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销商 如何摆脱商界“恐龙”厄运 7 上页:第 1 页 案例三:团队 如何留人和招人 刚刚过完春节,广州长信商贸公司总经理王长信正想在新的一年大干一场,人力资源经理却报告了他两个不好的消息。 第一是公司业务部经理胡斌提出离职。胡斌在长信工作已经有4年时间,公司商超、烟酒行的大部分业务都是他开拓起来的。其实商贸公司人员进进出出很正常,但据了解胡斌出去以后可能“单飞”自己做老板。长信商超、烟酒行客户大部分是他开拓的,公司产品的价格、政策等他也一清二楚,如果他离职后客户都随他而去,王长信不敢想象……。 第二是公司专卖店店长离职后,一直没有招到合适的店长。最开始王长信以为,只要多给点工资,还愁招不到能人?哪知给出了3000多元/月的底薪,也没有合适的人来。有能力的人来了,首先要问是否有“三金一险”,一般的商贸公司哪里会考虑到这些?也有不嫌工资低来的,但是多数以前没有做过店长,没有相关经验公司也不敢用。和2010年相比,2011年薪资又上涨了5%—10%,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涨到了1300元/月,眼看一方面不给员工涨工资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有的岗位又一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王长信陷入两难的思考中。 案例分析 王老板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经销商经常遇到的问题:怎样招人,怎样留人。 放在过去,招人似乎不是大问题。曾经一段时间,商贸公司只要到人才市场摆个桌子,来应聘的人就络绎不绝。随着“用工荒”的出现,商贸公司也出现招人难。因为一般中小规模的商贸公司,工资待遇不会太高,“三金一险”、福利保障很多也未必考虑,员工的收入主要依靠销售提成来。而目前的80、90后打工者,打工已经不简单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对个人职业发展、社会评价、福利待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商贸公司在这方面处于劣势。 员工在商贸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总有一部分人希望自己创业,难免和以前的公司处于竞争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商贸公司的门槛并不高。老板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因势利导,既能最大限度保护好公司利益,同时也不要和“自立门户”的员工反目成仇,甚至还能“为我所用”,这是老板处理类似情况应该考虑到的。 见招拆招 1、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然中小商贸公司在工资待遇、薪酬福利等方面没有优势,就应该在员工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个人成长、情感关怀等方面尽可能的为员工创造条件。比如一个大学生在大公司从业务员到当上经理可能要5年,而在一家经销商公司可能只要3年,而且商贸公司还给予其相当大运作市场的权力,这对喜欢挑战,上进心强的年轻人也很有吸引力。 2、商贸公司人员离职是家常便饭,对于一般员工离开,老板不必做过多挽留。而对于核心团队员工离职则必须重视。所谓核心员工,指掌握了公司核心资源如客户的员工,其离去对公司业务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对这部分员工,公司可以考虑给予股份,或者发展其为分销商的方式,避免其离职对公司业务造成冲击。 案例四:产品 避免食多不化 广东新隆贸易公司是珠三角地区较有名气的大型商贸公司,公司从代理健力宝、乐百氏开始进入快消品行业,后来又代理过沱牌、红牛等产品。其代理的红牛曾经连续多年在全国经销商中名列前茅,公司也因此迅速发展壮大。 进入2000年以后,新隆公司李老板觉得既然公司有这么丰富的网络资源,仅仅是卖卖饮料未能发挥出最佳效益。公司又开发出一款茅台高端白酒系列、一款法国进口红酒系列,甚至还和国外厂家合作开发出一款威士忌,李老板想,卖一款也是卖,卖十款也是卖,无非是在商超多一点条码费而已,酒和饮料还能相互补充,于是,新开发产品利用老渠道顺利导入了市场。 市场销售情况并未能如他所愿,首先,新产品多了,商超各种费用也多了,但是产品销量并没有相应增长;其次,公司业务员都不愿意推新产品,因为老产品好卖,基本不用推能实现自然销售,新产品推起来很累,还不太好销。最让李老板感到尴尬的是威士忌,连续3个月在商超系统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一,面临被商超锁码下架的风险,李老板只好每个月让员工自己买几瓶回来,才避免条码被锁。 案例分析 很多成功的商贸公司都是依靠一个产品起家的,但是发展壮大后的商贸公司往往都要拓展自己的产品线,代理其他品类产品,很多公司都陷入食多不化,产品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少的窘境。 新隆公司依靠代理知名畅销饮料起家,主要销售渠道是KA商超、连锁超市、社区店、士多店、杂货店等,主要依靠产品深度分销和大面积、高密度的铺货率,定人定车拜访实现销售。而高端白酒、进口红酒在上述渠道销量并不大,其推广手法和饮料也是南辕北辙,李老板的想法是依靠原有的老渠道、老团队顺带销售不增加费用,没有考虑到渠道和推广手法的不匹配导致新产品只能进场,却无法在终端实现动销。 威士忌的主要销售场所在夜场和烟酒专卖店,做饮料出身李老板公司恰恰缺乏这方面的渠道,因此虽然其在商超大量铺市,作为一个新品牌却很难产生销售,面临被锁码的窘境。 见招拆招 1、一套人马卖所有产品,这是中小商贸公司创业之初的一大特点。很多商贸公司都是依靠代理一个产品起家,逐渐代理多类产品,老板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卖一样是卖,卖几样也是卖,可以节约成本。”这套思路过去行,现在可能不行。因为产品不同,渠道选择和推广手法差异很大,一个卖惯了方便面的业务员,是卖不好高档红酒的,李老板最好在公司内部设立不同的产品事业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也便于不同品项的考核。 2、被业界称为“快消品黄埔军校”的XX可乐公司“看的见、买得起、便于买……”等军规,也并非颠扑不破的渠道真理,对于高档白酒和进口红酒而言,主要出货渠道在烟酒行和团购,大面积的进入商超后,使其价格快速透明,非常不利于团购操作,所以要将团购和商超产品分渠道运作,而饮料行业出身的李老板哪里知道这些,遭遇困境也是意料中事。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