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容、发型、河套平原、灵感———四大品牌识别扫描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1-09-07, 作者: 乔远生, 访问人数: 6788
7 上页:品牌识别,先要知道“我是谁?”
二、品牌代言人,想好了再用
海信推出了e发型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很有想法,且不论发型和企业形象之间有什么关联,其创意已经打破了以往家电品牌利用代言人的套路。以追求科技不断创新为品牌个性的海信,为了实现品牌从家电领域向IT和通信行业的延伸,建立新的企业形象,用宁静作为演绎品牌e化的象征(图二),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名人”策略,在视觉了起到了“赏心悦目”的效果,但对塑造“e时代符号”象征的海信企业品牌来讲,电影明星被e化之后的效果,远不及她作为传统大众化的消费品的形象代言人来得精彩。这是众多国际IT品牌为什么不轻易使用大众电影明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明星背后的文化指向和社会象征所具有的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和e时代的受众在文化上存在着沟通的障碍。
创意试图用一个发型被e化了的明星来诉求海信产品的高科技与产品的结合,文案成为创意的注释,削弱了文案本身存在的价值,同时,又反复解释这个很特别的发型代表着什么和原自于何物,烦琐冗长的文案给本身具有吸引力的视觉创意打了折扣。其实,好的视觉是无须用文字去作进一步阐述的,文案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使用广告语更要慎重,概念过于抽象、和创意毫无相关的口号式标题尽量不用。
广告为了表现海信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又在画面中分别摆放了各类产品的实物照片,但作为企业品牌广告,同时采用明星与产品共同诉求的策略,用一个代言人“领衔”各类产品,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使得创意的重点不够集中,相反会影响了“发型”在创意中的份量。还是那个老问题,广告总是想面面俱到,结果反而削弱品牌的识别。用名人一定要想好,他(她)是否符合企业品牌的个性和文化内涵,是否和目标受众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与共鸣,这是本土品牌选择品牌代言人时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建立一个品牌识别的准绳,不适当的品牌代言人不仅会混淆品牌形象,还会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第 1 2 3 4 5 页 下页:广告创意,不是频繁更换就好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2篇) |
基于功利的孔孟之道与基于生意的企业品牌识别 (2006-0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龚文祥)
构建个性鲜明的品牌识别系统 (2003-08-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丰庆)
建立有效的品牌识别系统 (2003-03-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孙红梅)
诠释“品牌识别” (2002-1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宇)
BPD—新品牌战略? (2002-01-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伟雄)
利维(Levi’s),五代人磨砺的一块品牌 (2001-09-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乔远生)
从品牌标志到品牌识别——品牌承载起企业战略 (2001-09-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乔远生)
赢取市场不在产品,而要建立品牌 (2001-07-25, 支点企划)
穿过品牌耀眼的星空 (2001-03-22, 《21世纪经济报道》品牌专栏,作者:乔远生)
“中国品牌英雄”算不算英雄? (2001-03-22, 《21世纪经济报道》品牌专栏,作者:乔远生)
经营品牌 赢得中国市场 (2001-03-19, 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作者:胡忠兵、申梅克、刘千叶)
品牌营销大误区① (2001-02-05,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一期,作者:叶茂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