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察力攻略】第二章:反应思维系统 第二章:反应思维系统 意识(Consciousness)与前意识(Preconscious)在反应思维系统中的特点 意识与无意识中的前意识链接形成了我们的反应思维系统,意识与前意识在反应思维系统中有着一些基本的特点,我们要了解反应思维系统,先要从了解这些基本的特点开始。 第一,意识在反应思维系统中有个特点,是“模仿”。 在开始研究反应思维系统的时候,我以为这种“模仿”是“学习”,但是随着我对“洞察思维系统”体验的深入,越来越发现,我们以往对“学习”概念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意识在反应思维系统中,所谓的“学习”其实是“模仿”。 在中文的语境里,加上我们教育环境的作用,我们虽然普遍都经过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但是对于什么是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认识是非常的模糊的。我们把一个老师讲的,书上说的记得滚瓜烂熟,考试时都记得住、写得出的学生就认为学习好的好学生了。要做这样的好学生就必须大量的记忆,做大量的功课,这有看得多、做得多,才能记得多。 但是,这肯定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灌输与记忆,是在模仿,真正的学习是什么?是研究知识背后概念、因果关系、本质与规律,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这一点来说,英语的学习(study)就比中文的学习更为准确,学习是研究,而研究就必须洞察。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教育都是在反应思维系统中的教育,而西方教育是在洞察思维系统中的教育。从很多年之前,那次非常著名的北大、耶鲁校长的对话就可以看得出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北大校长认为老师就是创造知识教给学生,然后再要为人师表。耶鲁校长很简单,说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质疑、帮助学生质疑、监督学生质疑。什么是质疑?老外说那叫批判性思维,其实质就是在洞察思维系统中研究,是真正的学习。我们一直搞不懂,外国的中小学基本上都不学什么知识,而是以玩为主,长大了创造力还比我们灌输出来的学生厉害,殊不知,小孩子玩是最好的开发洞察思维系统手段。很多在平常时间注意力没法集中的小孩子,在玩游戏中,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集中到为了不离开游戏,一直忍尿,最后把尿尿到了裤子上。玩可以帮助小孩大大改善注意力,注意力提高其他能力都能提高。一个从小就被训练进入洞察思维系统的人,长大了创造力自然强大。这与我们中国古代推崇洞察思维系统训练,结果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多少年一样,那个民族懂得训练洞察思维系统,那个民族就领先世界。 第二,前意识是忠诚执行者,他在反应思维系统中,有个特点是“消除不适的感觉”,换言之就是始终保持人舒适的感觉。前意识所消除的“不适”,是来自外界的“刺激”。这里要明确的是,如何区别外界?意识、无意识以外的,都是外界。也就是说在现象时空中的都是外界。 第三,意识对前意识在本质时空中沟通语言是“心理影像”,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文字、语言。而前意识对意识的沟通语言是一种“综合体验心理影像”。这种心理影像是带着各种情感、情绪、感觉体验的。我们可以体验一下,比如,我们想到回家,回家就是一幅路线图,但是,走上回家的路,就会有一种非常温馨、安心的感觉。要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就会非常的焦虑、惊恐,这是因为前意识给意识的语言是“综合体验心理影像”的关系。 在我们的母语环境下,我们很难体会到,意识在文字语言之下是心理影像。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心理影像的存在。 学英语其实有两种过程: 一种是像中国人一样学会英语。这种人能大概看懂、听懂英语,能把英语翻译成中文,但是,TA们写、讲出来的英语,老外经常性看不懂,听不懂。因为在这些人的前意识里,其实并没有真正学会英语,因为,他们的前意识里,连接心理影像的还是中文,只是多了一道英语单词一一对应式的翻译,以及所谓的语法,这样写出、讲出的英语,老外是很难懂的。同样老外用这种方法学出来的中文,中国人同样是看不懂的。 还有一种是像讲英语母语一样的学会英语,这种人不仅能看懂、听懂英语,也能写出、讲出让老外能听懂的英语。我们去研究这样的人的英语学习过程,TA们会告诉我们,在TA们讲、写英语还不太熟练的时候,在讲、写英语之前,会在意识里先想一下,要表达的影像是什么?把这影像想明白了,前意识就会用英语的逻辑描述这种影像,于是前意识就能说出老外能听懂的英语了。这种影像思维在英语使用还不太熟练的时候,是能明显感觉到的。如果,运用的很熟练的时候,也就感觉不到了。能够同声翻译的人,完全没有语言到语言的翻译,而是语言到心理影像再到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开始像外国人那样写英语、讲英语的时候,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心理影像的存在,或者我们可以向经常讲英语、而且讲得非常熟练的人学习英语,你会发现,TA们向你解释某一个英文单词的时候,与你的英文老师截然不同,英文老师的解释像字典一样,而那些人的解释,会让你有影像感。或者你也可以想象自己是个教老外中文的老师,你试着解释一下,你会发现用中文字典上的解释,老外是非常难懂的,甚至你自己也未必能分清其中你以为懂得意思,你只有影像化地向老外进行解释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明白,不信你可以向老外解释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我估计你就是所有字典里的解释都找出来,可能也讲不明白什么是“八卦”,但是,你把“八卦”解释成一种影像:代表宇宙中八种能量场的符号,老外一定能明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谓的理解,其实不是意识在理解,而是前意识在理解,前意识是不懂文字语言的,意识只有把它转化成一种心理影像,前意识才会明白,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影像”到了前意识里,就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一个喜欢养宠物狗的人心中狗的影像与一个被狗咬过的人心中的狗的影像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点不是在于狗的影像而在于情绪,前者是宠爱,后者是恐惧。 那么,文字语言是干嘛的,在以前,我们都把语言当作是思考的基本工具。