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促销标示如何才能更有价值 促销的本意是促进销售,如果把促销单纯地理解为降价,就是把促销的面理解的窄了。一句精炼的语言,一句独到的告白,只要是能够促进销售的标示,就是有用的标示,都应该是好的标示 走到大街上,那些铺天盖地的促销标示,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一个比一个胆大,一个比一个生猛,买就送,买就赠,中大奖等字眼满天飞,大有不免费送到你家就不罢休的势头。买200,立减60;买200,就奖60;甚至,买一赠一,还有打五折再打一折的所谓折上折,销售形势还是不明朗。对于这种以低价诱惑消费,旨在引导客户买下他们并不急切需要的东西,消费者其实并不买账。销售依旧是不景气。当企业迫于商品周转的压力,销售人员向消费者销售所谓的低价带来的利益时,消费者是本能地反对。只要稍加留意,不难注意到,消费者并不急于得到另外的东西,而是最担心失去的是什么。如果,可以稍微付出努力就可得到另外100元的报酬,你可能并不急于得到,但是,如果,你丢失了身上的100元钱,你可能会不惜搭上半天的功夫,翻遍全身的衣兜,甚至急躁的翻箱倒柜。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购买选择的并不是最好或最便宜的东西,而是最合适的商品,购买的动机是为了减少损失而不是增加新的利益。我们的促销标示如果基于这种思路考虑,那么,促销标示就会更有价值。 一、基于物质利益的标示 先是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有消费者接到电话,被告知:由于银行系统故障,你家银行卡密码可能被盗 ,请速将卡号、密码输入公安系统的某某账户内。就这种简单的骗术,消费者却是屡屡上当。无独有偶,前几天,电视上报道说,有一个小贩,叫卖一种可以节电的小设备,接在线路上就能减慢电表的转速,其实就是玩一个小电阻的把戏,上当受骗者却不在少数。第一个例子,很明显,消费者是不想让自己本身已有的财产遭受损失。第二个例子,是消费者感觉,在跟别人一样正常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可以得到的优惠,我不去做,等于我另外增加了不应该有的损失。另外,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的策略,所选用的商品,明显地售货价格高于同类商品,消费者却是乐此不疲,也都是基于这种考虑。消费者不想失去破旧电器换回部分价值的机会。同样,人们购买衣服,是想保持自己一贯的穿戴风格,或只是为保持与朋友相同的生活水平,或不落后于流行的趋势。假如一款品牌服饰,经过所谓的让利和打折后,销售效果并不理想。不妨借助上面这种思维,做宣传的标示可以这样写:一款彰显白领阶层身份的服饰。这样,白领们就会想,如果没有这样一款服饰,我的白领服饰身份显摆就打了折扣。这要比歇死底,张扬大幅降价的促销效果要好得多。只要能够引起顾客的兴趣,引导到讨价还价的阶段,生意就是进行了一半。加上适当地优惠,成交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