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童年经验与职场发展 7 上页:第 1 页 “我小时候经验和小张还挺像的。从小要帮大人持家,要考虑各种收支平衡,我对价格很敏感。别说,我的客户确实好像也对价格挺敏感的。” “可我好像相反。我本来性格比较大而化之,对细节不怎么在意。可经常碰到一些吹毛求疵的客户。他们对细节特别在意,反复地问,有时候都问地我快不耐烦了。这又是为什么?”小丽提问。 “好问题。”我很高兴有不同的声音出来。 “其实,童年对我们成人后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有时候,它甚至会以刚好相反的现象出现。重要的其实是:我们对待对方问题的态度是怎样。作为销售人员,我们无法控制每天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客户,以及这些客户他们关心什么,想要了解什么,他们购买清单上排序是怎样的。可是,我们童年经验形成的内在态度会影响我们的应对方式。例如小张,就会对价格格外敏感,他的态度也会引起客户对价格格外敏感。而小丽,她本身对细节不是特别关注,所以对客户这方面的问题就会比较不耐烦。尽管我们都会假装,可敏感的客户往往就会直觉道‘这儿好像有什么问题’。于是,他们就会穷追不舍,一直纠结在这些问题上。” 不论是在销售工作中,还是别的职场情境中,我们越是无意识中想要回避的,就越有可能成为真正阻碍的核心问题。 我们所认为的“核心”,往往来自于没有被充分正视的童年经验。 再来看看身为大型企业高管的丽丽私下心声:“我想明年跳槽,现在工作太累了。尽管我也是主管级别的,可是按公司规定每天上下班要打卡,一分钟也不能迟到。严格讲也不是没办法,通融的方法就是要找我的领导签字。找他签字对我来讲太困难了。公事公办对我的职场关系是容易的,但我不太会像有的同事一样跟他人建立起更私人的关系。当然如果我肯,身为女性的我在我们公司以男性为主的环境中一定还是很容易混的。 “愿意讲讲童年时你跟父母的关系吗?”我问她。 “我从小就不是跟父母长大的。他们都是双职工,没有时间管我,所以就把我送到了奶奶家。我是跟奶奶长大的。一直在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读书。其实我当时并不太适应当时的父母家,我们相处挺客气,也挺见外的。看到别的孩子有在父母身边撒娇,我很羡慕,但自己不会那样做。包括现在,我们相处挺友好的,但不亲密。我有什么事儿都习惯了自己处理。他们好像也习惯了我的独立。” “那我觉得这对你成人后的职场关系有什么影响吗?”我再追问。 “你这一提醒,我觉得还真有。确实有不少同事向我反映跟我相处特别严肃。好处就是保护了我自己,不容易陷入到内部党派战争中。不好的地方就是累,特别是心累,很难打开心扉呈现自己比较软弱的部分。有时候也渴望被特殊照顾下,像别的会撒娇的女同事一样享受点优待。不过自己做起来浑身不自在,我还是就这样,算了吧。” 讲到这儿,我们俩都笑了。我为了她的聪慧,因为她自己找到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利弊。 “所以,不着急做决定。也许你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和人相处。说不定很愉快了。毕竟,这是很好的工作。对吗?”丽丽点头,我猜我说出了她自己的想法。
当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拥有怎样的童年经验时,这些无意识的部分就会在深层影响我们的判断、认知与行为。我们会将自己内在的部分投射到外部对象上。而我们早年与重要的养育者——尤其是父母的关系,也会成为我们成人后所有关系的雏形。我们一方面享受惯性模式带来的好处,也会因此而一再经历痛苦。 想要在职业发展上更为顺畅,越过那些惯性设下的障碍,我们也许需要以成人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童年的经验。 1. 你经常遇到的困难、障碍是什么?(包括你自己内在和在人际中的) 2. 这反应了你内在什么样的价值观?(客观真实的反应,而不需要对价值观进行判断) 3. 就你的记忆所及,你的价值观是怎样养成的? 4. 如果可以,和你童年的重要抚育者:父母、爷爷奶奶聊一聊,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钟震玲:经济管理类作家,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企业心理成长实践者,对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的心理相关主题有深入研究及多年实战经验。服务于华为、移动、中国From EMKT.com.cn银行等众多客户,欢迎交流。邮箱:karenzhong111@12.com。微信公众号:amyzhongV(钟震玲的心灵花园)。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