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白酒征途之涨有前途

白酒征途之涨有前途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6-07, 作者: 程禹铭, 访问人数: 1392


7 上页:第 1 页

  消费者买涨不买跌,涨价的风险远低于跌价的风险

  中国消费者有个习惯,就是买涨不买跌,你很难从一般的逻辑思维上去理解这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愚蠢。那种保值,或者越卖越贵的商品,总是有人追着买,抢着买,打通关系买。你看茅台五粮液,十年的时间,从两三百的零售价,涨到一两千的零售价,供应依然紧张如昔。如果,茅台五粮液用十年的时间从一两千跌倒两三百,估计最后会无人问津。这绝对是不容置疑的结论。没有几个人会从商品价值回归的角度去思考商品价值波动的内在原因,更多的会猜度你降价是不是因为品质下降或者供大于求,而贵买了你产品的消费者在你降价以后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唾骂你,离你而去。在中国市场上,降价的风险要远大于涨价的风险,这早已是无法改变的规律。电子和汽车产品陷于这种降价怪圈迫使他们不得不迅速的开发新产品来抵消产品降价,销量和利润下滑,乃至退市的风险。白酒似乎难以做到,因为新品宣传和渠道开发成本比汽车要高昂和复杂的多。

  茅台和五粮液绝对是擅长利用价格的高手。这些年,饥饿疗法配合价格飙涨让酒厂和经销商赚的满盆满钵。因为价格高,名气大,所以能给足消费者面子,一路飙涨到同时,消费者们却是一路狂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不过,近些年有些得意忘形。动不动就和路易十三比价格,我觉得有些不厚道,五粮液茅台才盖几天的厂子,人家一瓶酒的年龄可能就是你厂子的一生,在原产地,也不过几千人民币而已。虽然这些产品严重脱离的实际价值,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以涨价的剂量获利的前途。五粮液和茅台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普装茅台五粮液五年内涨价到三千到五千,实际上是很合理的,毕竟,货币在贬值,成本在上涨,消费总量在萎缩,达官显贵们也必须有个炫耀身份和面子的载体,如此这般,一线名酒继续飙涨吧,唯有此策,才有前途,谁要是涨慢了,就会有被打败的风险,毕竟在面子型消费的面前,高与低是很敏感和微妙的心理问题。也只有一线名酒可以如此,因为只有它们才拥有不可复制的,且是消费者所需求的,能够做到越涨越受欢迎的基本要素。

  所以,一线名酒必须血拼涨价,如果涨价过程中落后于人,完全可能会被“不够档次”的理由拒之门外,遭受损失。抓紧涨价,加油涨价,丝毫不能懈怠,这关乎到谁是中国第一高档酒的低位和名声。

  涨有前途,没有力量能阻止名酒继续涨价

  有人担心政府会以反腐败的理由,禁止消费茅台五粮液。这是典型的杞人忧天。这两个企业都是国企,贵贱都肥水没流外人田。九十年代,中国财政收入并不乐观的时候,二三百的茅台五粮液就算是天价了,不也是政府招待的基本饮料,那个时候都没禁止,今天财政财大气粗了,就更是不会禁。而且根本就不能下这样的禁令,这样的禁令除了间接的说明了纳税人的钱变成天价酒的情况已经很严重意外,靠着政务永久生存的两家国有上市公司,在这样的禁令面前完全可能从资本市场和传统市场崩盘。所以,不管一线名酒涨到什么程度,政务接待还是要坚持喝下去的,喝,顶多是花钱的问题,没钱了多收点税,多罚点款也就扯平了,毕竟是个不怎么显眼的问题,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来。要是不喝,问题就会很明显,影响就会很大很直接,销量锐减,股票暴跌,等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想象。所以,还是要喝的,该怎么喝就怎么喝,至于纳税人的钱,那不重要,顶多是挪挪地方而已。就算政府禁止公款消费茅台五粮液,那么,也不妨碍政府消费茅台,有报道说“截至2011年11月底,三年来全国纳入治理范围的111.99万个单位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纠正违规资金235.23亿元。“查出来的这点估计是中国政府单位小金库里的九牛一毛。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没钱喝酒,涨多贵都不差钱。

  至于有人说扩产会导致供大于求,低价竞争的问题,在一线名酒层面,根本不存在。一线名酒一直都是采用饥饿法来控制市场的,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供应缺口,适当的增加点量,不过是为了收割隐忍了多年而培养出来的市场收益。还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更多的高品质年份酒来做万元级以上的产品,不扩大产量,是不能增加储量的。这些年,消费者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让杂牌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小,品牌企业占领了杂牌让出的市场,以致让人产生市场容量在增加的幻觉。小企业在萎缩,在消亡,大企业在扩张,不过是此消彼长的简单规律。很多小企业沦为大厂的酿酒车间,卖原酒给大企业,也导致了重复统计。供大于求的问题,只会出现在品牌不强,销售阻力较大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产品卖不动好盲目投产,那是脑袋进水,没有讨论的价值。

  还有说外行资本进入酒行业,这是个老问题或者是个伪命题。很多年前,外行资本都在不停的往这个行业里钻,成大器者甚少。很多都是纸老虎,不足惧。尤其是投机资本和风险资金,大多数都会折戟成沙。那些参股名企的不作数,因为他们来与不来,名企都在那里戳着,壮丽而伟岸。龙头企业不缺资金,且融资很容易。缺钱的企业都不大,投入个把几个亿的资金,想在中国白酒行业闹多大的风波,似乎也不是太现实的。因此,本人认为,外资入行不值得担忧,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热钱进来,不会把蛋糕越做越小。

  至于互联网,是个趋势,但是,要想颠覆传统渠道,似乎是个美好的梦想。至于能不能梦想成真,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非常复杂。至少短期内,物联网无法撼动传统渠道。至于未来,互联网能够与地面配送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话,可能会形成渠道革命。而今天,完全无需担心。未来的事情,交给未来的人解决。

  而今天,名酒门需要努力涨价,二线品牌需要努力跟进,保持自己的低位。后面的杂牌努力跟进,争取填补一下名牌涨价后流线的空挡。这将是三到五年内白酒业的大趋势。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grceo@q.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2-06 0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