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龙(BARON)突围 7 上页:品牌林立与生存难题 第二步,巴龙便从准确定位入手,锁定商务人士开发相应产品,并做相应宣传。在目前的中国阶层划分标准尚未出现之前,市场上对消费者的划分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往往很模糊,比如用白领、篮领来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用收入判断文化素养等,其中多数概念是空泛而且不准的,对此,巴龙深入市场从消费者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 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有意识和竞争品牌进行区分,从而明确了自己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稳定、主要从事商贸、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和其它智力型服务工作、月收入1000元以上、讲究生活质量、关心外部环境变化、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群人,和青岛的其它品牌明显区分开来。有了这样的定位和对目标消费群的准确认识,在产品开发上,巴龙因此更注重服饰的体面、和工作的协调以及带给消费者同等甚至高一等的地位体验,并且借鉴飞机上舱位的设计,再度细分商务人士为“公务人员”、“高级商务人员”和“普通商务人员”,推出为其度身定做的“巴龙特尔”、“巴龙世纪”和“巴龙天空”三个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受到各方面的普遍接受,尤其在中高档市场已经稳居山东第二。对这种作法,巴龙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是“高举高打、高举低打、以高带低”的合理产品金字塔结构,其实类似的情形在其它奢侈品或其它感知性产品上都不乏事例。比如在SMH公司,既有劳力士、浪琴、欧米加这样的顶级产品品牌,又有雷达、天梭等中高档产品品牌和斯沃琪等中档品牌;比如在宝马公司,既有劳斯莱司顶级高档品牌,又有宝马和MINI微型车品牌。总之,这是一种成熟企业的品牌运作之道。 同时,巴龙在品牌文化的界定上附和自己的商务人士定位,强调服饰对个人价值、地位的体现和回报,形成一系列规范的文化暗示和人性联想。在几乎所有的巴龙宣传广告和文案中,一种强烈的来自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满足和踌躇满志都会扑面而来,似乎一个成功的或渴望成功的商务人士选择巴龙是必然的结果。比如,在2001年的圣诞活动设计中,巴龙没有将降价折扣作为活动的主题,反倒将“穿巴龙西服,去海天(青岛的一家五星级饭店,如同北京的长城饭店因为美国总统里根入主而闻名一样,海天曾因为德国总理科尔的入主而闻名)餐饮”作为主题,结果一炮打响,满足部分商务人士会客访友的体面要求;同样的,巴龙有意识的将营销的目光瞄向未来的商务人士——大学生的身上。去年,巴龙从青岛的一所高效入手,尝试一种新的“目标顾客”培植计划。此计划的思想是以巴龙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基地,欢迎毕业生或在学学生到巴龙参加社会实践”、解决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无法找工作的问题切入校园市场,以扩大巴龙人性化美誉度为根本目的,实现当期销量的微幅提升。计划因为其公益性而收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并得到毕业生的积极响应,多数学生拿着巴龙提供的“简历封套”、穿着巴龙的西服去应聘。实现了当初一箭双雕的目的。倘若巴龙将这种短时间计划推广开来,其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势必产生和海尔制作并播放“海尔兄弟”动画片一样的社会效果来。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