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心而生:我们须快速融入商业生态重组 7 上页:第 1 页 我们也看到,许多家电企业都在抢滩微营销的羹,试图分享盛宴的一部分。前年一位朋友帮助辉煌太阳能策划“微电影”营销后总结道,没有大手笔参与的微营销虽然能吸引到一些受众参与活动,但是在整个互联网经济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还是得以产品品质及技术创新为核心,才有更长久的生机。而我们也看到,奥克斯一向有炒作之王的称谓,在微营销席卷之下也不可避免地参与进来。他们同样选择了微电影的方式,通过视频宣传的手段,将促销活动渗透到与受众的互动中,高调发放“1000元代购券”,但是从整个战局来看,仍然是微乎其微;即使如此,微营销在许多企业的推动下,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趋势将向更深处蔓延。 在这些新经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品牌成长奇迹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太多互联网品牌或纯粹的电商在这个大潮中高人一筹,而往往是这样的情况,一些新品牌借助网络、借助电商平台展开自身的再定位与宣传,在运作“方式”上采取了更为简洁、简单的融合与借力。即使是京东,到如今他的平台功能已经超过了单纯的电商功能,因为很明显,到目前为止,做垂直的电商如果不依靠融资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也很难将他的盈利模式真正落实到现金层面;我们看到真正滋润的却是品牌企业,渠道结构的更加多元,让厂家的品牌和产品能够更加顺畅也更加便宜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最大受益方。比如有段时间集中走访了姐妹花、纤妍、芭蒂欧等内衣制造型企业时发现,企业的忧虑远没有终端那么强烈,企业的自主性在渠道裂变与分叉之中,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势强化,也更为主动地去应对种种变化。对企业而言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需要以更加有结构性的复合组织及更为强势的营销主体架构来适应,把产品品质控制在一个较为良性的水平,从而让品牌及产品更能最直接地面对渠道和用户,获取更多的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厂家对于终端的支持是相当少的。 对于终端而言,来自厂家及电商的压力则是双重的。很多店铺迫不得已匆匆加入电商,有的寄希望于网购,有的寄希望于团购,但即使加入也发现除了将有限的利润再送出一部分给电商外,固定成本的压力仍然无法消除,甚至会牵扯大量的精力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于是我们看到许多终端要么是在团购条款上多了约束条件,在电商中不敢拿出当季新产品。而顾客也逐渐发现,想要追求品质消费与面子消费,在电商平台中几乎是得不到的,仍然还是要走进实体。 综上,结合厂商两方面来看,厂家的从容不迫与终端的无所适从很鲜明地摆到了一起,终端迫切需要多一些主动,而这个主动需要厂家出面来给予足够的信心。从目前来看,电商的走势在增强,但是其活力及延展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该选电商的依然撞破头,但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更为理性地去选择和面对。消费成熟的到来几乎不可避免地摆在终端商的面前,而这个趋势对于终端商而言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终端商需要理性思考种种变革及压力之于自身的选择,需要集体给厂家施压,在二次转型期厂家对于电商的抛弃心态可能会更为强烈,厂商的共识一定要基于双方共同的目标选择。 从品牌维系与价值提升的角度上,厂商的利益是一致的。厂家对此做出的选择已经转移为另辟蹊径、聚焦战场、模式创新;而对于终端的选择呢? 我认为还是得遵从内心,把既得利益与复合利益都能把握好,既得利益是销售产出,复合利益则是品牌价值与服务增值。只有终端市场与厂家能遵循利益共享、各有所得的原则,商业生态才可能继续往前推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之间仍然需要应对环境变革,在竞合中不断调整自身的位置和重心,各有侧重。 张德华,青年学者,凯瑞兰卡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知名培训师,消费市场微分量化法则创立者;核心研究领域包括:消费心理及销售预测,品牌核能爆破技术、概念营销与创新。有长篇代表作《家电演义:现在是谁的江湖》,联系电话>>: 13925006240,电子邮件>>: zhangdehua@lanc.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