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信运营:拥抱“集客”时代 7 上页:第 1 页 加快推进“集客”品牌化的进程 “集客”与“个客”的不同在于“个客”将使用者、购买者、决策者集于一身。而“集客”则是一种集体的消费,需要综合考虑使用者、购买者与决策者的意见。以前,由于信息化应用范围不广,企业决策者基本上决定了集团业务的购买和使用。而今,随着集团业务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集团业务已经深入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大家都将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互动者,这样作为企业决策者需要更多地考虑所有人的意见。再加上市场经济中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个人意志和个人判断转化为集体决策是一个大的趋势。 现在,集团业务之间的竞争已经无法单独依靠公关来完成,需要通过品牌传播来影响这群人对产品的态度,而不单单只是针对个别用户的公关问题。未来,关系营销必须转化成一种对专业和实力的价值认同,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也许某一天,集团业务的使用会像美国的大选一样,必须有所在集团的集体意志来决定,而不是由老板或者关键人群的决策来随意安排,个人在集团业务中的影响力增强。可以说,在集团业务的竞争中,谁的品牌影响力大,谁就能促成更加有利于企业关键人群的决策环境,从而决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要推动集客品牌化的进程除了需要改变集客服务人员以往“唯关系论”的思维之外,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宣传意识与传播资源的开发。因为大家最初拓展集团业务主要是通过关系营销,谁跟我熟、谁跟我关系好,我就把这块业务给谁做。所以,集团客户部宣传更多的是通过答谢会、联谊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所以媒体资源一般都掌握在市场部手里。这样,就算集客部门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还是会放不开手脚。所以,对集客部门来说,不仅仅需要利用市场地位上升的机会争取更多的传播资源,而且要加强资源的开发,包括行业媒体资源、合作伙伴资源、甚至客户的传播资源等。 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营销 “集客”营销最薄弱的就是传播。集团业务传播不像个客,只要针对消费者传播就行了。因为集团业务的使用者、购买者和决策者是分离的。所以要达到推广的效果,不仅仅要取悦集团业务的具体使用者,也要公关购买者、说服集团的决策者。如果只进行面上的传播,自然是对传播资源的一种浪费;若要抓住某一个点去传播,传播的效果又不知道如何保证。所以,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找到目标人群后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沟通,什么样的沟通手段才是有效的,效果如何评估,这是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部近两年来最头痛的问题。 我认为集团业务的传播不能单纯地采用纯商业传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企业的客户已经足够多的时候,集团业务的推广已经不再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集体、一个社会的民生问题。中国移动以前大力推进的“农村信息化工程”、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无线城市”等项目都是将集团业务与民生的结合的典型做法。同样,QQ与360之间的PK,如果放在商业环境中考虑,完全是无可厚非的,但放在企业责任的层面,两方都难辞其咎。对于影响中国数亿人口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关注企业责任自然非常重要。换一种角度讲,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本来就是用国家的资源去做项目,自然要为国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个客”时代向“集客”时代转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影响的人群已经由少数人拓展到多数人,满足的需求已经从精英人群的管理需要,到民生的基础需要。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奢侈品、可以选用品,而是像吃饭、住房一样是必需品。在这点上讲,电信运营商的营销首先必须是社会责任营销。社会需要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这些基于民生的需求,必须站在政府、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才能去发现,才能去满足。可以说,“集客”的营销不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商品,而是在为这个社会提供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创造更便捷、更高效的社会生活。很显然,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和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所以,“集客”的营销注定是一场社会责任营销,必须融入社会,紧密联合政府,抓住最民生的需求,才能获得成功。 提升服务和支撑能力 如果说集团产品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关系制胜,第二阶段是品牌制胜,那第三阶段就是服务制胜。集团产品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因为集体的选择是理性的,看重的是运营商的专业和实力;要让客户认可和持续选择运营商的产品,必须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集团产品真正帮助企业成长与发展。所以,为了确保未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强化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支撑平台和服务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产品支撑,要不断完善集团产品的服务链条和服务平台,让信息内容有用,让信息流程简单,让信息平台安全。第二是管理支撑,要组建服务团队,挖掘服务细节,树立服务标杆,让运营商集客业务的服务也能像海尔的服务一样深入人心,形成一个品牌。推进现有营业厅、社会渠道功能的转变,由开拓型渠道向服务型渠道转型,适应“个客”时代向“集客”时代转变的大趋势。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新浪微博 http://t.sin.com.cn/pengcaidao,电子邮件: goodbrand@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