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观点 > 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探讨

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探讨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11-08, 作者: 王青山, 访问人数: 166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近几年中国企业的信心越来越足,国际化步伐也越来越快。中美嘉伦觉得有必要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为后来者鉴。本文把研究对象界定为竞争性行业中的本土新兴制造企业,即在改革开放后成立、在竞争性行业中经过了数十年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并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地位的本土制造企业,其典型代表是海尔、华为和联想3家企业。这3家企业在相对竞争性环境下进行了长期的较快增长并有效地提升了竞争能力(成立20年以上,连续10年以上年均3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率,并占有行业前三位的市场份额),它们代表了中国本土制造企业战略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中国本土新兴制造企业战略研究的首选对象。中美嘉伦希望通过对海尔、华为和联想这三家标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分析,对我国本土企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中的制造类企业有所启益。

  引论 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两种主要模式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模式,中美嘉伦认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内涵式拓展的渐进式国际化,另外一种是以海外并购为主的跨越式国际化。渐进式国际化即依次经历不规律地间接出口、规律地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机构、建立海外生产机构;跨越式国际化则不完全按照国际化的几个阶段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而是依据自身条件的许可,直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海尔和华为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而联想则是后者的忠实信徒。

  第一节 渐进式国际化的典型代表 – 海尔与华为

  从扩张模式上看,海尔和华为均采取了渐进式的海外扩张战略。两者均以贸易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以打开国际市场为撬点,采用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逐渐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从而进行海外市场的扩张,最终达成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目标。在保持贸易式进入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具体策划如何逐步地、渐进地向更高的层次过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跨国经营,把握时机,步步为营。

  一、海尔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 – “海外销售,海外建厂”

  海尔的渐进国际化模式主要表现在经营方式上,海尔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出口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直接投资,即建立自己的工厂。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增强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海尔将其国际化战略概括为“三步走”:第一是“走出去”,海尔将出口产品作为第一阶段的战略;第二是“走进去”,海尔的第二阶段战略是建立海外营销From EMKT.com.cn网络;第三是“走上去”。“走出去”,即进入主流市场,在这个阶段,海尔遵循了先难后易的策略;“走进去”,即进入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走上去”,即成为当地化的主流名牌。

  从海尔在美国的发展路线来看,海尔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经验。在产品进入和投资方式上也是如此。从产品品种上看,海尔先以主打产品冰箱进入,然后开始多元化发展。在海尔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工厂生产空调、电视、洗衣机用。

  华为也采取了类似的渐进国际化模式,华为将自己的海外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国际化和全球化。

  海外扩张的第一阶段是“走出去”,1998年的时候,国内电信运营商正在酝酿第一次重组,几个运营商都在忙内部重组,订货量大幅下滑,这成为华为被迫走出去的导火索。由于2000年的IT泡沫,西方设备商开始收缩战线,并逐渐退出一些边缘市场,华为迅速弥补了这个空缺,海外市场逐渐开花。

  海外扩张的第二阶段是“国际化”,通过英国电信的标准认证是华为突破欧洲的第一步,从此,华为开始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虽然华为的三大竞争对手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都是传统的欧洲企业,但到目前为止,华为实现了在欧洲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从2009年开始,华为进入海外之路的第三个阶段:全球化。这是一个全球化配置资源的阶段,华为在全球各个主要地方进行人力中心建设,依托本地化的优势进行本地化的经营。其中一个显著体现是,华为海外本地化人员已经超过了70%。华为以此为标准,成为真正的全球员工组成的全球化企业。

  二、海尔与华为国际化经营的差异

  虽然,这两个企业都采取了渐进国际化的模式,但在国际化市场进入策略、国际化人才策略等方面还是有许多不同。

  1、国际化市场进入策略:海尔“先难后易”与华为“先易后难”

  海尔“先难后易”的策略简单的说就是先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后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按海尔的说法,到消费者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到强者如林的成熟市场,摔打历练,才能迅速成长,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它市场。海尔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先进入市场成熟、技术水平要求高、产品要求严格的发达国家市场,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及产品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市场细分,锁定缝隙产品,满足用户不被关注的需求,获取市场份额。从海尔的海外实际的运作情况来讲,这个策略的运作并非非常顺利。海尔在美日欧市场一直没有占领主流市场,只是在个别细分市场上小有斩获,其海外销售额目前占其总量的1/3左右。

