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的利:风景不再属于你 7 上页:第 2 页 “澳的利”启示录 观点一:意识混沌保守,缺乏战略创新远见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与“澳的利”同一时代的许多企业,在那个市场环境比较有利的年代,凭借一些比较花哨营销手法和巨量的广告投入,突然一下子就做起来了,只可惜,旭日升等相当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市场大环境的变化,缺乏创新意识,很快便又衰落了。值得一提的就是娃哈哈,娃哈哈借助当初那波市场大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宗庆后老先生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以及不断的推出新产品,成功转型成为“食品饮料渠道王者”,一直笑看风云,直至今天。 观点二:销售激进,品牌脆弱 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很脆弱,就像当年的“澳的利”一样,在初期销售导向较有效,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缺乏强大的品牌支撑,企业的发展便很难突破瓶颈了。广州好迪是以销售为导向的本土日化名企,多年来,在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五亿之后便形成瓶颈,随着市场环境的恶化,竞争的激烈,市场份额出现了萎缩的情况。而纳爱斯却转变思维,在企业度过了生存期之后,从销售驱动导向迅速转变为品牌驱动导向,一路凯歌,成就为本土国内日化百亿级俱乐部两大巨头之一。 销售保障将商品陈列在消费者购买的地方;品牌就是打开消费者心结的那把钥匙。销售与品牌,不是孰重孰轻的问题,两者不过是一个硬币的正反方面! 观点三:市场竞争越充分,渠道越重要 澳的利从做渠道,到运作办事处,彰显本土企业渠道策略的多变。中国本土企业的渠道都有一个共同的诟病,对代理商等中间渠道商拼命允诺,最终难以兑现,诚信度极低。市场竞争越充分,渠道的发力和保障作用越大。广州立白对渠道,对厂商的关系非常重视,近年来随着日化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屡屡发力进一步稳固了其国内日化大哥大地位。 观点四:公关与品牌不匹配,相辅相成却变成了相互制约 澳的利质量门事件不算是很严重的危机,却导致企业一蹶不振。纵观中国发迹于八九十年代企业,大量企业的倒闭都是因为质量问题被曝光,品牌影响力偏弱,或者说自身免疫力太差,公关不到位以至于处置问题的能力太差,造成品牌与公关相互扯后腿,最终将一家家质量门企业送上了断头台。 观点五:从创造第一到保住第一,如何当老大 “澳的利”借助一个品类运作市场,成了葡萄糖饮料的第一。随后却逐渐没落,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原因是是“澳的利”犯了一系列严重的战略失误。 创造第一不是一件易事,但保住第一更难。并不是像很多营销策划人肤浅的理解那样,第一个叫出来的便能成为第一。变频空调始于海信,最终却为美的和格力做了嫁衣。何故?实力和传播的问题。成了第一,如果想要保住第一,必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企业战略不能犯错。在可口可乐的发展过程中,就因为一系列昏招,让百事有机可乘。所以说,百事能做起来,是百事自己的事,但让百事发展到今天威胁到可口的地步,那肯定是可口自己的问题。 其次,必须在你所属第一品类范畴内不停引领市场。自然这种引领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像因特尔一样,不停投入技术研发,保持电脑处理器品类中的第一。对于快消品行业,小洋人妙恋的果奶做的风生水起,娃哈哈营养快线后发先至,单品突破百亿之巨;农夫山泉水溶C热卖方始,娃哈哈Hello C 弯道超车,饮料巨头娃哈哈就是这样炼成的!因此,更实用的方法是时刻瞄准着,市场上哪家企业新品类有所抬头,而且判断该品类具备足够大的市场潜力,就凭借你的规模、影响力、渠道、管理和大手笔的传播,抢过来,如此一直保证老大的地位。 同名文章原载《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1年7月 作者:70后中国营销策划领军人物;更多资讯,网络实名搜索—陈海超。工作邮箱:hnchc2000@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