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需求 今天做市场最难莫过于如何正确认识消费者。当今的“消费者”究竟是个什么样呢?一两句话可能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消费者是由一个希望满足他们需求的欲望而驱动的现实和潜在群体构成”。市场之所以启动是因为产品或服务迎合了消费者需求并满足了他们的欲望。 多年前我在给一家化妆品企业做市场分析评估时就发现,有关调查公司做得调查认为各类女士美容化妆品目标消费者普遍都是:收入丰厚、时间充裕、知识丰富、头脑聪明的职业女性或家境丰裕、天真可爱、无忧无虑、追求完美的青春少女等等,显然这样的调查对企业来说营销From EMKT.com.cn意义是有限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误,原因就是市场调查人员从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对市场的分析与研究,没有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洞察消费者需求。 记住:洞察消费者需求就是要了解消费者所想的(认知),他们所体验的,他们乐意去做的(行为)以及能影响这一切的事情和地方(环境)。 譬如,汽车是什么?从代步的角度来看,汽车当然是价格越便宜越好,假如汽车价格贵到大多数人都无法购买,汽车代步的功能也就无法实现了。但是如果我们从消费者的眼睛来看,汽车可能就变成了形状或颜色的同义词,形状越是符合当下的特色,汽车产品越畅销,同样颜色越是当下的流行色,汽车越是受到消费者青睐。可见小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外形设计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再如,餐饮是什么?许多餐饮老板常常将推出新菜肴当作餐饮企业的创新,但是,有一家中国餐饮企业,却在没有新菜肴推出的情况下,生意忽然间变得兴旺热闹起来!其实它的做法也很简单,将原本封闭的食客们看不见的厨房,装上了一面透明的大玻璃,食客只要一进大门,立即被红火的炒菜场面所感染!这就是“眼睛”角度的力量!”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的感受。 记住:学会从消费者的感官角度体验提出问题——包括了眼睛(颜色)、耳朵(声音)、嘴巴(味道)或手足等,我们就会知道哪些产品功能多余、哪些才是消费者需求的关键要素。也就是说,问题或提问,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消费者层面的微角度观察。只有选对了消费者层面的微角度,才有可能正确地定义企业产品,从而将产品镶嵌在消费者心理上一起去运行。 角度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国外营销学书中有这样一个流传故事,说明了角度不同,结论大相径庭:一个人看到“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这里没有市场”,另一个人则惊呼道:天哪!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市场实在太庞大了!这其中,事物本身没有变化,唯一改变的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即角度。事实上,由于缺乏角度意识,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技术发明仅仅只是典型的产品范畴,不少人将新发明与新需求之间划等号,而实际上,技术发明与技术应用是两回事。如同工业社会之于蒸汽技术发明一样,创造需求并且赚得盆满钵满的人,并非蒸汽机技术的发明人而是使用蒸汽技术的铁路公司。事实上,当知识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常识时,所谓的创新,90%以上都是来自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只有不足10%来自纯粹意义上的科技发明。 再比如苹果为什么能战胜移动通讯的几个强大对手,就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假如移动通讯仅仅为了生活质量改善(如通话功能),那么,我们会选择诺基亚而不是iPhone。虽然我们几乎说不清楚,究竟是移动互联网成就了iPhone,还是iPhone迎合了移动互联网?但有一点是事实就是:iPhone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手机上网。满足需求与创造需求之间的区别之一:在已经发现需求的前提下,满足需求很简单,只要质量好或价格便宜,产品就会源源不断地卖出去;但是,创造需求却是另外一回事,它表现为现有产品与消费者所期望生活方式的不匹配,该怎么办的问题。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