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世博会营销:打破“沉默的螺旋”

世博会营销:打破“沉默的螺旋”


《新营销》, 2009-06-05, 作者: 闫芬, 访问人数: 3790


  从口香糖到火车,从爆米花到埃菲尔铁塔,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英国展示的建筑奇迹“水晶宫”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最吸引世人眼球的“丰田机器人”,历届世博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正如那句著名的世博会格言所说:“一切始于世博会。”

  事实上,世博会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品牌。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比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还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商机价值为3万亿元,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会如何呢?  

  中国级成本,世界级机会

  1915年,在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茅台酒被装在深褐色陶罐中,一点也不起眼。直到搬动时,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酒香四溢。工作人员灵机一动,取出一瓶茅台酒,分置于数个空酒瓶中,去掉盖子,敞开酒瓶口,旁边放上酒杯,任茅台酒挥发香气,任专业人士品尝。此举果然非常奏效,参观者纷纷寻香而来,争相斟酒品尝,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茅台酒因此获得了金奖,成就了百年国酒品牌。

  除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品质,对于茅台来说,最重要的是借势世博会平台,在营销From EMKT.com.cn要素存在着缺陷的情况下,迅速通过产品力放大影响力,在某一点上制造“强势”(酒香),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将茅台的产品优势和品牌效应放大。世博会是一个优秀的载体,是一面明镜,既可以审视企业的营销水平和能力,又可能审视营销理念的变迁。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召开。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不必远赴重洋,上海博览会是一个付出中国级成本赢得世界级机会的绝好平台。中国企业当然要第一时间抢占这个必争之地。

  互联网时代世博会的“品牌陷阱”

  时至今日,创新的思想和产品依然通过世博会绽放精彩。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长尾经济兴起、媒体分众化发展的今天,世博会不再只是一场展现一流产品与发明的世界级盛宴,而是品牌传播的重要战场,给企业的世博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这是一个知名的埋伏营销(游击营销)案例:2002年世界杯期间,耐克举办了一个5人制足球赛,并发起广告大战。虽然阿迪达斯是那届世界杯的独家体育用品赞助商,但是当时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耐克是赛事的官方赞助商。

  正规军“赞助商”成了陪衬,偷袭者“游击队”却获得了全面胜利,而改变消费者认知的,恰恰是媒体平面和品牌传播。能否反客为主,或保住胜利果实,关键在于品牌认知覆盖率以及认知频度,世博会营销同样存在“品牌陷阱”。

  2010年上海世博会,预计将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对每人次的投资高达人民币428.57元,但相对于全球65亿人,7000万大约为1%。统计数据表明,如果只是参会,公众对企业的认知率只能达到1%,但通过赞助则可以提升至3%~8%。即便如此,在“创新扩散曲线”规律的作用下,这样的认知率也只能吸引少数人,难以跨越足以吸引“早期大众”的市场鸿沟。这就是“沉默的螺旋”的可怕之处。

  打破“沉默的螺旋”,需要最大化地利用媒体杠杠,其核心在于提升大众认知率。在以“你”为中心的影响力时代,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的杠杆效用更为明显。JP摩根在《2009年互联网投资指南》中指出,互联网广告的每千人成本(CPM)为人民币15~20元,电视广告为人民币50~100元。这意味着在同样的花费下,互联网能更好地放大广告主的声音,令世博会赞助商早日突破市场鸿沟,进入高速成长期。JP摩根指出,互联网除了成本低之外,对用户的黏着度也较传统媒体有着较大的优势。“用户上网时间更长,在中国较小的城市中,互联网能覆盖更多的受众。”而英国市场研究公司Enders Analysis发布的数据同样印证了广告主加大互联网投入的事实:2008年英国网络广告支出为35.6亿英镑(约合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一举超越电视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媒体。

  到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将达到3.2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4%。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正确的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每一个世博会赞助商和寄希望于世博营销的企业的必然选择。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0篇)
*参展世博会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应该做什么 (2010-08-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家永)
*世博营销什么? (2010-07-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俞雷)
*构筑世博营销的三道圈 (2010-05-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蒋文剑)
*看世博,学营销,拉销量 (2010-05-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春)
*中国家电企业的世博会“营销路线图” (2010-05-10,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
*中国对世博会的三大贡献 (2010-05-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来顾问、娄向鹏)
*上海世博会区域展馆:本土品牌企业如何借势而为? (2010-03-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崔巍)
*搭乘“世博”,酒企事件营销调研分析 (2010-01-27, 《糖烟酒周刊》,作者:周转)
*借势世博,茶叶品牌千万别“视薄” (2009-10-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谢付亮)
*为上海世博会设计“服装” (2009-10-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来顾问、娄向鹏)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