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市场--医药企业的新奶酪
7 上页:第 1 页 发力商超先去药味 《新食品》: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在超市和药店的消费习惯是完全不同的。药店消费有针对性,理性,注重产品的效用,而超市的消费者感性相对更强,随机购买较多,注重视觉效应、价格比较、口味选择等。因为据我们所知,哈药产品仅仅是在产品规格上与药店系统有所区隔,那么,针对在食品渠道销售的产品,哈药在产品开发上应讲求怎样的原则和效果,您有何建议? 娄向鹏:确实如此,消费者在药店与商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动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只是把产品换换包装,就拿到商超来卖,消费者会莫名其妙,不仅不会促进销售,反而有可能对药店中销售的药品的有效性产生怀疑。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什么产品能够从OTC药品延伸到食品或者日化用品来卖?我想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 第一,应该是轻关注度产品。关注度是指消费者消费产品时重视的程度。对针对糖尿病的产品就是重关注度,对补充维C就是轻关注度。 第二,与关注度相适应的,产品名称、包装、剂型、口味统统都要快消化,要去除“药”味,要让人快乐轻松地消费。石药集团的补充维生素类产品叫“果维康”,这样的产品进入食品市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第三,要注意考量并且处理好药品与新推出进商超的快消类产品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品牌知名度已经在药线如雷贯耳的产品,延伸到食品市场上去卖,可能会此消彼涨,如果是这样,总体上会得不偿失。 哈药在糖酒会亮相的钙加锌钙中钙和朴血口服液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些产品品牌知名度很高,已经在药线建立了高度的信任,同时,这些产品的名称药味太浓,专业有余而亲和不足,天生属于药线的产品,现在只换了包装就直接拿到商超来卖,双线的总销售应该不会增加,最好的结果是此消波涨。 东阿阿胶成为胶滋补类产品的绝对老大之后,陆续推出了阿胶类食品,比如桃花姬阿胶糕、水晶枣等,这些产品完全就是食品。今年前6月,其销售收入达到0.7亿多。不但食品业务增长迅速,还进一步扩展了消费者对阿胶的认识,促进了主业增长。 量体裁衣开疆拓土 《新食品》:一直以来,药品企业的传统销售通路是医院和药店,这似乎是顺理成章。随着现代卖场、连锁超市等开疆拓土,其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进军商超无疑应成为药企开辟的第二渠道。但这一渠道又与药店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于药企而言,应该如何规划商超与药店这两条线的职责,使其各自发挥最大优势? 娄向鹏:一种情况是单线作战,比方坚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宛西制药,依靠西峡盛产香菇的资源优势,推出仲景香菇酱,进商超,这个产品与医院药店没有关系,这叫单线作战。另一种情况是,双跨产品,两线作战。同一品牌同一功能的产品,在药线有OTC产品,在商超有保健食品或者普通日化产品。滇虹药业的OTC康王药物去屑洗剂对付重度头皮屑,在药线声名鹊起。随后,滇虹药业放眼200多亿的“大去屑”日化市场,推出康王草本去屑洗发露、康王中草药去屑洗发精华液,以“去头屑,有药才有效”在“日化去屑”地盘分得一杯羹。 所以,医药企业是不是走商超开辟第二战场,食品市场是不是医药企业的新奶酪,要看企业资源、产品特性、市场竞争和市场消费者需求特点等情况。像哈药六厂的纯中纯纯净水,纯中纯冰红茶、绿茶,不可能在全国市场飘红的,因为品牌核心价值、消费者惯性认知、市场竞争状况都不支撑。 医药企业原本就是“健康”产业,“已病”、“未病”之间本就相通,医药品牌具有健康、严谨、高技术含量、功效显著、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医药企业突破纯“药”束缚,放眼大健康产业,开发新品类,为企业寻找新蓝海,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值得肯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flyteam@vip.sin.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