,他不希望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了。我问,你希望得到什么?老板说当然是有生气、有效率啦!于是,我建议老板“换位思考”,按照他所“希望的样子”,试着以奖励为主,运用人性化的员工满意管理推出了以下措施:一是改善生产环境,对全员进行“5清”整治行动。即“清理、清爽、清扫、清洁、清正”生产现场管理,并每月评选出一批“5清”标兵来,最高奖可获“香港一日游”;二是考虑到公司100多员工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在他们紧张工作之余增加些能恢复活力的读书学习、健身体育、郊游烧烤等娱乐活动。如卡拉OK大奖赛,并设“开心奖”;三是把原来的惩罚条例更改为奖励条例。如:凡迟到早退者,“罚款”20元;改为:凡坚持每月准时上下班者,“奖励”30元。随后,又推出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十项情感管理准则”:一是首先做员工的朋友,再做员工的上司;二是让员工明确你对他的工作期望和要求;三是让员工做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情;四是因工作出色,不吝言辞当面表彰和赞扬;五是关心员工的个人情况,包括他们的困难;六是经常鼓励员工,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七是跟员工谈论他的进步;八是在工作中尊重并采纳员工的意见;九是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十是创造机会并帮助员工学习和成长。结果,员工们的热情大增…… 我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从大城市向小地方开连锁店成功率一般较低; 而从小地方往大城市开店则赢家居多。还是孙子兵法那句话:别人都知道我的制胜方法,但却不知我是如何获得这种制胜方法的。究其缘故,例如餐饮业的老板大多是从提篮小卖、开个摊摊开始起家,他们开店都是“守出来”的。而且小地方人讲求人情味,这些小老板们对顾客的服务也就愈发不敢怠慢,愈小心翼翼尽心尽力;加上他们多年在家乡开店时,更明细怎样讨好顾客的人情、洞悉如何顺应顾客的人意、懂得从哪满足顾客的人性;久而久之养成的服务意识, 并从管理到服务不断的“修炼”,恰恰成为他们日后进军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进城后,反倒使他们在大牌店(由于店大欺客)最伤透脑筋的管理与服务问题上“如鱼得水”。世界“巨无霸”沃尔玛百货不正是从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偏僻的小镇起家,而风靡全球的吗?这恐怕就是孔子所说的:能够通达小事者,才能做好大事;能够积累小业经验者,方可成就大业。 “海底捞”的成功,给中国的企业尤其是餐饮业吹入了一股清新的希望之风。在连世界500强的排行历史早在七年前就改写、被服务商轮流榜首的巨变之下, 在当今全球化的服务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的今天,在广大消费者呼唤“别再把长得一模一样的产品推销给我们,我们要得是便利、欢心、呵护的服务”之时,我们的企业却还在热衷于抓早已供大于求的产品、抓同质化的项目,难道不像“唐诘.诃德”那样滑稽吗?这就如一群鱼正朝着一方向游动, 而张勇“这条鱼”却逆游而上来了一个服务差异化,他“换一个方向,就成了唯一”!从而登上“一览众山小”的更高境界。这一境界当然还包括-----企业不是“奇业”,必须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许多企业做不大,主要原因老板是生意人不是管理者,而只有管理者才能把企业做大,真正能做大的企业家,一定是管理型的企业家。张勇胜就胜在ES员工满意管理上。 因而,抓住员工“满意”,强化管理才是真,它们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981809839,电子邮件: ysjcs2006@12.com ,QQ黄金屋:799200673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