  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策略,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创建起来的。这种“先易后难”的策略与其说是华为的主动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华为当时不管在产品、技术、人才、综合实力上和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都差距悬殊。华为拓展国际市场的起点就是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在经过长达10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后,华为的产品、技术、团队、服务等已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竞争的强大实力,华为才陆续登陆欧洲、日本、美国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研发方面,1999年,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首个海外研发机构。20多年来,华为已在海外设立了15个研究所,并与全球主流运营商成立25个联合创新中心,其国际化研发体系已然成型。经营业绩方面,分析华为的年报不难发现,近年来华为亮眼的业绩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华为海外销售收入1999年仅5000万美元、2000年首次达到1亿美元、2004年达到22.8亿美元、2011年已达到219亿美元(1383.64亿人民币),华为在海外市场营收从1999年的5000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19亿美元,只用了12年就实现了超过400倍的增长,海外销售额占其总量的70%左右。2012年上半年,华为在整体销售收入上超越爱立信,已成为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军企业。

  2、国际化人才策略:海尔“三融一创”与华为“输出革命,赤化全球”

  企业要国际化,必须要有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人才。海尔在国际化人才策略上基本上是“拿来主义”,集中体现在海尔的“三融一创”(融资、融智、融文化来创立品牌)中的融智上。海尔国内从事国际市场开拓的销售人员加上各产品部负责海外销售的人员,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人。海尔海外的销售管理模式基本是采用区域的代理制为主,在当地成立的独资或合资的销售公司雇佣的绝大部分是当地的职业经理人。海尔负责海外销售的人员大部分是以商务出差的形式去管理海外市场,常驻海外的人员很少,基本是依靠当地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和管理。海尔这种依靠当地人才的国际化人才策略在国际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是有问题的。大多数的欧美、日韩跨国企业,它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才策略步骤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从国内培养本国的国际化人才输出派驻海外市场;第二步本国的人才培养当地优秀人才;第三步逐渐实现人才当地化、本土化,只有部分高层职位由本国人员担任,甚至全部本土化。这个过程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持续五至十年的时间。松下公司和沃尔玛公司人才的彻底当地化都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三星、LG在中国市场派驻的韩国人员一度有上千人之多。海尔的国际化人才策略看似走了一条捷径,但是过早的去依赖海外市场当地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花大力气培养自己的国际化人才,弊端是很多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海外市场不受控,海外的各分支贸易机构成了游离于总部管理之外的割据一方的诸侯。

  华为的国际化人才策略上走得是和很多跨国企业相同的路径。先从国内大批的向海外输出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华为在海外工作的员工一度达到一万人左右,占其员工总数的1/4强,华为几乎将其所有的高层管理者“驱逐”到海外去开拓海外市场,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基本上是由中国派驻的华为人做出的。为了推进国际化进程,华为在内部通过薪酬考核和提拔向海外员工倾斜的政策,保证在海外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远远高于留在国内的人员,同时在文化制度上,赋予一线更多决策权,这也就是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提出的“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华为把这种人才策略形象地称为“输出革命,赤化全球”。中国的人力成本比国外的相对便宜是一个因素,但是华为在海外市场用自己人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中国的电信市场已经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过国内市场磨练的华为市场人员,放到海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同样能征善战;二是在国际市场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己的人才,能与总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便于总部的直接管理,有很好的执行力。当然,随着华为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华为正在走国际化人才策略的第二步,培养当地的优秀人才,开放更多的高级职位给当地人才,让当地人才逐渐替代华为派驻的人员,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持续保证国际化竞争优势。反观海尔,其国内市场人员和海外人员基本上是不流动的。家电行业其实在中国也是一个已经充分竞争和国际化了的市场,海尔完全可以把国内的优秀市场人才大批输出到海外,让他们在海外,像国内市场一样,开疆拓土,建立完全受控的海外销售和市场体系。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1-22 05: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