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空调骗补有定论 问题企业却未处罚 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称格兰仕、三洋、月兔等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推广信息不符合率较高等问题。这意味着争议多日的“空调企业骗补”一事初步定论,不过政府职能部门并未透露对上述“问题空调企业”的具体处罚措施和手段。而《中国From EMKT.com.cn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则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份,上述三家企业的推广资格已经暂停,何时恢复并无时间表。 日前,一则《关于印发2009年度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情况通报的通知》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的官方网站上。《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这一通知早在2010年11月25日便由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直到2011年春节才正式对外公布。实际上,这已经给涉及“问题企业”留足了应对处罚的时间和运作空间。 早在2011年1月,有空调企业人士便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称,“月兔、三洋、格兰仕”三家企业的节能惠民推广资格已经被暂停,主要是三家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很多虚假信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不过,面对两部委通报的“格兰仕、三洋、月兔等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中存在的三类问题”,截止本报发稿前,三家企业均未有任何正面回应。温州月兔空调总经理梁伟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中国企业报》记者再三采访请求,沈阳三洋空调企划科相关人员则以“部门负责人于鹏飞长期在外出差,无法联络”为由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格兰仕集团新闻发言人陆骥烈则一直未回复记者的采访问题。 节能空调:骗补有定论 自2010年以来,市场上便不时传出“节能空调推广存在骗补行为,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身陷骗补门”的消息。某媒体甚至还披露了广东、浙江等地的节能空调推广信息抽查情况,指责不少空调企业在节能空调销售中存在“提供大量虚假信息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行为,一时间不少空调企业备受指责。 同期,《中国企业报》还独家披露了一家名为“上海柘中电气有限公司”的企业,在从未生产过一台空调,甚至没有空调生产线的情况下,却通过申报资料造假等手段,快速获得了90多款产品中标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格。最终又因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主动退出空调市场。 此次,两部委在对各地节能空调推广信息的检查结果汇总后,对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格兰仕、三洋、月兔三家空调企业进行了全国公开点名批评。同时,也直接对此前市场传闻“多家空调领军企业存在骗补”一事给予正面回应。 对此,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冯洪江分析指出,“两部委的通知表明,节能空调推广骗补一事确实存在,但背后的原因却很复杂,关键是企业下属的经销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企业为了获得规模最大化,最终损害的却是国家利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骗补严重的行为主要存在于一些中小企业中,相反很多大企业因为违规成本过高,反而会更加谨慎和严控。”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