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奶怎么了?——2015年液态奶市场掠影 7 上页:第 2 页 五个建议 1. 企业降维 液态奶企业面对未来的竞争,要考虑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产品要做减法。做自己最擅长、最有竞争力甚至自己最有热情的产品。啥产品都做,就是啥产品都做不好。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只要有渠道,啥产品都能卖的年代了。产品做减法的另一层含义是,不要想太多花里胡哨的事情,扎扎实实的把产品的消费体验做好。我们经常误解总成本领先的含义,认为领先就是成本低。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对于总成本领先的真正理解在于,用同样的成本,可以做出最好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拿大家都熟悉的苹果手机和小米手机为例。苹果手机的真实成本大约在1000多元人民币,那么问题来了,其他的企业比如小米能不能用同样的成本做出来与苹果同等质量、同等使用体验的产品呢?如果可以,打掉苹果本身的品牌增殖,卖个2000块,是不是也很happy?估计小米是做不到的,但华为好像在努力去做。 组织要做减法。目前的企业中,减掉30%的员工,估计对业绩不会有影响,有些企业减掉50%的员工,对业绩都不会有影响。冗员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还有很多更严重的组织问题。当然,企业家会面对两种挑战,一个是社会责任,另一个是不知道离开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没价值的员工。我个人觉得,一个企业的责任,是让每个员工都有尊严的工作,而不是考量招聘了多少个人。对于组织当中,是否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就需要老板们自己把握了。2015年,很多液态奶企业都成立了独立的电商部门,这是在做组织加法,如果有人和我打赌,我赌这个路径走得会非常难看。合理的方式是,成立一家新公司不就完了。 职能要做减法。寻找更专业、更高效的合作伙伴,比企业自身履行某种职能还要划算得多。企业中的很多职能就是属于阑尾式的职能,到底有没有那么多工作量,其实没有真正评价过。职能做减法的另一层含义是,不再追求组织的稳定性。关于这方面,有很多比我专业太多的论述,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比如很流行的三个和尚的故事新解。 其实企业降维的核心思维是在一定程度上自废武功。不要什么都练,九阴真经也好,葵花宝典也好,练一本,练好就足够了。否则,什么都做的最终结果就是达不到极致,也产生不了口碑,还影响效率。 做大做强不再也不应成为企业选择的唯一路径,也许出现更多小而美的企业,对于液态奶这个行业将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2. 营销From EMKT.com.cn升维 如果说,未来企业中有需要强化的职能的话,市场职能是第一位的。其实,绝大多数液态奶企业是没有市场总监的,市场总监的价值就是被各个领导、各个销售精英强奸而已。因为真正的市场总监是老板或者总经理,有些企业甚至连市场部都没有。都说市场部是花钱的部门,而未来市场部是真正可能产生价值的部门。如何让市场部挣钱,这是一个单独的巨大话题了。这是营销升维的第一个层面。职能升维。 第二个层面,是产品升维,打造极致体验的产品,去发现这个产品的真实价格。关于价格有一个误区,不要真的以为价格是企业定的,其实价格是在市场中被发现的。不是圣牧脑子有问题,全国做一赠一,而是因为要达成自身的销售目标,而重新发现的价格。所以产品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系统的工作,发现市场中的真实价格,而管理产品的目的就在于让市场去发现更能产生利润的价格。 第三个层面,是人员升维。江湖有句俗话:营销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搞营销的,做销售的,都觉得自己是精英,其实大多数人看起来像骗子。营销是专业化岗位,需要更专业的有技能的人员。如果把营销人员都管成操作工,那工资就真的白发了。至于是提升还是替换,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选择。 3. 善待自己的经销商 无论电商如何发展,对于液态奶乃至快消品企业而言,经销商仍然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毕竟,在中国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全直营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全电商也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但让经销商承担怎样的职责,就需要认真考量了。 传统厂商关系的实质是博弈,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而未来厂商关系的实质是合作,共同寻求利益最大化。博弈关系你是说你的,我干我的。合作关系是我们一块儿要怎么干。 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为什么要让经销商承担市场不确定性的压力?当企业追求份额最大化的时候,又凭什么让经销商出钱、出力? 帮助经销商从市场中获得合理的利润,是经销商管理的核心。 让经销商承担起责任,是经销商考核的关键。 