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好声音》的营销解构 7 上页:第 1 页 4P营销还是6P营销,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有效果 稍有一点市场营销理论基础的人都知道, 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四大要素,其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内部可以控制的因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往往有赖于外部环境,比如竞争者和宏观政策的变化等。因此菲利普•科特勒在4P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即6P营销策略。6P分别代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人员 (People),与4P相比,6P具有时代性。 针对中国媒体的政策性极其特殊和极强的属性,以及从《中国好声音》节目在事实上的全盘运作过程来看,运用6P市场营销理论来还原它的技术结构,具有更加严谨的逻辑和严密的推理。但市场竞争也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拘囿于所谓的“科班思维”,市场竞争的胜败,往往取决于你对于市场的准确把控,审时度势,随时做出调整,才能够最终实现驾驭市场的目的,实现市场战略目标。 以《中国好声音》的制作班底来看,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中国达人秀》三季的精心培育和熏陶,可以说每个核心成员的心中均有一部神功盖世的《葵花宝典》,制片人、总导演、各路导演、宣传总监等等角色,其“宝典思维”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市场思维”之完备和系统。《中国好声音》的团队,更擅长的是“运作模式”,而不是研发“节目模式”。那么现在我们用6P模式来解构《中国好声音》这个产品,就非常清晰了(如左表)。 通过上述对《中国好声音》的列表解构,我们就能发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所谓偶然性的成功,只是你还没有了解它的时候的本能反应,而等到你完全了解了,你就会认为偶然性中原来包含了必然性。事实上,毫无疑问地,《中国好声音》正是这样的一个逻辑秩序。 SWOT分析框架下 《中国好声音》折射的市场竞争态势 整体上,在中国卫视的12家音乐节目(选秀和非选秀并存)结束之后,我们再通过它们的效果来进行SWOT分析,虽然有点事后诸葛,但毫无疑问,进行这样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将来,同样的节目或者类似的节目将继续竞争下去,所以事后诸葛只是对于某一年而言,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则完全是“事前诸葛”的内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SWOT是“11+1”的对比,故而比较概念化。 局限于篇幅,就不对《中国好声音》的SWOT做详细解说,但在上面的图表中,已经将其内核部分解构出来,我想对于广大电视运营者有很大的启发。且对于各卫视制定来年与《中国好声音》竞争的策略,也是很有启发的。 行文至此,笔者无意得罪其他卫视及节目运营团队,但我们必须透过一档市场运作成功的节目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最常态的自我警醒。所以纵观星空卫视、灿星传媒对《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全局性运作,可以发现中国一线传媒机构的一些固有优势中所折射的固有劣势,那就是央视一套的固有思维、湖南卫视的定位桎梏、江苏卫视的生意精算、浙江卫视的商人谋略、安徽卫视的自我感觉等,这些都是运作一档高品质综艺节目的障碍。 注: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为广告主杂志。另,《广告主》杂志不是《广告主市场观察》。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