其实“语言”不是意识思考的基本单位,更不是前意识反应的基本单位,语言与文字只是人在与人沟通时,描述心理影像的工具而已。 反应思维系统的运作过程。 了解了上面这些基本特点,我就可以与大家分享对反应思维系统的体验了。我们拿婴儿吃奶的事例来分析反应思维系统运作的过程。 我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事例,有的新生儿因为种种原因,出生时不能母乳喂养,吃了顿牛奶,结果下一顿,吃母乳的时候,居然死活喂不进了,除非再给牛奶喝,小东西才会继续喝。所以,在以前如果有哪家的孩子生下来准备送人的,生下后,当妈的一定不能给孩子喂奶,一定要让新的乳母喂,这样孩子才能送走,只要吃过一口生母的奶,这个孩子就送不走了。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常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就是婴儿处在反应思维系统中的结果。 人出生后失去了母体的营养供给,身体就会有需要营养的“刺激”,我们把这种刺激称之为“饿”。 当前意识第一次感受到这种‘饿’的刺激的时候,它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因为意识这时也不知道该给前意识下什么指令,这个时候前意识就会很焦躁不安,身体的‘不适’程度会越来越高。 这时,前意识能消除这种不适感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先天就会的“哭”来降低不适的感觉。 婴儿哭了,会有什么结果呢?妈妈就会给TA喂奶。 就在婴儿吃奶的过程中,婴儿的前意识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婴儿的前意识,在吃奶的过程中感觉到:饿的不适感消失了。伴随着这种不适感觉的消失,TA记住了那个奶的口味、TA记住了给TA喂奶者的体味与声音、TA记住了被拥抱的皮肤感觉、TA记住了吃饱后愉悦的体验以及TA天生就会的‘吃奶动作’。所有这一切,就形成了以一个完整的,对于消除饿的不适感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 婴儿的前意识把这个“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存储了起来。等到下一次婴儿的前意识又接收到‘饿’的刺激的时候,如果换了人给婴儿喂奶或者喂牛奶,婴儿的前意识会把新感觉与前意识中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进行对比。 对比的结果,如果一样,婴儿就实施吃奶动作,并带有满足的情绪。如果不一样,婴儿就不会实施“吃奶动作”。因为,“吃奶动作”存在于前意识中的综合影像心理影像,对比结果不一样就不会发生行为。而且还伴随负面情绪,婴儿会焦躁不安,奶头硬塞嘴里都不会吃。时间长了,饿的不适感不断提升,婴儿的前意识就会再次选择“哭”,来降低饿的不适感。 人在出生之初的一些现象,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反应思维系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让我们随着TA们成长轨迹继续追寻潜意识发展的过程。 人在婴儿阶段,视力还没有发育完成,而且主要的任务是快快长身体,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闭着眼睛吃奶、睡觉。等到稍微大一点,有了视力了,可以抓东西、爬行了,TA就开始“模仿”周边所有的事物。 小孩的模仿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模仿大人的对事物的认知。第二,模仿大人的行为。这两种模仿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审视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一直在模仿社会对事物的认知,模仿社会认同的行为规范。最简单的例子,女孩子们都喜欢按照时尚流行来打扮自己;崇拜明星;按照社会认同的标准嫁人。这些都是模仿。就是老年人也有自己流行的打扮,这些都是‘模仿’。 这种模仿带来什么结果呢?模仿了大人对事物的认知,结果小孩子的前意识中学会了各种价值观、知识,在前意识中建立了“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这是什么”……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模仿了大人的行为,结果小孩子的前意识中,就建立了带有行为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 人的前意识中有了“综合体验心理影像”以后,如果再遇到相同外界刺激的时候,人的身心又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前意识为了消除这种不适的感觉,就在前意识中寻找相应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如果找到了“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消除不适,表现出愉悦、满足的情绪。如果找不到“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就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否定、不安、不满,随着焦虑程度的不断提升,小孩子会选择“哭”,而成年人可能寻找各种各样宣泄情绪的做法,高声叫喊,骂人、打架、攻击别人都是宣泄情绪降低焦虑的方法。如果没有找到“综合体验心理影像”,但是有疑似的,就会归类到相似的“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消除焦虑,表现出愉悦、满足的情绪。 人在这种“模仿”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了“综合体验心理影像”,并放入前意识中。这会带来这么样的变化呢? 人的前意识不断的充实、扩大,结果是,前意识里装的内容逐步接近了社会对所有事物的认识,社会对所有行为的规范,并都伴随正面、愉悦的情绪。有了这样前意识的人,就能应对处理各种问题。就好比安装了数据库的软件可以运行了一样。 到最后,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成熟的时候,这个人的前意识就非常的大了,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阅历、经验丰富了。人逐渐越来越依赖这个强大的前意识来管理我们的行为,管理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由来自这个前意识。我们平时说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模仿,通过模仿不断的充实前意识----我们的自动驾驶仪。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