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价格战,还能持续多久? 7 上页:是什么点燃了价格战的导火索 自1997年,国家就出台相关药品调价政策。2001年更是被人们称为“药品降价年”,国家计委曾于1月、7月、11月和12月连续四次降低药品价格。 应该说,药店降价挤去药价的水分,让老百姓用上优质且廉价的药品,是一件国民期盼已久的大好事。但是降价之后,又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一、长了人气,长了销量。 毫无疑问,无论是顺应国家计委降价政策而降低零售药品价格,还是药店依据市场行情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降低药品售价,都大受老百姓欢迎。因为此举直接减轻了人民用药的费用负担。药店对顾客实行价值让渡之后,相对于“以药养医”反应略为迟钝的医院来说,大占优势,吸引患者“持方外购”是常事。这正是很多药店在降价后一定时期内人流量增多,销量见长的主要原因。 二、伤了元气,伤了和气 如果说国家统一降价让所有零售药店药品价格下调“有据可依”,那么,药店依据市场行情自行降价,则可以“随意”调整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曲美减肥胶囊”国家统一零售价为285元/盒,在“民兴” 超市卖248元,在“汉森”超市则卖225元,差距如此之大。当这种不统一的降价信息传开来后,双方会继续降价拼比,谁能承受最低的销售成本,谁才可能是市场的最后赢家。但是,这样的“赤膊”拼比之后,又能给双方带来多大的利润呢?“健康”药房的总经理吴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既伤了自身的元气;又影响了与周边药店的睦邻相处。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少了品种,少了选择 国家计委价格政策出台后,一些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在药店里“悄然失踪”。如“百服宁”从药品架上全盘撤出离场观望,理由是:1.8元/盒的最高限价已经低于成本价,继续生产销售,不仅没钱赚,还要赔本。“你降价,找淘汰”使得部分药品在零售市场上销声匿迹。这不仅影响着药店的品种结构,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选择。说不定患者还得花更多的钱买同类药物服用,这与国家降价减负的初衷大相径庭。 第 1 2 3 4 页 下页:药价,会不会跌跌不休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