经销商管理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预期值,并管理好它。要确定这样的预期值,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调研和沟通。那些花一天时间做得经销商任务就赶紧扔掉吧,那么按照企业增长要求做得经销商任务也赶紧扔掉吧,任何不合理的预期到最后都是彼此伤害。 合理的目标要贯穿整个系统。没有哪个老板会讨厌经销商,但没有哪个销售人员会喜欢经销商,特别是在产品动销困难的环境之下。但问题是任务是通过销售下给经销商的,销售人员任务很高,会给经销商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任务么? 怎么破?有几种可能。一种是销售人员和经销商的利益捆绑,以共同利益激励,比如按照经销商的利润贡献计算共同的提成。一种是弱化销售人员的职能,由一个专业团队为经销商定任务,定策略,定工作内容。只要方向明确了,方法肯定还有很多。 企业和经销商具备的都是男性思维,即寻找更多的对象。企业希望一个区域有巨多的经销商愿意经销自己的产品;经销商也希望在一个区域经营巨多的产品。而未来的市场发展,需要基情四射,需要建立起彼此无法替代的价值。是的,彼此都有很多选择,但在这个基础上,大家选择真诚合作,这不就是好基友,一辈子么? 4. 寻找自己的大IP IP这个词是近两年流行在影视圈里面的一个词,意思是可以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知识财富,比如类似网络小说什么的。当下影视的生产模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大IP加明星的基础模式,还别说,真挣钱。所以大IP的价格正在水涨船高。大IP的实质是已经成型的人气,或者说是消费者的注意力。 说回到液态奶行业,如何重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再好的东西,没有人关注,结果就是挂掉。对于中小企业,渠道没有那么完善,寻找自己的大IP就变得更重要了。这和传统的找个代言人,做个公关活动还是有本质化的区别的。传统,这些是手段,而未来,这些是基石,是策略。 陕西卖柿子饼的人千千万,但有一家就找到了大IP,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子美女士,在她的微博里面卖柿子饼。对于木子美来说,是广告,是链接,而对于这家柿子饼来说,就是策略了,就是所谓的网红策略。 目前市场上,有现成的大IP么?对于液态奶来说,还真有,不过几乎没有企业敢捡起这些武器,因为风险太大了,对企业自身的压力也太大了。刀太锋利,能杀敌也能伤及自己。 5. 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企业想明白了自己决策。但互联网的工具属性,对于企业的价值是无法磨灭的。因为有互联网工具,起码液态奶企业可以做好这样几件事情: 首先是供应链优化工作。当信息透明的时候,带来的必然是成本的下降。以前高高在上的供应链软件,已经受到了新生事物的冲击,比如简单的对企业的微信公共服务号做一些技术开发,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以前需要供应链软件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采购的优化。 其次是管理优化。已经有太多的企业将日常管理的平台放到了微信上,QQ上,还有很多免费的软件或者很便宜的管理软件供企业选择。通过这些工具,信息可以高度共享,快速反应。 第三是营销优化。利用自身的公共号平台,可以对消费者进行低成本的测试和访谈,这对于优化营销决策,降低营销成本还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以上仅仅是对于如何使用互联网工具的一些方向,还有很多,比如基于互联网的促销,微传播等等,对于液态奶企业来说,能做得工作太多了。如果说,企业是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重新武装自己,那么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不是总结的总结 卖牛奶将近20年,做了十几年渠道。当市场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从情感上还是挺难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十几年的经验很多已经没有用了。自我颠覆是痛苦的,但总比被别人颠覆要好受一些。 营销学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营销就是发现并满足需求。十几年前,看到这句话,我以为我懂了,到今天才发现,其实并不懂。需求根植于欲望,欲望来源于人性。而人性本身是复杂的,想简单的说明它是徒劳无功的事情。好的营销就像一把洛阳铲,是的,就是盗墓和考古用得那个玩意,透过表面,挖掘内在的本质化的内容。 营销不能改变人性,但营销能够放大人性的侧面。就像营销不能创造需求,但营销能够放大或者缩小某种需求。好的产品是符合人性的,好的管理是符合人性的,好的营销也是符合人性的。尽管认真想来,人性中不都是美的东西,甚至本源中都是丑的东西。 说这些,是因为我感觉新的营销时代即将到来,在液态奶行业,在快消品行业,在所有的行业。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我们这样的老营销人,真有可能看不懂。 以此,作为不是总结的总结。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991216927,电子邮件: 13991216927@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