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体系,对智业咨询策划类公司真重要吗? 7 上页:第 1 页 一、人的局限性问题 产品、品牌如同生物,存在DNA;作为高等生物的人,自然也存在DNA。新创立体系的各智业公司领头人们,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在智商、情商等方面,已是高出普通人一大截。但近观实际,反省发现主要问题,仍在于“人”。 部分智业领头人过于“早慧”,在实业企业的实操经验不长,又短于在智业机构打工的从业经历,更多是凭借一腔热血,占据“先开业为主”的市场优势和中国独特国情,加之个人悟性、勤奋度、公关力等优势,确也取得一定的成功案例。但客观而言,其体系还是存在“闭门造车”之相。 二、出发点问题 部分智业机构存在“为了体系而体系”的情况,潜意识中存在“别人都有了,我怎么能没有”、“没有体系怎么能体现我的专业,怎么好争取客户”、“没有体系怎么教育和集聚员工”……等等论调。出来的“体系”可想而知。 三、专业度问题 虽不宜言“策划人无所不能”,但“诸多项目都能策划”、“给我活就能接”的论调依然占据主力市场。一个策划机构,从电器、食品、建材、医药、玩具、农药农资……似乎策划起来均能手到拈来,若有“大师领衔”,更是能屡屡“创造市场奇迹”。 但消费市场愈加复杂,企业资源的剖析及整合难度日益加大,加之电商、微传播、自媒体等新事物的喧嚣日上,这种“什么都能策划”的智业公司,实效性及附加值会愈来愈低。 务实的做法可分为两种: 一是“业精于专”的方向,从自身智业专业度及过往案例出发,聚焦去做譬如建材、医药等两个甚至仅仅是一个行业的策划。 二是“业精于赚”的方向,从“优化盈利”的角度出发,重点在烟草、玉石、茗茶等高利润行业,去发展咨询策划方向,并可切入延伸其产业价值链。
再回到国粹所言的“大道无形”及武侠所言“无招胜有招”,十余年前领衔中国的顾问大师、策划大师们,似乎并未见多少体系,而同而今的“体系乱象”形成反差。那么,对而今智业同行的体系更多的是持否定吗? 非也。从92年点子大王何阳的声名鹊起,20多年来各类南派北派、策划大师粉墨登场,确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大师的时代”正在过去,姑且不谈单点突破早已难以奏效,即使是“全案策划”、“协助执行”、“驻点顾问”等升级模式,面对当今市场格局现状,亦鲜有专家敢断言能切身产生市场价值实效。 早期大师们或临、或早已逾“50知天命”的年龄,说陈腐也罢,但且不言部分早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其阅历及历练更是后来者们尚难企及,因而不可简单比拟。 因而,智业同行之路因人而异,难免有局限性,仅供参考;而“大师”成功之路与时代、机遇、个人才华偏执性等诸多相关,不可复制。 最后于我们,莫过于脚踏实地,“低头做事,抬头望星”,信念不变,方可在专业、机缘不断成熟之余,发掘真正于市场有益的体系,让促进目标达成之体系要素可量化,让目标更可确实预见,同时不失策划本质的灵活机动性,方是对自身、对他人,都是一个切实交代。 作者:冯云飞,居于湖北武汉,职业策划人,电话:13026312628 Email: 328742037@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