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小众产品营销关键词 产品为什么卖不动?业务员和终端店员总是抱怨:不打广告,怎么卖得动?在他们眼中,就该像饮料企业一样,大投电视、报纸、公交车身和候车亭灯箱广告,让他们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能看得到,他们面对客户才会信心十足。但问题是,像保健品、滋补品、有机食品等小众产品,跟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快速消费品一样吗? 新品试销 小众产品,只属于少数人。将小众产品进行大众化传播,是大炮轰蚊子,如果是自己的生意,而不是花别人的银子实现自己的浪漫想法,断然不会有人花高昂的大众广告成本去找有限的目标顾客。除非在那个行业,潜在购买者最大的购买障碍就是担心自己买这个产品后,送人或自己使用时,别人不知道它的价值,或难以吸引别人的关注,为打消这个障碍,企业就必须分出一部分预算针对普罗大众投放广告,让世人知道,买或使用这个产品的人非同一般。 但即便如此,如果不是钱多了撑着,对有限目标受众之外的大众传播,也是颇有讲究的。就像奔驰、宝马,在重要节点也会投放一些大众媒体广告或赞助电视节目,可相比它在目标市场的广告、公关、促销及体验活动费用来说,这些只是预算的零头。对于非目标市场的大众知名度,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更愿意依靠口碑的累积进行滚动传播。 以快速消费品可口可乐为例,其市场操作更注重执行,追求的是“时时处处看得到、买得到”的密集传播与密集终端布点,然后用一系列管理表格引导终端人员进行傻瓜式的操作,他们不需要过多考虑目标顾客是谁、在哪里。可是小众产品就不能如此操作,它需要知道目标顾客是谁、在哪里。小众产品,包括奢侈品、有机食品、养生滋补品等,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如何找到购买自己产品的人,特别是抓住一小部分接受能力强、愿意尝试、对别人有示范作用的意见领袖启动市场。 为了找到这些人,吸引第一批顾客尝试消费,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大胆试错,积累经验,然后走向正确。在新品上市方案中,每个市场总监都会针对目标顾客,设计入市渠道与终端,制订刺激渠道网络拓展与铺货、刺激终端销售的传播与激励计划。 不过,任何方案未经市场检验之前,都是理论化的。要真正找出目标顾客,知道他们的购买目的与动机,知道他们的购买障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产品推向终端,然后企业新产品上市小组的所有成员,包括市场总监,进入终端销售点,站柜台卖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知道相关问题的答案。其实,这种方式比问卷调研、焦点小组访谈等更有效。 一线终端 但在实际操作中,市场总监会遇到一些观念对抗,有些甚至来自老板。在国内,越小的企业做事越急躁,新品一面市就面向全国订货,哪有耐心等着试销成功后再大规模推向市场,更不要说让市场总监和部门经理天天蹲在终端卖货了。 生意越做越大,管理者离终端柜台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大企业病的常态。小众产品的市场总监要时刻警醒,操作小众产品必须身在一线,它不像大众产品从渠道到终端操作早已规范化,顾客需求稳定,自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报表发号施令。操作小众产品,市场总监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无异于自寻死路。 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小众产品的客户,其购买目的与动机的个性化趋势很明显。同样是送礼,商务送礼和亲情送礼选择的产品会不同,商务送礼重面子,亲情送礼重性价比。同样是商务送礼,办事送礼和感恩送礼选择的产品会不同。因此,小众产品销售的达成需要大量沟通,需要针对不同客户对象的需求进行产品组合定制。于是,小众产品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丰富的产品线与适合各个定位空间的价格体系。 千万不要以为小众产品可以靠一个单品打天下。市场总监要对品类进行细分,从规格、包装、产地甚至工艺上对产品进行分化,以便对应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组合相应的产品套餐。但是,如果对终端卖货没有切身感受,是不可能开发出有销售潜力的产品套餐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