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好正扬帆——经济类报纸格局凸现 7 上页:经济观察报:传媒遭遇资本激情(2) 《赢周刊》的前身是《信息时报》,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下的一份报纸,今年3月正式改版,加入到经济类报纸的行列。它的办刊思想是代表“富而思进”的富裕阶层,满足该阶层在知识管理、精神消费和物资消费上的资讯需求。虽说与《经济观察报》差不多同时面世,但在声势上却相差悬殊,这不能不说是资本推动不力的原因。 从半年的运作看,《赢周刊》在影响上不如上述三份报纸,只在广州有点名气,周边城市只是零星进入。在广州本地,铺货率也远不如前三份报纸。如果在广州的一条街上随便挑五个相邻的报摊,就会发现每一家都有《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有四份,《经济观察报》有三份,但《赢周刊》却在一份以下。这说明在本地市场,它的发行工作也有待加强。 不过,这从另一个角度透视出资本对《赢周刊》的重视程度,相对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对《信息时报》的倾力改版的轰动效应来看,《赢周刊》显然不象宣传的那样,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经过严密筹划推向市场的一分财经周报。以广州日报目前全国日报发行量第一,并欲成为中国第一家报业上市公司的背景与雄厚资本,如果它对《赢周刊》有所重视的话,断不会出现今天这种情况。这与去年《21世纪经济报道》随《南方周末》强大的发行渠道进行试阅大相径庭,倘若《赢周刊》能随《广州日报》进入流通渠道,相信,面世半年来,至少在广东省应该大有影响。 显然,内容上的欠缺也是《赢周刊》影响力不够的重要原因。和上述三份报纸的栏目固定、思路清晰相比,《赢周刊》的版面经常变动,内容也多以关注广东的企业与经济动向为主。它连续刊发的“发现粤商系列”,“史玉柱全版报道”,“顺德系列专题”引起了小小轰动,这是立足本土优势的结果,毕竟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书可写的企业很多。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赢周刊》的视野,不够大气是很多读者的普遍感觉。近期,《赢周刊》又打上了广州商报的旗号,就让自己的张力更难显现。 另外,《赢周刊》的记者群也不如上述三份报纸,活动范围也在广东,信息量不多,经常可以发现一期报纸上,有三、四篇文章出自一个记者之手。如此一来,引用的文章多了,原创的东西就少。 当然,《赢周刊》还是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它的版面比前三份报纸小一半,还有一个彩色的封面。它的深度报道常不惜一半的篇幅,像前期的史玉柱专访,更用了所有版面,比杂志的人物访谈还要细致。这要比上述三份报纸最多半版的报道相比,要深刻的多。这也是《赢周刊》“报纸杂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 而且,《赢周刊》还开设了赢家俱乐部,每两周举行一次免费论坛,宴请资深经理人与读者交流,使读者不局限小小的纸张媒体,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财富时代的心灵撞击!在互动上也有创新。 近期,《赢周刊》在内容上也有不少变化,如对三株复苏的报道,对世界通惨败的访谈等等,都是记者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是上述三份报纸没有涉及的,也跳出了广东这个框框,独家性的特点开始显现。《赢周刊》的生活版也很有特色,其类似于“与老板对话”的“活于六十年代”专栏,将视角投向生于六十年代,而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精英经理人身上,更多的兼顾了专业性报道和人文精神、内心世界的融合,在白领阶层反响不俗。最近更是以八个版面连载白领居住在广州洛溪的生活故事,力求在这个版面做出新意。 从《赢周刊》的名称来讲,这分报纸更多的应该强调实用性,新闻报道并不是它的重点。“充电版”才是重头戏。只有对这个版面加以充实,才能使它不走上述三份报纸的老路而脱颖而出。 相信随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对《影周刊》的重视,在资本与知本上给予多的支持,它也将吹响向主流经济类报纸进军的号角!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下页:经济类报纸的火爆与发展(1)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