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 这将会是怎样的一年? 磁极同时颠倒?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地震频发?……2012年被许多人视为“世界末日”。 现在,它正缓缓驶来。 事实上,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一年究竟会发生什么。尽管很多专家称,世界末日的说法没有根据。但仍有许多人,对“诺亚方舟”和船票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这些都与零售业无关。只要世界尚未到末日,行业和企业就必须寻找突破和突围之道。在面临了极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后,至少目前来看,即将到来的这一年并不会比2011年更加轻松。 全球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通货膨胀还将持续多久?行业发展瓶颈有无突破可能? 我们能为未知的竞争准备些什么? 有没有诺亚方舟和船票并不重要,重要是行业这艘大船和企业这艘小船如何在惊涛骇浪中化险为夷。因为在这条船上,每一个零售企业都绝不仅仅是乘客! 因此,找到正确的航向、掌好企业的舵就显得尤为迫切。2012年中国零售业的预测,就是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能成为船上的主人,主导它的正确航行! 宏观环境依然严峻 美债和欧债危机导致世界经济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欧美国家尚无有效措施应对债务危机。这为2012年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大阴影。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几无悬念。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到9.5%~9.8%的增长水平,2011年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 而投资银行巴克莱银行称,倘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可能会下降至5.5%~6.5%。巴克莱最新报告指出,全球衰退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风险,并可能令中国出现超过20年以来首次硬着陆。报告还将中国2011年GDP增长预测由9.3%调至9.1%,2012年GDP增长预测也由8.7%降至8.4%。当然,尽管中国经济会逐渐降速,但中国经济不大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且2012年总体物价上涨的压力会比2011年有所减缓。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在,CPI近3年走高的压力将会在2012年释放,再加上零售业面临食品安全、价格上涨、舆论环境、限制购物卡等诸多不利因素,2012年要面对的宏观环境依然严峻,甚至比2011更不乐观。零售企业应该时刻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市场策略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商业地产泡沫初现 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9月份以14.6亿元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给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是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房地产投资中撤出。这一事件更大的标志意义在于,商业地产的风险正在加大。商业地产已经呈现超越住宅地产的趋势,结合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部分地区商业地产泡沫已成定局。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海、中山、海口、银川、西宁5个三线城市商业建筑面积2011年增幅将高达83.9%,出现过剩化的趋势。 这给热衷于进军商业地产的零售企业敲响了警钟。受畸高的利润蛊惑,很多零售商都热衷地产,有些甚至放弃了零售主业,如去年被家乐福收购的保龙仓以及今年出售给华润万家的洪客隆等,莫不如此,导致零售业开始“泛地产化”。 笔者在一年多前曾鼓励零售商适当切入商业地产。但一些零售商忘了“适当”二字,开发商业地产主要目的是为了远高于零售环节的利润率。河北一家零售企业的老总就对笔者坦言,自从做了地产,就对零售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因为零售太辛苦,利润还低。然而零售商只看到商业地产巨大的利润诱惑,却忘了自身立足市场的根本。这值得警惕。零售商必须坚守的一条原则是:商业地产首先是满足自建自用的拓展需求,绝不能一味追求地产的利润。 由于大量开发商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杀向商业地产,零售商在这一领域无论从资金、人才、管理还是其他方面均已不具备优势。此外,有专家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很多商业地产项目将陆续出现问题。3年左右,会有一批项目倒闭。因此,商业地产供过于求的苗头已经出现。零售商在2012年务必更加谨慎,切忌在一哄而上的热潮下盲目投资商业地产开发。 一线城市基本饱和 根据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北京外资企业发展情况”报告,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外资企业新设户数及规模减少。虽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房价大幅上涨导致零售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同时也昭示出,经历了20余年的市场竞争,一线城市的市场已基本被现有企业瓜分,大部分优质的商业网点也被占据,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正呈现基本饱和。2012年这一现象将会更加凸显。 这也同时意味着,新进入者已经很难在这些市场找到生存空间,除非具备极强的实力和显著差异化的核心优势。但很遗憾,目前这样的企业寥寥无几。近几年不惜代价进入一线城市的“新兵”不少,但大多都是为了企业形象或是融资需要,而并非是要在一线城市实现盈利。所以,如果不是出于上述原因,企业不要盲目再进军一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的竞争过于残酷,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再折兵,而这完全没有必要。 三四线城市迎来商业升级 二三线城市早在几年前就是外资零售商青睐之地。但几年前,一线城市的厮杀尚处于胶着状态,很多企业高调挥师二三线城市,更多是出于战略上的布局。一组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零售流通领域共有300多家外资企业,分店2200多家,总投资30亿美元。分布在国内30多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 但随着一线城市的市场格局基本清晰,企业竞争的重心将会迅速转移到三四线城市。这也是中国零售行业的下一个黄金机遇。 在三四线城市加快网络布局的零售龙头企业,也最可能成为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目前,所有内外资的强势零售企业都开始深耕三四线城市,甚至还借着扩张的机会,趁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成本较高,采取购地自建,开发商业地产。三四线城市的本土零售企业也参与其中。这将导致三四线城市整体商业的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的企业在一二线城市腾出手来,从2012年开始乃至未来几年,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竞争将会愈演愈烈,本土企业也会遭遇更大的生存压力。 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 一个“涨”字刺激着中国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神经。从2008年下半年到2011年底,不仅仅是消费者面对着不断上涨的物价感觉到收入的缩水和生活成本的迅速上升,零售企业的各项成本也在大幅提升。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人力成本,几年前就算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基层员工的工资也就1200~1500元/月,但现在这样的薪水已经很难招到员工。人力成本正在以年20%~30%的平均速度递增,对于净利率长期在1%~3%的零售业是个极大的考验,因为这意味着3年左右的时间,员工的工资将翻一番,人力成本的整体支出还将远超过这一数字。同样,企业无论是在并购还是开店扩张上,成本也较几年前成几何倍数地增长。 而且,这一现象不可逆转。对中国企业来说,靠低成本来竞争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就算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零售企业也不例外,零售企业已经坐享了近20年红利的低成本扩张和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终结。几年前,零售业还在大力提倡压缩成本、减少支出,但从2012年起,企业更应该考虑的已经不是节流,而是多开源,去适应一个高成本竞争时代的到来。否则,就很可能倒在成本飙升的路上。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