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谈--从茶叶检验指标谈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重视,茶,这种有着深远历史的食品,已经深深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作为送亲朋好友的礼品,一些饮料的参加成分以及所提取出的一些有益成分造福于人类的各种产品,它博大精深的内涵文化等,都促成了它的高远地位。对于那些天天喝茶、品茶的人们,茶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和难得的精神调剂。而对于这熟悉又神秘的茶,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茶的品种以及一些有机茶,年分茶,雨露茶等,但对于茶叶的安全问题,却鲜少有人关注。 对于茶叶的安全问题,先从茶叶原料生长环境谈起,不同品种的茶叶生长的土壤有机质,水分湿度,阴阳面条件等都有所不同,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与安全。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成品过程,有的品种茶多发酵,复揉等工艺。在整个生长、加工、成品到销售环节,存在以下隐患:1、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超标2、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残留3、加工过程中许多都是纯手工制作,生产作坊和人员存在操作卫生问题4、销售中存在交叉污染,二次污染等。 换个角度再从茶叶检验指标反向谈及茶叶安全问题。查阅资料显示,茶叶卫生检验内容包括污染物限量,有铅、稀土2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有滴滴涕、氯氰菊酯、杀螟硫磷、六六六等9项;茶叶理化性质,项目包括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粗纤维、碎茶末、咖啡碱、茶多酚等12项;茶叶感官检验包括外形、内质两方面,外形检测干茶的形状、嫩度、色泽、匀净度,内质检测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 笔者也有幸在一家大型茶庄对茶叶的生产、检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作为此行业的典型,流程与其间存在的问题具很大代表性。 1、茶庄茶叶的来源大都是江浙一带对散茶户茶叶的收集,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同一批次茶叶的质量水平参差不平,而送检的样品也只是所占比例极小的一部分,这样茶叶的安全性没有全面的保障。 2、企业的送检费在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规定的标准又更新很快;此外,检测仪器贵重,企业无法承担也是不能从多方面确定食品安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所有的命脉都只把控在送检单位单一方面。 3、我注意到检测项目中都只有重金属和农残方面,而一些也关乎茶叶质量与安全的理化性质却并没有涉及。例如水分,含水量,碎末等。因为在南方就曾出现过出售的茶叶发霉现象,虽然在北方发生的几率相对小,并且大型企业能确保此方面安全,但并不意味小型企业与小作坊在出售过程都能做到。 4、卖场茶叶种类繁多,光有机茶就有8个等级,其他更是不用多说。想必每一个品种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对于老百姓消费者来说,这一块是彻底的盲区,他们只能根据价格盲目的猜测、比较安全性。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大规模销售的食品购买也是小心翼翼,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倾向进口食品,消费者的信心和耐心已经所剩无几。而对于离他们很近的茶叶,虽然没有出现过太大的过于爆炸的安全问题,但并不证明不存在问题: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