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制定你的企业战略? 7 上页:第 1 页 当前部分企业老板对战略的认识误区 麦肯锡为什么在中国屡战屡败,我们不能说它是水土不服,更重要的原因,本人看法,它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先生。对于治本(战略)的方法和理论,其实我们至今还没看到。当前,中国企业大部分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可说处于起步阶段,而起步稍晚的化妆品企业更是雾里看花。 当前。国内市场的化妆品商业竞争已趋白热化之势,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将勿庸置疑地把全球的精英人才及优秀理念引入到中国,国内的化妆品企业仅凭简单的战术层面表皮功夫,恐怕只有打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了。正因为如此,2005年,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的《蓝海战略》一进入中国市场,立即引起轰动,受到了前无史例的欢迎。很遗憾地是,在笔者所遇到的老板看来,很多人都买了《蓝海战略》,但是却没有认真的研究、参悟。书买了也就放进书柜了。一切尘埃落定,照旧再来。 我认为,当前,企业老板们走入战略误区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一、不知战略为何物,战略就是拍脑袋。此类现象在本土化妆品行业中可谓甚多。概率应在90%以上。本人从事化妆品策划十年来,接触的化妆品公司老板,最小的就是几万元资本起步的,最大的有几十亿身价的。几乎清一色的一个很大的“中国式”特点,那就是,拍脑袋地干活。今天想开发一个什么产品,马上开发,明天想去打开上海市场了,立即行动。这种没有作调研的,最起码的没有与公司高层人员沟通的“拍脑袋决策”在中小化妆品公司比比皆是。 正因为主观意图过多干预企业正常的管理决策程序,从而引起了连续性的不良后果:从这二年来的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拍脑袋”的决策都是死于非命。比如,上市公司仁和药业集团,此公司拟进军日化线,推出一个闪亮牙洁素品牌,目标是三年上市。此公司最大的一个创新就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腔护理概念:牙洁素。但是,这个公司在开发产品方面都令人大跌眼镜:第一代产品采用挂版式牙膏包装方式,挂版虽是新方式,但洁牙洁素是牙膏传统包装,这样一来,不适合产品陈列,也不适合消费者购买习惯。后来紧急调整修改,第二代产品包装同样失败,改挂版为传统牙膏纸盒包装——这也就是说牙洁素就是牙膏了,这与公司的理念完全不同,而公司是牙洁素作为新的品类的来推的。正因如此,牙洁素走向失败在意料之中。产品开发之初,本人曾向其公司董事长提议,提出五个差异化策略(包括包装差异化),并提出大日化建议(把此公司另一品牌伊康美宝卫生巾纳入日化领域),交呈了一个《仁和日化战略规划建议案》。现在想来,此方案的最大贡献是促使其公司采纳了我的“大日化规划建议”,把原本属于闪亮牙洁素的资源及资金预算大部分转向了伊康美宝卫生巾(李冰冰代言),从而使企业减少了很大的一批牙洁素广告投放损失。而另一个朋友,也是搞牙膏的,曾在牙膏知名企业任副总经理,应当就不缺渠道也不缺经验,他自筹资金100万,开发牙膏产品,轰轰烈烈上马。结果却是因为产品开发战略定位失误而骑虎难下。他的想法很简单:超低价出货,与其它品牌竞争。我问他自己的品牌及企业有什么比较竞争优势,他答不上来了。当时笔者也提了建议,建议他锁定云南白药(至今为高价牙膏一支独秀)高价值定位,用印度牙粉概念,纯粹印度文化包装,高价出货,高支持。我认为这种方式出场比他的那种方式成功率要高得多。 二、神话化战略或战略无用论。小公司需要战略吗?在我们化妆品行业来说,其实,中小型公司更需要战略,尤其是蓝海战略。但是,笔者接触的一些化妆品老板看来,战略太神秘,好象这是个大公司的企业管理决策工具,与他们无关,他们玩战术就可以了。在广州一次行业聚会上,一位化妆品公司的策划总监竟说,我们用战术打倒战略,我们公司只有战术,没有战略。让人听了汗颜啊! 此类公司往往离战略很远,就是老板自己也不知道今年开发什么产品,卖什么货,要不要参加美博会,要不要打广告,请不请代言人,公司发展如何定位。公司的发展脚步,完全依赖于下游经销商的自然返单。此类公司,在化妆品行业兴起的那几年,生意好得不得了。开发产品及营销模式,完全是一个抄袭或者摸仿就吃遍天下。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者增加,生意已越来越难做。随着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此类企业、难免遭到市场抛弃淘汰的命运。 三、战略就是战术。进入此误区的企业老板认为:所谓战略,就是战术中的策略。这种现象在化妆品行业也不少见。往往存在于文化素质较低的层面,基本上来说,千万元回款的企业,而企业主又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大多持有这种观点。这是非常可怕的,势必影响行业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公司没有长远规划,没有成文的年度战略案,能看到的只有具体的促销计划。此类公司或许可以在夹缝中幸存,但要想做强做大,难度可想而知。 四、自狂自恋型“战略专家”型。呈现这种现象的企业老板或职业经理人,大多是高文凭或是低学历而又参加了什么EMBA班,自认为自己天下精英皆识遍,把自己定位为顶尖级的战略大师。这是非常可笑的,又是可怜的,可悲的,可在化妆品行业,这种人还真不少。翻翻收集的名片就会顺手找出一大堆,所谓的“中国十大策划家”“中国化妆品十大营销家”诸如此类的冠以头衔的老板或职业经理人,为数不少。就在今年4月中旬,笔者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身价过亿的化妆品企业老板,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狂型。此君小学文化缀业,但花费数十万就读了中山大学EMBA以及北京大学的总裁班,可谓“双学位”。此君有个特点,勤而好学。每每从中大或北大周末归来,总要号集全体号工参加他的“复制课程”培训。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每个员工能进步、成长,但他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即本为总裁董事长学的课程,却灌输给不相干的员工,真可谓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结果可想而知,这个企业从之前的年销售二个亿,变成了现在的五千万。此君甚为不解的是,为什么自己的学问越来越高深了,而企业财富却越来越缩水了,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下降了。 这种“自大型”企业,不从企业老板个人性格上改变,企业是永远无法长大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